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标志着用严格的逻辑进行严密推理和精确深刻的分析成为经济学发展的趋势.至今共颁发的三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揭示了现代经济学的变迁,越来越明显地向定量、数量化发展;获奖者的学科背景也遍布物理、数学、统计和工程等多个理工学科.笔者认为,获奖者的理工学科背景一方面推动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学改革,另一方面开拓了经济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对经济学各相关领域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刘颖  张海英 《情报科学》2002,20(10):1111-1113
本文介绍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人·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经济学研究中的学术贡献 ,他们也因对“非对称信息环境下的市场所做的分析”而获得了 2 0 0 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没有100年的历史。1901年在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时,也许是经济学还不像现在这样显赫重要,也许是诺贝尔本人把经济学作为一门无客观标准的伦理科学,经济学并不在授奖范围之内。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在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奖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6-27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当地时间2003年10月8日宣布,将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美国纽约大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以表彰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资助,从1969年起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授予世界各国有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到1996年共授奖28次获奖者40人。 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经济科学日益朝着用数学表达经济内容和统计定量的方向发展,用数量分析来诠释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和经济资源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发展方向,从系统科学理论、系统工程方法论以及面向国家需求的应用等三个方面,深入研讨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学科交叉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诺贝尔经济学奖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获奖原因、获得者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年龄以及作出获奖成果所属的学科范围等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成就的取得与他们的学科视角与学习经历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为中国青年一代经济学家的培养和成长提供借鉴,而且有助于为大学教育及其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信息经济学(七)——第七讲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是信息经济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回顾讲座的第一讲 ,我们知道不完全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起源 ,它极大地改变了西方经济学在竞争、垄断、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传统观念 ,并已成为西方经济学家建立理论模型的基本前提。美国 3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诺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信息经济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 ,共同分享了 2 0 0 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足以说明不完全信息理论 ,也就是我们理解的狭义信息经济学 ,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前沿和核心。本次讲座仍要解决不完全信息和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纳什与博弈论的发展2015年5月23日,美国数学家、经济学家约翰·纳什因遭遇车祸而身亡,终年86岁。约翰·纳什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21岁时,一份只有27页的博士论文令他名声大噪;23岁时,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师;30岁时,精神失常;66岁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人是个数学天才。"纳什的硕士导师为他读博士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尽管纳什在数理科学等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对博弈论发展做出的贡献。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杰·迈尔森是这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信息经济学逐渐进入主流经济学,进而成为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3位研究与信息经济学有关的博弈论的学者,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士·莫里斯(J.A.Mirrl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W.Vickery)教授,这表明信息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它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玉涛  陈灵芝 《科学学研究》2019,37(9):1550-1557
文章以1901-195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例,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学术影响以及提名人身份两个方面探究了对诺贝尔奖候选人的获奖概率影响,采用生存分析法中的Kaplan-Meier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诺贝尔奖候选人的学术影响中,单篇最高被引频次越高,获得诺贝尔奖的概率越大,但是诺贝尔奖候选人的H指数值对其获得诺贝尔奖不具有显著作用;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提名人身份是瑞士皇家科学院院士或诺贝尔委员会成员的数量越多,获奖概率越大,但提名人身份是曾经的诺贝尔奖得主,对诺贝尔奖候选人的获奖概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科学界影响巨大。作者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着重对获奖者取得获奖成就的年龄进行分析,并评价了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第二创造区”,提出了有关年轻科学家培养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The Nobel Prize has been a prominent research topic in Scientometric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Nobel citation effects, which refer to changes in the cumulative citation counts of publications after authors have won the Nobel Prize.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 exchangeability verification method to ensure sampl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EG) and control group (CG) are indistinguishable based on relatively few covariates. Then, we quantify Nobel citation effects by employing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strategy. Finally, we combine the matching strategy with statistical test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clusions. We find that publications in 18 topics hav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Nobel citation effects among the 50 topics in Physics, that is, when authors of publications belonging to one of the 18 topics won the Nobel Prize, the post-award citation counts of their publications would increase. Besides, we find that the Nobel citation effects are long term, lasting for 47 years or more. Finally, we find Nobel citation effects a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for publications whose authors won the Nobel Prize before the 1980s.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授予,截至2001年已有164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因其创造性贡献而获奖。对这些获奖者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多数获奖者集中于欧美国家,尤其越来越集中于美国的少数机构,获奖者最早做出与获奖有关成果的年龄和获奖年龄越来越大、获奖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的时间越来越长,多人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已成为一种趋势等。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选理念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仁 《科学学研究》2006,24(5):677-683
认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虽然是基础科学领域最有声望的奖励机制,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的水平也是层次不齐的。它包含最优秀的科学成就,但也有很一般甚至错误的成果;在它没有包含的成果中,有达到其获奖标准而因为处于“第41席”未能获奖的,也有按其标准不能获奖而其实属于最优秀的科学成就的。因此,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范围和理念有其局限性。分析了保守性、重事实轻理论、英雄主义、权威决定论等理念在诺贝尔奖评选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肖太陶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94-1600
 吴致远、梁国钊两先生的《诺贝尔奖评委会亏待了吴健雄吗?》这篇文章,对《吴健雄——诺贝尔奖亏待了的华人女性科学家》一文的部分观点提出了批评。本文从七个方面对他们的批评做出回应,并着重就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脑的发现”与“眼的发现”、如何看待诺贝尔奖、“吴健雄的实验够不够好”、“精确与原创是什么关系”等关键问题,做适当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公认的和最具权威的最高荣誉奖,但是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至今还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教育与科学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研究外国著名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教育、实验教育和家庭教育对诺贝尔科学奖人才产生的重要作用,旨在加强我国人才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过度自信的相关研究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健柏  杨涛  朱学红 《预测》2007,26(3):1-7
自2002年诺贝尔奖授予行为经济学代表人物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史密斯(Vernonl Smith)教授后,行为经济学理论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传统经济学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行为经济学的灵感主要源自心理学,而在心理学领域有关个人判断的研究成果中,最强的结论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过度自信理论基础及证据,并深入剖析了过度自信的特点,然后结合过度自信在经济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基于过度自信的行为经济理论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21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专利数据出发,依据钱学森的技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体系层次结构思想,对诺奖成果的科学性质进行判断和分类。诺奖数据显示,近15年来,物理学领域呈现出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平分秋色的局面,而化学、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明显地出现了趋向技术科学一边倒的局面。这意味着,仅从基础科学层次出发不足以实现接近诺奖和提升科技实力的宏伟目标,必须重视技术科学在建设科技强国过程中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诺贝尔奖看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分析诺贝尔科学奖与基础研究人才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了我国在研究人才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我国要想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必须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扶植的力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