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环境绩效动态评估——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从生态效率角度,利用改进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江西省2000年-2008年资源环境强度与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西省在经济增长快速推进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基本上保持同步增长,水资源消耗增长比较缓慢;COD和SO2的排放量下降趋势也基本相同,但其历年排放总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在资源环境强度下降的同时,江西省能源消耗强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用水强度和建设用地强度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OD和SO2的排放强度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江西仍然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其综合绩效指数有相对下降趋势;④江西省资源环境绩效指数从大到小排名,2000年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能源绩效建设用地绩效COD排放绩效用水绩效;到2008年则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能源绩效SO2排放绩效建设用地绩效COD排放绩效用水绩效。最后,本文就提高江西资源环境综合绩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江西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7年~2005年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内蒙古工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总量呈指数增长。本文从节能减排双调控目标出发,依据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和SO2排放强度,将内蒙古2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并对2000年~2005年3类工业的能源消耗和SO2排放进行了统计表分析,结果显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总产值占59.3%~65.7%,消耗的能源占92.0%~96.3%,排放的SO2占85.0%~97.4%,是引起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急速上涨的元凶;中耗能-中污染工业生产总值占11.3%~7.4%,能源消耗占7.1%~4.3%,SO2排放量占3.4%~11.5%;低能耗-低污染工业生产总产值占23.4%~27.7%,能源消耗不到0.8%,SO2排放量低于3.7%,是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本项研究为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资源和环境双调控的角度出发,利用2005年40个工业部门能源消耗、SO2排放和水资源消耗、COD排放的数据,对我国40个工业行业进行新的分类,突破了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分类的局限性,建立起工业生产与资源消耗、环境压力之间的双向联系。  相似文献   

4.
CO2减排是绿色发展当然要求。走“绿色发展”是经济与环境友好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探讨长三角的江苏、浙江和上海C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现上海人均CO2和人均GDP、江苏CO2和人均GDP、浙江CO2和GDP存在“∩”型的EKC,根据各自因变量时间序列拟合生长模型,经测算,2012年上海即已出现拐点,2014年浙江出现拐点,江苏于2016年出现拐点。在LMDI分解模型中引入碳源因子,将CO2排放的驱动因素分为排放结构因子、碳源因子、强度因子、社会富裕因子和人口因子,使用三期移动平均法调整原始数据后进行效应计算,得到社会富裕因子是长三角CO2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助推器,人口因子次之。强度因子是长三角CO2排放的最大抑制性因子,碳源因子是长三角CO2排放的次要抑制性因子。排放结构因子对CO2排放增量作用有限的结论,最后提出使用多元结构能源,调整能源消费方向,鼓励消费低CO2排放能源,加重高CO2排放能源使用成本,重视节能减排教育和宣传,减缓社会财富、人口因子等发展权引致的CO2必要性排放等建议,可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把握CO2排放现状、制定践行国家和区域CO2减排政策等参考。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测算方法探讨——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本文以山西省柳林县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剖析耕地资源社会价值的构成入手,按照耕地资源的社会功能,运用分解求和法、替代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分别从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失业保障、社会稳定等对耕地资源进行了价值测算。结果表明:柳林县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总量为152.52×108元,是该县当年耕地征用价格的10倍多,说明耕地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并在耕地资源总价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社会价值的构成来看,基本生活保障价值(Eb)占55.16%;失业保障价值(Ee)占20.57%;社会稳定价值(Vw)占24.27%,可见基本生活保障价值是耕地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耕地资源承担着保障农民生存的巨大任务。从与该县当年耕地征用价格比较分析得出,每公顷耕地的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和失业保障价值分别是其征用价格的5倍和2倍,说明当前耕地转用过程中,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被低估。因此,本文提出提高耕地资源转用的社会成本是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和提高非农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宁蒙沿黄地带产业结构的环境污染特征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蒙沿黄地带是我国黄河流域国家级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西北资源型城市及资源型产业密集区之一。与其他资源型产业密集区相比,该区域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必须协调好产业结构演进与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产业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GIS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通过构建工业结构特征偏向指数来分析宁蒙沿黄地带工业结构的环境污染特征,并运用产业多样化指数、相似指数、区位商等指标从工业内部结构出发深入分析其工业结构环境污染特征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宁蒙沿黄地带大部分地区工业结构都表现出废水排放强度有所提高、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明显上升的趋势,部分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与粉尘排放强度也有所增强。