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海娟 《情报科学》2017,35(8):134-140
【目的/意义】优质信息传播是社交应用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力,而适应性信息分享是提高社交信息质量的 有效途径。【方法/过程】以微信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影响的“推-拉”视角构建微信用户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 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通过问卷调研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规范性压力、社会 连接和形象都显著正向影响微信用户的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且规范性压力的影响均大于社会连接和形象的影 响。此外,规范性压力对社会连接和形象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法,探讨影响社交媒体持续使用和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搜集了257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来实证检验信息寻求、娱乐、社交互动和消磨时间4个使用动机对微信持续使用和知识共享意愿两个行为意图之间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信息寻求、娱乐、社交互动和消磨时间动机显著影响微信持续使用,且信息寻求、社交互动和消磨时间动机有效促进微信用户知识共享,而娱乐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却不显著。研究发现,社交互动对用户微信持续使用影响最大,用户可能是通过信息分享感受到他们与虚拟社区其他用户的联系,从中获得满足感。信息寻求动机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用户有信息需求时,用户与有该信息的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搜寻其所需要的信息,并在搜寻过程中与其他用户进行知识共享活动。  相似文献   

3.
微信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  黄灿 《现代情报》2015,35(5):57-62
文章基于微信用户社交行为动机,通过群体访谈、自查匿名问卷调查等方式,利用SPSS和Visio进行信息分析模型构建和假设、绘图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依赖性、普遍化趋势、便捷生活3个方面是影响微信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最后,利用研究结果深化理论实践意义,引导微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孟猛  朱庆华 《现代情报》2018,38(1):5-18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持续使用意愿和习惯直接影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之间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及自我功效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度对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感知关系性和感知胜任性正向显著影响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满意度正向影响显著,满意度对习惯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移动社交媒体(微信)运营商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用户的微信使用行为,涉及使用动机、隐私关注和隐私行为三个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过程]以隐私关注为中介变量,使用动机为前因变量,隐私行为为结果变量,构建用户使用微信的APCO模型,设计量表,测度微信用户对这三个变量的认知,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使用动机与隐私关注整体上相关性较弱,但其中的关系保持和信息搜寻动机对隐私关注存在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对隐私行为中的隐私保护存在正向影响,但在使用动机与自我披露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使用动机中的关系建立对隐私行为中的自我披露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维翔  贾佳 《现代情报》2019,39(1):78-85
[目的/意义]微信已经成为国内网民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娱乐消费、社会交往的主要渠道,众多企业和个人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微信营销、品牌塑造、产品推广销售等活动,用户行为在微信信息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多样化特点。[方法/过程]论文以微信公众号信息质量和用户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通过获取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数据,采用深度访谈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提出信息质量对用户互动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设并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发现信息质量指标中权威性、原创性、丰富性、适量性、时效性、适用性、趣味性、经济性对用户互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微信公众号的信息质量是决定用户互动行为的主要因素。[启示/发现]本文将微信公众号后台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纳入研究范围,探究行为背后信息质量的差异性及原因所在,为社交媒体信息质量与用户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提高微信公众号信息质量的策略方法,对利益相关方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动机。[方法/过程]对23位微信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先后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从中提炼出31个初始概念、13个范畴和4个主范畴,揭示出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规避动机及其与信息规避策略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规避动机包括认知性动机(减轻认知负荷、保持认知聚焦、避免认知失调、避免额外支出)、情绪性动机(避免消极情绪、保持积极心境、避免情绪恶化)和社会性动机(逃避社会支持、回避社会交互、避免社会比较、遵守社会规范)。上述动机既能各自独立驱动社交媒体用户采取忽略信息策略或屏蔽信源策略来规避某些信息,也能彼此联合起来共同驱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规避行为。[创新/局限]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系统揭示微信用户的信息规避动机,深化对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认识;不足在于样本局限于微信青年用户群体,方法上属于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根据研究结果为微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者提供可行的建议。[方法/过程] 以Triandis人际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微信朋友圈及用户特征,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以微信朋友圈用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讨论] 信息分享意向是由认可预期、互惠关系、预期效能、情感、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在影响这一分享行为的所有因素中,平台以及信息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而资源有利条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即资源有利条件基本对信息分享行为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丁松云  王勇  柯青 《现代情报》2019,39(3):35-45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微博用户信息行为,为相关部门在信息传播管控方面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文从用户使用微博时产生的情绪刺激角度对用户微博信息分享意愿和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基于过程评估理论和情境评估模型构建微博用户信息分享情绪模型。[结果]研究表明,用户的情绪刺激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对新颖性、规范、目标、内在舒适性和应对潜力的评估;用户对新颖性、目标和内在舒适性的评估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分享意愿;用户的分享意愿对情绪刺激有显著复发效应。[局限]本文构建的研究模型主要验证刺激、评估、结果3个组件的相互影响,未具体研究评估组件内部5个组件间的相互作用;且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源自于高学历青年群体。[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情绪刺激对微博用户信息分享意愿所产生的影响。情绪既是微博用户在信息分享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及情绪波动,又是促使用户产生信息分享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大勇  景东  卜巍 《情报科学》2019,37(2):83-88
【目的/意义】在于探索微信用户分享行为时空特征,为揭示用户间信息分享轨迹和社交网络结构的演化规 律提供借鉴。【方法/过程】由于微信对线上数据技术采集的限制,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 分析用户行为规律和行为特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融合多源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实现 了247711条微信用户分享数据的特征提取。【结果/结论】微信用户对微信具有较高的依赖度,分享与阅读之间的间 隔时间分布具有强阵发性,而且微信中分享内容被转发的路径长度远远高于以微博为代表的综合类社交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虹  李煜 《现代情报》2021,40(10):73-83
