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佳  林樾  马鸿佳 《情报科学》2021,39(10):152-157
【目的/意义】目前越来越多学者聚焦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为了明晰创业生态系统演化和知识治理之 间的协同效应,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演化及其多主体知识治理结构协同模型。【方法/过程】回顾和梳理了创业生态 系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创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及与之相匹配的知识治理结构,进一步解释了基于不同 创业生态系统类型的多主体知识治理结构的协同机理。【结果/结论】在创业生态系统初创阶段的主要知识治理结 构为分层治理,系统中各参与主体的交互依赖于核心主体主导的单向知识流动,体现出知识协同演化的特点;在成 熟阶段的主要知识治理结构为关系治理,系统中的核心主体不再具有核心地位,各参与主体基于双向知识流动共 同发挥作用,体现出知识协同与竞争的演化特点。【创新/局限】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演化及其多主体知识治理结构 协同模型,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利用实证方法为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网络招聘已经成为主流的招聘渠道之一,网络招聘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能够有效解决 网络招聘现行运行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方法/过程】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和信息生态学理论,构建网络招聘信息生 态系统模型,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网络招聘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层模型能够为应用层 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网络招聘信息生态系统的应用层模型和运行机制,并从精准推送服 务、建立信用体系和人才深度服务等方面提出网络招聘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近年来,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存在严重的信息污染、信息过载、信息冗余等问题,优化社 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方法/过程】在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根据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构成因子及具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 Vensim PLE 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通过仿真结果发现:提高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政府重视度以及信 息文化宣传度能够优化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利用超级 IP理论对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进行重新构建有利于数字图书馆更好的吸引用户和 服务用户,从而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超级 IP和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从内容、人格、流 量和场景四个维度对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的信息人、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三部分进行详细了的问题分析和优化构 建。【结果/结论】本文最后构建了基于超级 IP的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模型,并以吉林省数字图书馆为例,对其网站 场景和服务功能进行了重新的构建,希望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科学规范的评议机制是保证学术论文评价公平性和公正性的必要保证,同行评议是对科学研 究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科学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的同行评议是基于中心化的评议机制,导致学术论文评价出 现作弊现象。【方法/过程】在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对现有的评议信息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了去中 心化学术论文评议信息生态系统。【结果/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去中心化的评议信息生态系统能有效的解决目 前通用的评议信息生态系统信息失衡问题,有效改进学术论文评议的时效性、合规性、安全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等 问题,为评议信息生态系统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旨在拓展大数据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为大数据的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以 经济学、信息生态学及大数据有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大数据及大数据生态系统内涵的深入剖析,提出构建我国大 数据生态系统的四大机制,并以阿里巴巴大数据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 四大机制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许孝君  臧晓文 《情报科学》2021,39(10):88-94
【目的/意义】价值共创视角下分析旅游业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流转机制,提高信息生态理论阐释力,促进 数字经济时代旅游信息化发展。【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管理学及生态学理论 等相关理论,构建旅游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同时提取旅游信息生态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融合价值共 创的旅游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模型,利用结构方程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首先阐述了融合价值共创 的旅游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而从旅游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探讨了系统中 价值产生的前提、模式以及价值创造的全过程;最后通过实证得出旅游平台能力、运行环境对用户价值共创行为均 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对平台共创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影响旅游信息生态系统运行。【创新/局限】 在构建旅游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科学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但选取调查样本容量有待进一步扩充,系统 运行的理论模型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吕鲲  郭淳  罗星雨  吴晔 《情报科学》2022,40(6):44-51
【目的/意义】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 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方法/过程】根据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现状,结合信息生态理论,构 建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并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各要素间因果关系,得出关键构成要素,在此基 础上,通过Vensim PLE软件仿真验证构成要素的重要性。【结果/结论】针对关键构成要素,总结高校智慧图书馆信 息服务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方式,为其服务模式的改善提供新思路。【创新/局限】借助信息生态理论与系统动力学 模型研究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但尚未进一步对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拓展信息生态链应用研究范围,为构建高校信息生态链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方法/过 程】基于大学经营理念,借助信息生态学理论,构建高校信息生态链模型,进一步阐述如何建设高校信息生态链。 【结果/结论】完善的信息生态链有利于高校信息高效流转,便于高校接受相关公众监督,参与高校管理,因此高校 要充分重视信息生态链建设,协同推进信息人、信息以及信息环境等要素建设,以维持高校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 平衡。  相似文献   

10.
