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飞  韩增林  杨俊  钟敬秋 《资源科学》2015,37(12):2441-2450
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脆弱性,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本文从敏感性与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障碍度评价公式等对200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与应对能力走势一致,呈现出整体微降增加、局部突变,脆弱性变化平缓的特征;②中国沿海地区的脆弱性类型空间分布整体分散、部分连片集中,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东北沿海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脆弱性逐渐降低,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呈现内部两极分异的格局;③2006- 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即脆弱性渐高型(广西、河北、福建)、脆弱性渐低型(广东、天津、上海、辽宁)、脆弱性平稳型(山东、江苏、海南、浙江)。最后本文通过对沿海各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海洋经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增长中海洋资源消耗的回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2006-2014年海洋资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海洋经济增长正逐步实现与海洋资源消耗的脱钩。(2)1997-2014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河北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弱脱钩为主,上海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强脱钩为主,海南、广西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到2014年脱钩显著的区域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3)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正向作用,而强度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着力提高技术效率、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调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是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产业的集聚,而海洋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参考陆域产业体系,海洋产业集聚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可能也会产生空间效应。为了探究海洋产业集聚对海洋环境影响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的数据,选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出现集聚污染现象;另一方面,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会加剧海洋环境污染,并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从控制海洋产业的污染排放、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和构建区域共同发展3方面提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将经济单元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或环境污染排放定义为"环境压力",以工业用水总量、工业煤炭消耗总量、工业COD排放总量和工业SO2排放总量4类环境压力指标为投入,以各省的工业生产总值为产出,构建DEA模型测算2006—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5类工业生态效率指数,并考察IEE的地区异质性特征和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2006—2012年间,中国各省份工业生态效率偏低,还存在巨大的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潜力;不同省份及三大地区工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表现明显优于中西部;样本期内,5类工业生态效率指数均展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特征,但提升幅度都非常小。最后,结合分析结果给出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同与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适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2000—2014年间沿海11省市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构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两者历年的协调发展度,并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利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动态分析各个省市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水平呈上升趋势;(2)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协调发展度逐年递增;2000—2007年,福建省的协调发展度明显提高;2007—2014年,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6省的协调发展度由中级协调发展类提升至高级协调发展类;(3)就全国来说,海洋经济对海洋科技的响应较弱,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响应较强;各个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之间的响应关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风险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飞  董锁成  李宇  黄永斌 《资源科学》2014,36(4):801-808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排放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本研究从环境压力水平、环境压力强度方面选取11项农业污染风险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东部沿海地区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的风险,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将东部沿海地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农业污染风险区。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都市区、河北省南部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及沿海地区、上海都市区、闽南地区、广东省西部地区及海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农业污染风险尤为严峻。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环境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因地制宜的农业环境经济政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王泽宇  张震  韩增林  孙才志  林迎瑞 《资源科学》2016,38(10):1832-1845
区域海洋经济作为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测度其实现其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的高低。本文梳理了中国各个时期海洋发展战略的演变趋势,运用以综合赋权法为基础的模糊识别模型、VAR模型及GIS空间技术对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海洋经济与国家海洋战略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低值地区发展速度提升较快,高值地区发展有减缓趋势,区域差距逐渐缩小,整体发展水平呈现波动性上升态势;②山东、浙江、江苏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一直保持高水平,海洋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辽宁、天津、河北早期响应程度较高,2006年以后趋于弱递减平稳状态;上海、广西对战略响应程度保持较高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小,海洋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广东、福建、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受国家海洋战略影响不断提升,但存在一定滞后期。因而,未来应因地制宜地分类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