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加快,导致城市内涝频发,为此,国内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认识误区,结合实践中存在问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建设是对传统城市建设中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深刻反思的成果,是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大型重工业城市之一,人口众多、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以建设沈阳海绵城市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集蓄与利用方案以及实施重点,为沈阳市乃至国内海绵城市的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建设海绵城市的视角出发,围绕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给排水设计要点展开探究。在对海绵城市相关理论以及建设需求进行详细介绍之后,针对目前城市给排水设计现实情况,在综合考量海绵城市建设需求以及现阶段给排水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对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可以从理论研究层面为城市给排水设计工作的优化提供更多的合理的借鉴意见,由此来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总结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针对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缺乏的现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主要应当解决指标权重与绩效赋值的有效性问题。基于群组评价理论对上述两环节的群组一致性进行研究,引入"平均距离共识度"及"P阶调和算术均值"分别修正指标权重及绩效赋值的群组内部偏差,保证专家个体评分的可信,最终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5.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缓解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动力机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在对海绵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理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类比系统动力学原理对海绵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的作用原理、影响要素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河南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就是内外生要素、动力机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作用的过程。海绵城市建设动力机制是一个以内外生要素为形成基础,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动力诱因,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发展路径的良性循环动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需求与自然环境之间逐渐出现了一些矛盾。而近些年频发的雨水淹没城市的情况也说明了我国城市在排水工程建设上的不足。为了打造更舒适的人居环境以及实现更友好的自然关系,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为研究对象,说明了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内涵,论述了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重要应用价值,最后重点探讨了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具体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地对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实施评价有利于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推广。首先从管理、技术、环境、经济和社会5个维度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2种方法结合,提出基于灰色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重庆市海绵城市试点新区悦来新城为例,对其建设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海绵城市建设风险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理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科技手段,完善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收集、调节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调整修复城市里面的水生态整体系统,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海绵城市"理念内涵;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后,以上海"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理念和方法。上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对文化层次的表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海绵城市的定义、基本要求和人工湿地的建设标准,探讨人工湿地与海绵城市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人工湿地的组成要素,再研究分析了对湿地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机制和效果,得出人工湿地的优势和对城市的积极意义。从而根据人工湿地的优势得出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切入点,概述其主要内容,研究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实践方法与应用,并对海绵城市的发展情况作出一系列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7)
国内城市由于各种原因,其雨季道路排水能力大多不足以应对雨季极端天气的排水需求。随着海绵城市的理念以及实际建设的深入开展,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技术加强城市道路排水能力成为解决该问题同时兼顾城市生态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当前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对道路规划低影响开发设施适用性,城市道路结构设计和横断面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中,合理、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规划设计海绵城市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界定了绿色生态城区和海绵城市的定义,对海绵城市的规划思路展开了分析,以期为完善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8)
近年来,中国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在暴雨天气普遍出现内涝现象。为应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旨在保证城市工程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海绵体使雨水在城市内就地吸收、利用的雨水管理模式。此文基于生态视角,主要从城市地面铺装、雨水花园、城市排水系统三方面对海绵体建设进行研究。对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20)
海绵城市强调对雨水系统平衡性的重新布局,通过对场地水文特性的改造,避免了降水过多的情况下城市出现内涝的可能性,并可以降低雨水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雨水对城市影响的排水系统包括了诸多要素,比如屋顶设施、污水弃流装备、人工湿地布局等。海绵城市建设的进行符合现代城市布局中对环保因素的要求,从理论研究上需要加强对海绵城市的重视,本文在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园林植物景观如何进行运用,更好的配合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3)
随着当今社会迅速的发展,在中国关于水资源的问题很多,例如水资源不足、水污染、洪水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等水问题的出现,面临这些水问题就需要更综合更全面的解决办法。然而通过园林景观的建设在海绵城市的作用,能更好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居住的环境。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的概述和现状,以及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极为重视,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无疑对于城市排水问题提供新思路,但是在海绵城市的探索之路仍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障碍。要想有效的将城市发展与水生态平衡结合起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与政策方面研究,让其成为城市治水利器。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方面展开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地对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实施评价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管理、技术、环境、经济和社会五个维度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两种方法结合,提出了基于灰色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重庆市海绵城市试点新区悦来新城为例,对其建设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海绵城市建设风险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极端降雨所造成的洪涝灾害在我国频发。本文旨在对我国应对城市雨洪的海绵城市战略进行全面回顾。本文首先对作为海绵城市提出背景的城市洪涝灾害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海绵城市的内涵、目标、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缺乏协同管理能力,资金缺口,因地制宜的实施计划,经济效益评估难等。最后,本文给出了应对以上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理念是通过在城市中建设园林植物,使城市达到主动调节城市水体的目的。海绵城市理论的生成,对城市环境有着很大的益处,是城市解决汗露矛盾的有效途径。我国城市,长期存在着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的存在,才促使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成。本文从某地区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中作用角度出发,综合阐述了园林植物在海绵建设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内涵与定义,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提出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