[目的/意义] 从动机、机会、能力3个维度揭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构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搜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利他动机、声誉动机、社区认同动机、知识获取动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自我效能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显著,社交关系动机、服务质量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该模型对解释我国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和指导学术社交平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娱乐导向信息系统用户接受行为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及学界的广泛关注,该研究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价值,增加用户粘性。从娱乐信息系统概念及内涵,娱乐信息系统用户接受行为模型基础,娱乐信息系统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动机因素、社会性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娱乐信息系统用户接受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Participation in and adding content to social tagging tools is important for these tools to achieve their purpose of classifying and organizing information. Users of social tagging tools are driven to participate and add tags by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is dominating research as a main predictor of why users use information systems. Social tagging tools, as a subset of social media tools,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unique social aspect that makes intrinsic motivation a potential driver for users to add tags to content. Intrinsic motivation, when applied to social tagging tools, could entail many shades that represent different users’ motives for using such tools. In this paper, we add a rich concept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include hedonism as a main predictor of users’ behavior on social tagging tools. We empirically validate a previously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of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s of hedonism with three components describing individuals’ hedonic state when interacting with social tagging tools: explorability, curiosity, and enjoyment. After a robust and thorough data analysis using structured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confirm our theoretical model and suggest using a richer concept of enjoyment to reflect a hedonic dimension when investigat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with interactive social media tools. Our validated model could be the spark of new factor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fluence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 general and in social media tools.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ttitude-behavior theories that could explain users’ acceptance of dynamic web  相似文献   

14.
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的影响,构建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知识共享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到的29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运用LISREL 8.8和SPSS 17.0进行验证性分析,检验了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知识管理与服务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Online platforms enable physicians to share health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with the public;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explore why physicians share free health education information. Drawing on motivation theory, this study develops a theoretical model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material and professional motivation on fre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contingent roles of professional expertise and online expertise. The model is tested using a six-month panel data set of 61,326 physicians’ sharing experien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addition to material motivation, professional motivation also plays a primary role in inducing physicians to share free information. However, when a physician's professional and online expertise is at a high level, the effect of material motivation is weakened and professional motivation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knowledge sharing, online health behavior, and motivation theory,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屠兴勇  张琪  王泽英  赵紫薇  何欣 《科研管理》2017,38(10):111-118
本文围绕“寻求推动知识型员工提升创造力的有效路径”这一基本研究问题,以41家银行的197名员工为调查对象,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依托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并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一个包括中介环节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工作者的内生动机对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在知识工作者内生动机与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调节了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工作者内生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丰富了内生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理论,同时有助于企业深入理解知识型员工内生动机的重要性及其如何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员工创造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洁梅  马悦杰 《科研管理》2021,42(3):139-149
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对于虚拟社区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知识分享行为(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为中介变量,探讨社会资本(信任、社会联结性、共同愿景)和外部动机(互惠动机、声誉动机)对社区忠诚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和外部动机通过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对社区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联结性仅通过知识共享数量对社区忠诚有显著影响;信任和外部动机对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联结性仅显著影响知识共享数量,而共同愿景对知识共享数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对社区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知识共享质量对社区忠诚的影响更显著。该结论为企业重视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分享行为从而吸引和留住虚拟社区用户提供了决策支持,为企业更好的运营虚拟社区并利用虚拟社区获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Social commerce sites (SCSs), a new model of social media, provide fertile ground for customers to communicate their opinions and exchange product- or service- related information. Given the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data for customers’ insight, we explore the factors driving information sharing behavior on SCS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d empirically test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model for customer information sharing behavior through analysis of online survey data as well as network and behavioral usage data of over four months from 1177 customers in a SCS. The research model was empirically validated with the use of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ata in a longitudinal sett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customer information sharing is influenced by both individual (i.e., reputation and the enjoyment of helping others) and social capital (i.e., out-degrees’ post, in-degrees’ feedback, customer expertise and reciprocity) factor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y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directed social network in customer information sharing behavior on SCSs. We believe that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offer important insights to the IS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