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解放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远比货币政策重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向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企业的投入(人员、物资等)及产出均由国家分配。自负盈亏,企业仅仅是组织生产的一架“机器”,企业以单一地完成政府下达的生产指标为动力。市场经济使企业引入竞争机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转换经营机制,已成为企业存亡的关键.由于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在计划经济环境中,企业和科研都是各自为战的“个体”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买方市场的形成,产品技术、质量竞争要求的日渐提高,企科联合被推上历史的前台,“产学研联合体”、“企科联姻”、“前厂后院”等新名新事如雨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间,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人才管理体制.计划调节是这种体制下人才流动的唯一机制,其主要特征是“统包统配”.单一的计划型人才流动机制是由当时的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笔者根据文件精神,联系内江糖业萎缩事例,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 一、社会主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具有的特点 我国正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必须要对原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使企业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的情况得到彻底改变。而使企业成为组织社会生产和流通的基本单位,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体地说:首先,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具有生产支配权、市场应变力和独立的经济利益。其次,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摆脱各种依附,面向市场。再次,使企业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经济法人,具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财务支配权和人事管理权,同时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  相似文献   

7.
林玲 《科学与管理》1999,19(3):61-62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两个转变对于搞好和发展国有  相似文献   

8.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不仅是体制的变更,而且也是人的生活方式、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重新塑造。一旦人们从计划经济的“陆地”跃入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告别的不只是他世代生息的沃土,同时也告别了他曾经为之骄傲、为之奋斗的自我价值。面对大海的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企业彻底转变市场营销观念确立了理论前提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是在计划经济理论指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组织生产,即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企业只完成生产任务,至于市场需要什么,完全由国家来决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指导企业生  相似文献   

10.
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于9月25日~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强调,实现“九五”计划和15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举世瞩目的京九铁路11月16日提前全线铺通。京九铁路全长2536公里,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铁路干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改革是一场革命,它的中心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的核心内容就是解放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当然与物的因素不同。如果说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要靠改革的政策、措施来获得解放、被解放的话,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的解放过程就不单纯是一个依靠政策、措施来获得解放、被解放的过程,而常常伴随着一种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中国的“民办科技实业”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及其成长壮大的过程,正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的生动体现。从1980年开始,首先在北京的中关村地区,一批科技人员冲出旧体制、原单位,创办了自己的高科技企业。而由科技人员自办企业,这个在市场经济国家看来似乎是十分寻常之事,在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却是对旧体制的一个重大挑战,重大突破。最初由少数科技人员做出的这种果敢的举动由于符合“解放生产力”这个改革的宗旨,因此不仅带动了更多的科技人员效法他们,冲出旧体制的篱墙登上商  相似文献   

12.
张建业 《学会》2001,(4):23-23
一、学会必须走自筹经费、自我发展的道路 学会依附挂靠单位生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期,挂靠单位曾对学会的发展给予了人、财、物的大力帮助和扶持,这是不可否认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实行机构改革,精减人员,财政对政府部门的拨款随之压缩,在此情况下,挂靠单位对学会的经济支持明显力不从心和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13.
创新系统理论是西方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否同样存在创新系统呢?在深入理解创新系统理论内核的基础上,本文对1949年以来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体制下创新系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并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GDP总量持续攀升、全球竞争力指数持续攀升、全球创新指数持续攀升和世界500强企业总数持续攀升等方面阐明了不同时期我国创新系统的存在以及在相应创新系统作用下中国创新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系统都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创新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主导一个国家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关键原因,不是创新系统由哪类创新主体主导的问题,而是不论何种经济体制下,国家都需要努力建立与本国发展阶段、创新要素和制度环境相匹配、相适应、相协调的创新系统。不论创新系统如何演进,国家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型企业中实行“国有民营”改革,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转换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国有民营”改革,促进其加快发展,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好处: 一、实行“国有民营”是中小型企业改革的一条新路“国有民营”是指国有资产所有者将资产有偿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仲兆隆“九五”期间,将是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取代在我国已实行四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制体的关键时期。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奔小康和扶贫攻坚,就是在这种制体大转换、加速过渡的大趋势下展开的。如何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  相似文献   

16.
甘肃发展的关键: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阎海旺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强调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个是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仍处于主导地位,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仍依靠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效益不高,相当一部分还处于亏损状况,活力不强。究其原因,就是计划经济下集中体制压抑了企业的活力。纵论国内外,凡是搞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没有一个国家经济搞上去的。所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国与高校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教兴国是我国发展的基本选择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苦探索,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形成、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发展理论和战略,这就是:发展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特色理论”;发展战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稳定、长期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九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实现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效益型的转变。有中国特色、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址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企业内由粗放型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努力实行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作为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