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樊丽达 《科学生活》2014,(12):77-77
近日,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的57岁的王先生因活动后胸闷气促来东方医院心衰专科就诊。王先生介绍说,10年前,自己因冠心病做过介入支架治疗,多年来他坚持吃药,基本没有再出现过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此番就医,王先生是怀疑自己旧病复发,以为调整下用药就没事了。经造影检查,医生发现,原来王先生心脏内的支架再度出现狭窄。心衰专科主任范慧敏解释称这是一种心脏支架手术后常见的病变,属复杂性冠心病的一种,吃药或再次介入治疗都不会有明显效果,这种情况下,选择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是最恰当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4,(3):12-12
当人体的器官出现问题的时候,医生们可以采取多种医疗措施,其中有一种就是用“人造器官”来替换这些损伤或者病变的器官。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里面开发出了人造骨、人造肝、人造心脏瓣膜、.人造血管、人造皮肤、人造角膜等等人造器官,但是安全性依然受到质疑,美  相似文献   

3.
了解心脏瓣膜病 瓣膜是心脏里很小但非常重要的部件。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血流往同一方向流动。正常情况下,瓣膜迅速地启闭,发出“叭嗒、叭嗒”的声音,医生可以用听诊器听到。人的心脏内有四个瓣膜: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以及主动脉瓣。  相似文献   

4.
李静  樊丽达 《科学生活》2014,(12):78-78
50多岁的李先生早在入院前,就出现胸闷、气促、咳嗽、下肢水肿等症状,后因严重的呼吸困难,被送往东方医院急诊科抢救。急诊监护室医生对其实施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等抢救措施后,病情暂时稳定。因患者出现严重呼吸障碍并伴水肿,考虑其心脏病变的可能性极大,随将患者转到心衰专科。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0,(3):54-55
说起医用机器人,或许大家已经不再陌生:1998年5月,德、法两国的医生共同合作,用遥控机器人系统成功地为一位心脏病人进行了瓣膜修复手术;2001年9月,法国医生通过超远程控制医疗机器人,在美国纽约为远在法国的病人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实现了世界上首次跨洋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向前发展,为未来外科手术描绘了美好蓝图。以下是9款最先进的医用机器人。  相似文献   

6.
梁利槐 《知识窗》2006,(2):52-53
性格莫名其妙发生了变化 最近西方媒体称,美国女公民西尔万娜·佩斯卡把给她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告上了法庭.医生感到很震惊,因为手术做得相当成功,病人的感觉也不错,她还有什么不称心的呢?  相似文献   

7.
芬奇手术系统的实例考察 达芬奇手术系统更好地完成腹部小切口手术--所谓腹腔镜手术第一例手术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由于在美国本土不经FDA批准是不能随意做临床试验的,这个手术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医院完成,以后又在欧州几个国家对心脏搭桥以及瓣膜替换手术进行测试,这些手术都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心衰外科治疗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进展,心脏功能衰减已经不是外科手术的禁区。冠状动脉搭桥技术、瓣膜修复、置换手术等治疗,目前已经和心脏移植处于相同的地位,成为心力衰竭的一线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革新》2013,(11):58-58
有一次,心脏外科的一起手术发生了意外,病人死在手术台上。心脏手术本就具有高风险,医生认为这是正常死亡,但死者的家属认为这是由于医生的不负责任,拒绝将死者的尸体移出手术室。手术室主任非常恼火,他郑重告诫家属":必须将死尸移出手术室,不然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手术前的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地分析300例甲亢患者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300例甲亢患者中有166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占55.3%。结论甲亢患者术前必须提前做心电图检查,对心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心电图有严重改变者要采取先治疗后手术的方法,以免术中、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金奇 《科学生活》2013,(7):74-75
王阿婆,68岁,中年时有“胃病”史,3年前诊断为高血压,平时服药不规则。近几年她很少有“胃痛”,只是近几个月来,每当急走几十步或上楼时,就出现心窝部疼痛,休息几分钟后疼痛会消失。一天晚上,王阿婆突感上腹部和心窝疼得厉害,休息后疼痛也无法缓解。她以为是老“胃病”发作,到医院急诊时医生要求做心电图检查,老太和老伴刚开始很不理解并予以拒绝。在医生的耐心解释和要求下,最终接受心电图检查,结果已经发展为心脏下壁心肌梗死。经过急诊医生和心内科医生的积极救治,10天后王阿婆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心脏起搏器可以对患病的心脏给予直接电刺激,人为地使心搏数正常起来。现在全世界有数十万人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早在19世纪,国外一些医生就尝试通过电刺激的方法实现人工心脏起搏。意大利人奥尔蒂尼曾对用刑后死去两小时的死刑犯给予电刺激心脏,以图恢复其心跳,但未成功。同时代的瓦萨里用电刺激法成功地使刚刚死亡的患者心脏恢复了跳动。1847年斯威特采用电刺激法使两例在手术中心脏停止跳动的患者心脏复苏。这些尝试与成功的范例,为研制心脏起搏器打下了技术和理论基础。1930年,美国医生海曼制造了一台由发条驱动的…  相似文献   