刘译阳  王峥  杨雨师 《情报科学》2020,38(2):109-115
【目的/意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结构转型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 型人才的主要途径,知识库构建能够提高大学及其学者的知名度,更好的为创业人才提供有效的服务。【方法/过 程】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发展状况以及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进一步分析了高校知识库 的构建模式和目前机构知识库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对策。【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知识库收 集、存储的有价值、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术成果,使高校师生有效地获取创新创业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笑梅  吴思函 《情报科学》2017,35(12):50-54
【目的/意义】探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中产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对推动中国产业创新和推行双 创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中国产业进步的根本动力。【方法/过程】在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的视角下分析当前中国产业信息需求以及现有模式在满足需求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的 产业信息服务模式。【结果/结论】该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提高产业信息服务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师生员工影响越来越大,高校舆情管理机构必须创新舆情管理 机制以适应新形式变化、进一步采取应对策略以提高舆情管控效果。【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 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构建了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从管理过程和信息生态系统机制融合角度 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结果/结论】本文为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新的 理论视角,对实践层面的舆情应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张肃  靖舒婷 《情报科学》2017,35(11):61-65
【目的/意义】从知识生态视角研究众创空间的发展,构建并分析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有助于明确众 创空间运行需求,帮助建设和管理。【方法/过程】通过分析众创空间的基本内涵,对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进行了 定义并明确其要素组成,构建了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分析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运作的知识分布、 知识互动、知识竞争和知识演化的特点,解释其知识共享机制和方法。【结果/结论】研究指出,应不断优化众创空间 知识生态系统的环境和管理机制,打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以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吕莉媛  陈秀华 《情报科学》2017,35(10):43-48
【目的/意义】探讨适应“互联网+”战略背景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环境构成因子及其关系旨在推动信息资源 的有序组织和增值,保障信息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促进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方法/过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图书馆信息生态环境构成因子的评价模型,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各项因素的权重值,为信息生态环境构成因子及其 相互作用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结果/结论】图书馆信息生态环境是信息主体、信息客体、信息介体、信息环体和信 息链体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结果,信息链体统筹、协调、引导并制约着各因子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以定量研究 结果为参考优化图书馆信息生态环境的构成是维护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娄雪  耿子健  刘成立 《情报科学》2021,39(6):103-107
【目的/意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区块链作为 变革互联网的新力量,将对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和信息服务机构带来巨大改变。【方法/过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兴 科技,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建设系统信任机制,具有开放、透明和不可篡改等技术特点,将该技术作为实现系统数 据存储安全、使用安全的关键,本文针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域经济信息共享进行了框架设计。【结果/结论】利用 区块链技术设置区域经济信息双链式存储方式,并利用P2P实现了区域经济信息共享。【创新/局限】在接下来的研 究中将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应用。区块链及其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区域经济信息共享仍需克 服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本文尝试建构一种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传播机制,对快速解决信息污 染、信息过载、传播障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 分析了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要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传播机制的具体内容。【结果/结论】结合网络语言 信息传播机制,给出政府、高校、网民、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动网络语言信息的规范化进程。 【创新/局限】运用信息科学的生态理论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网络语言信息研究,建立了一个有助于规范网 络语言信息、推动语言信息生态和谐发展的传播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然而,后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网 络语言信息整治进程对传播机制与对策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网络语言信息传播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刘成立  娄雪 《情报科学》2019,37(10):91-94
【目的/意义】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基地,构建起知识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方法/过程】本文研究 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知识保障服务的现状及不足,以政府部门、高校知识联盟及专业科研机构、企业为主体,构建 了高校创新创业知识保障体系总体模型,探讨了高校知识保障体系的要素及功能,并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应用, 为知识保障体系提供数据动力和技术支撑。【结果/结论】本文以复杂网络相关理论为支撑,实现了政府部门、高校 知识联盟及专业科研机构、企业的关联耦合,探究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功能,旨在促进三者在创新创业知识保障 体系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大数据环境对组织知识创新生态发展的影响,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知识创新、知识生 态系统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方法/过程】本文根据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知识生态系统和大数据 生态系统的基本研究内容,为研究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创新生态提供基本参考。【结果/结论】提出了大数据知识生态 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了系统构成要素;分析了嵌入大数据文化的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新特征;基于大数据、知 识生态系统论和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构建了该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运行演化机理的研究。【创新/局限】从生态学角 度将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环境融入知识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政策引导下,本研究聚焦于返乡创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信息需求特征,以期丰富对于这一特定人群的信息行为研究成果,同时为针对返乡创业人群的信息服务主体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文章以豫、冀、吉、辽四地的20名返乡创业人员为受访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其信息需求进行调查,并通过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对所得文本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结论】基于对创业信息需求存在形式的考察和对返乡创业人员信息需求实现屏障的分析,研究发现: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信息需求动机体现在寻找答案和意义建构两个维度,其所需信息在内容上包含产品信息、渠道信息、管理运营信息和政府政策信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许其彬  王耀德 《情报科学》2018,36(4):117-122
【目的/意义】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系统协同效应,电子商务价值生态系统必须进行协同发展。【方 法/过程】本文构建电子商务价值协同生态系统,从协同要素、协同结构、协同机制进行协同发展。价值协同形成管 理协同、知识协同、企业结构协同、用户协同和信息协同五个协同要素;实现“三个平台四个层次”的实体要素和虚 拟信息要素相结合的协同结构。【结果/结论】系统运行形成“四阶段三相变”的协同框架和自组织协同演化机制,最 终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