这种工业结构环境污染特征的演变主要受到以煤炭开采与洗选业为主的重工业高速发展、区域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单一化趋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鲍超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58-1666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其他发展条件相互匹配的最佳区域之一。充分开发利用沿海和近海风能资源,建设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不仅对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沿海地区和全国风电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先锋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并从能源和环境问题、风电价格、风电政策、经济技术条件、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条件等因素入手,论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分析了目前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挑战,并提出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0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占30%左右)目标后可节约原煤1 104×104t,减少排放粉尘104×104t,CO2 2 083×104t,NOx 104×104t,SO2 167×104t。规划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和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千万千瓦级东西两翼风力发电基地和沿海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带,形成“一心两翼一带”的大风电产业布局。其中,沿海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带主要由高耗能无碳型电解铝基地、高耗能无碳型氯碱化工基地、高耗能无碳型海水制氢基地共三大基地组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产业的废水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山生产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中,含大量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石油等有害物质的生产废水以及矿山酸性废水所造成的水污染和对水资源环境的破坏,在我国当前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形势下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废水排放状况的分析和研究,给工业废水的防治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该文根据2000年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对我国矿产业的废水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矿产业的废水治理水平稍高于整体工业平均水平;②矿产业的平均用水消耗和废水排放系数高于整体工业平均水平,治理投资系数低于平均水平;③除Hg、Cr6 、COD和石油类外,矿产业各项污染物的平均排放浓度普遍超标;④废水处理水平表现出随企业规模自大到小,在地域分布上自东向西依次降低的特点;⑤大型、国有矿产企业的用水消耗系数大,小型、乡镇企业、私营和集体企业的废水治理水平低.针对上述特点,就加强矿产业的水污染控制、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利用环境生产技术和有向距离函数构造了只要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单一绩效指标和同时要求二氧化碳减少与经济产出扩张的综合绩效指标,并以我国主要工业省区为例,分析其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和减排潜力,研究表明:样本期间总体绩效偏低且有退化趋势,年均减少二氧化碳且增加经济产出的潜力在30%左右;潜在碳强度明显小于初始碳强度,且部分工业省区的排序在两种碳强度状态下将发生较大变动;此外,技术进步推动了生产前沿的向外移动。  相似文献   

10.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02-1611
中国正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加剧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改善我国城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又是世界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为改变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提供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风能资源与风电基地建设的空间布局格局,提出了我国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基地布局的“入”字型空间模式,采用GIS技术选择出与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紧密相关的七大无碳型高耗能产业基地;提出了由“七点两轴”组成的我国大规模风电开发的点轴空间模式,即集中建设东部沿海风电产业带和三北沿线风电产业带,重点建设东北基地、环渤海基地、长江三角洲基地、珠江三角洲基地、内蒙古东部基地、酒泉基地和北疆基地七大综合型高耗能无碳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型高耗能无碳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解铝工业、氯碱化工产业和海水淡化制氢产业的设想,提出了高耗能无碳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及节能减排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 021×104kW,占全国同期发电装机容量(按照12×108kW计算)的8.35%,占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15%。其中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 100×104kW,占风电装机容量的30.93%。七大风电基地的装机容量将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91.7%,占全国风力发电量的96.53%,占全国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的8581%。到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量达到2 104×108kWh后可节约原煤11 153×104t,可减排CO2 21 044×104t,SO2 168×104t,NOx 105×104t,粉尘1 052×104t。该研究为科学引导我国高耗能产业基地与大规模风电基地耦合布局,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