13.
医用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有利于实现微创手术,让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好,而且术后的感染几率也小了很多。它不怕疲劳,也能帮助医生更好的找准手术部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医生最近做了一宗罕见的心癌手术。他们取出病人的心脏,切除所有的癌细胞,然后再把心脏放回病人的胸腔里。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宗成功利用“自动移植”的方式来治疗心癌的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15.
一笑,更健康     
发笑可以使心脏更健康,这话听起来很好笑,但美国医学专家说他们找到了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一项新研究表明,听上一两个笑话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就在警告人们,压力会损害心血管健康,有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当人面临困境时,身体会释放出一些激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不加以治疗,高血压会导致中风或心脏病。医生经常建议高血压患者更多地休息,经常做释放压力的运动。但社会心理行为能对心血管有何好处,人们知道得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I0005-I0006
<正>[导读]据新加坡媒体近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能让医生在手术室里为患者修补心脏缺陷,或在战场上为伤兵止血的万能胶。他们希望该万能胶最终能取代缝线和固定钉,用在修补心脏、肠道和血管手术上。据新加坡媒体近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能让医生在手术室里为患者修补心脏缺陷,或在战场上为伤兵止血的万能胶。他们希望该万能胶最终能取代缝线和固定钉,用在修补心脏、肠道和血管手术上。科研人员是从蛞蝓(slug,俗称鼻涕虫)身体分泌的黏液而得到启发,发明了这种万能胶。  相似文献   

17.
目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静脉桥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346例CABG术后静脉桥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特点。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结果对346例患者的535处病变静脉桥血管进行了介入治疗,PCI术成功率为95.14%.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2例,1例经处理恢复血流,1例处理无效。远端栓塞1例,D型夹层造成血管急性闭塞1例,重新置入支架后成功。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346例患者中302例完成6个月临床随访,245例患者完成12月临床随访。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1.3%. 37例患者接受了造影检查,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2.5%.结论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心脏     
张红超 《中国科技信息》2011,(15):4+3+2+1+12-I0006
part1.人工心脏:临床试验年内开始,两年后上市 心脏移植手术在日本国内做得极少。目前的现状是许多患者都要苦苦等待心脏捐赠者的出现。有望为患者带来福音的人工心脏终于快要进入产品化阶段了。法国医疗企业Carmat打算年内开始在人体上进行临床试验,力争两年后上市。  相似文献   

19.
奥大利亚悉尼圣文森特医院的外科医生要清除一位患者心脏动脉里面的一个血栓.由于是小手术.所以医生没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有迷糊的感觉.但意识是清醒的。突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患者发现自己升到空中。而且胸口遭到重击,同时耳边响起了钟声。此后她看见自己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正在处理她的身体。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2,(11):16-17
医生手术时为何不穿白大褂?手术室的医生们所穿的白大褂,如今已改为浅绿色。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将白布染上鲜艳的红色,当你注视这块红布一会儿后,视线再转移到另一块白布上,就会看到与那块红布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一块浅绿色布。过几秒钟后,这种"错觉"才会消失。究其原因,是因视神经诱发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