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菠萝绿茶酸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菠萝、绿茶、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对菠萝绿茶酸奶工艺进行初步探讨。采用正交法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奶粉量12.5%、菠萝汁8%、蔗糖6%、茶叶量0.3%、接种量2.5%、发酵时间4.5h、发酵温度43℃。  相似文献   

2.
以枸杞和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安琪牌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生料液态发酵工艺酿制枸杞荞麦保健酒。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原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发酵温度、酵母的用量、荞麦酒的添加比例对枸杞荞麦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保健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鲜枸杞浆料与荞麦酒的添加量为3%,葡萄酒酵母的添加量为0.1%,发酵温度为28℃,经过发酵、陈酿后的成品酒呈酒红色,酒体饱满,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试验原料,利用微波辅助大豆分离蛋白的磷酸化改性,并与传统磷酸化改性方式进行对比,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确定微波辅助大豆分离蛋白磷酸化改性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浓度7%、三聚磷酸钠添加量为6%、微波时间为4min时能得到较高的乳化活性,经微波辅助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乳化活性由0.45提高到0.718。  相似文献   

4.
青海地处高原高寒干燥地区,其农作物生产加工较内地仍为匮乏,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环节仍较为薄弱。为拓宽生产渠道,扩大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藜麦、青稞的社会、经济和市场效益,为藜麦青稞作物再加工和青海酸乳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本研究以开发高品质藜麦-青稞酸奶工艺为主要目的,通过研究藜麦-青稞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藜麦复合酸奶品质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藜麦复合型酸乳,通过正交分析方法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研究表明:随着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的增加或升高,在一定条件下,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适添加量藜麦15%、青稞5%,最适发酵温度40℃,最适发酵时间6h;结合正交试验最后得出该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添加量藜麦10%、青稞5%,接种量3%,发酵时间6h,发酵温度40℃下制备的酸奶具有藜麦酸乳特有的风味,白色或微带浅黄色、光滑细腻、组织状态、滋味俱佳。  相似文献   

5.
在鲜牛奶中加入红皮洋葱汁,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研制剐具风格的洋葱酸奶产品.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进行热烫护色处理,以获得具有良好风味和色泽的洋葱汁.对蔗糖添加量、洋葱汁含量、乳酸茵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ax-t-因素进行L16(45)正交试验研究得出:蔗糖添加量12%、洋葱汁含量2%、接种量4%,在41℃发酵4个小时即可获得良好的洋葱酸奶.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法将苹果多酚和大豆分离蛋白制成了新型可食性膜,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可食性膜成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多酚添加量为0.4%,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6%,作用功率为400W,作用时间为10min。  相似文献   

7.
在酸奶中加入瑞士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做发酵剂,弥补单一的发酵菌发酵乳制品酸味重,风味欠佳的缺点,并对三菌混合发酵酸奶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作为发酵剂无拮抗作用,可混合作为酸乳发酵剂。发酵酸乳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最佳配比为1∶2∶1,接种量为4%,加糖量为10%,脱脂乳浓度为9%。  相似文献   

8.
海棠果酒的酿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海棠为原料,通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酿制海棠果酒的生产工艺,并通过实验确定果胶酶酶解海棠果浆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700u/100g、PH值4.5、温度45℃、酶解时间为120Nin。同时研究了海棠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调整糖度为15%、酵母接种量0.3%、发酵温度25℃。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温度梯度驯化得到了一株适用于工业中高温生产酒精的工程菌——Z.mobilis基因工程菌。对该工程菌株进行温度、发酵起始pH、接种量、发酵周期以及添加营养盐的优化试验最终得到该工程菌株的最佳发酵工艺,即发酵温35℃,发酵起始pH 6.0,接种量为10.0%,发酵周期48h,添加营养盐10 mg/L是最佳发酵工艺。最佳发酵工艺下,酒精得率为94.0%,酒分9.5%(v/v)。  相似文献   

10.
郭小霞 《科技风》2012,(10):45-46
本实验以干酪副产物——乳清为原材料,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三种菌进行发酵,添加调味料后调制成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发酵饮料.对原料进行处理后,以 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干酪乳杆菌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清浓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发酵乳清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干酪乳杆菌浓度为4%,发酵时间为8h,乳清底物浓度为10%,发酵温度为41℃.获得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发酵乳清饮料,其口感、色泽和组织状态好,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以菊花、菠萝、牛奶为主要原料,进行酸後奶的加工工艺研究.确定了酸奶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菊花汁8%,菠萝汁10%,白砂糖5%,接种量3%,发酵时间 4h,发酵温度43℃.奶粉12.5%;菊花菠萝酸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风味独特,吴有保健功能酸奶.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红枣为原料,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乳酸发酵试验,探讨红枣乳酸发酵饮料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对产品加工工艺条件试验,最终得出枣浆最佳发酵条件为: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分别为:黄原胶0.09%,海藻酸钠0.06%,CMC-Na0.15%;杀菌条件:温度85℃,时间10min,饮料pH为5.7。  相似文献   

13.
硬质干酪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L18(36)因素正交试验对硬质干酪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剂添加量为4%,预酸化时间为35 min,氯化钙添加量为0.03%,热烫升温时间为30 min,保温时间为35 min,质构化终点酸度为42°T时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大头菜为原料腌制泡菜,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通过调整腌渍液的起始pH、食盐添加量、Vc添加量及发酵温度,并采用人工接种乳酸菌的方法研究控制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选用原生质体融合法构建的优良苹果酒酵母菌株S.cerevisiae21#,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研究了苹果酒发酵工艺参数:温度、发酵液pH值、接种量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以苹果酒品质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响应值,建立了苹果酒品质与发酵工艺参数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S.cerevisiae21#酵母菌株酿造苹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1.3℃、pH 3.36、接种量8.24%。  相似文献   

16.
以产L-乳酸的两种乳酸菌种进行复合配比发酵原料乳,开发功能性酸奶产品,改进传统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乳酸菌La与Lb配比为2:1、接种量为32%、加糖量8%、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7h。该结果为改进酸奶的制备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将为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枸杞、大枣为原料,添加葡萄酒高活干酵母,制得枸杞酒。对工艺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单因素:糖的添加量、枸杞与浸泡枸杞的水的比、柠檬酸添加量、葡萄酒高活干酵母添加量、前发酵时间、前发酵温度,进行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最佳糖添加量与发酵液的比为1:8,最佳浸泡枸杞与水比为1:10,最佳柠檬酸添加量为6g/L,最佳酵母添加量为枸杞干重的5%,最佳发酵时间为6天,最佳发酵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吉林省特有的北冰红山葡萄来进行冰酒发酵工艺的研究,在发酵工艺研究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发酵温度为12℃,酵母添加量为0.12%,SO2添加量为80mg/L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固体发酵工艺生产绿色木霉孢子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发酵实验与正交实验,以麸皮、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固体培养基,开展木霉固体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M21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麸皮58.86%,稻壳37.9%,硫酸铵1.5%,葡萄糖1%,KH2PO40.2%,Mg SO40.04%,Ca CO30.5%。菌株培养温度30℃,装料量1:10,接种量8%,培养时间5天,孢子产量为9.7*109个/克,为绿色木霉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紫薯为原料制做紫薯饮料,对紫薯进行软化、调味、均质、稳定等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获得其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蒸煮八分钟到十分钟紫薯软化效果最好,以1:4料水比加打浆软化紫薯,加5%的白砂糖,柠檬酸加量为0.02%可得风味较佳的紫薯饮料,添加CMCNa、明胶配比为1:2作为复合稳定剂用量为0.15%紫薯饮料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