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灰色关联分析法为基础,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从科技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所选的八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各省科技创新能力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衡量评价广西农作物种业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效,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经验,筛选出符合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并初步建立科研院所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种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技管理部门了解各种业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引导育种创新,明确科研项目资助重点对象等提供信息支撑;也有助于创新主体审度自身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和差距,为确定发展方向,调整发展策略,制定发展规划等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3.
迟国泰  李战江 《科研管理》2014,35(12):137-14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各种评价问题研究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内容,如果最终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量损失过大,则无论建立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都没有意义。通过将主成分分析方法与信息熵方法相结合,本文建立了最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海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贡献测算模型。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使用主成分方法与信息熵方法度量指标体系的信息含量,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海选指标体系的信息贡献测算模型,改变了现有研究中只考虑评价指标如何筛选而忽视筛选出的评价指标相对于海选指标的信息贡献,解决了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海选指标体系的信息贡献的测算问题。二是实例计算表明从海选指标中筛选出的评价指标保留了94.4%的海选指标信息。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从新的角度提出基于灰色理论和证据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持续创新能力的群评价方法,最后以某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的关键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本研究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四个准则,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等指标反映了科技创新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弥补现有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没有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的不足。二是通过主成分分析保留同一准则层内因子负载大、即反映信息含量大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对科技创新评价具有显著性影响。三是通过计算同一准则层内任意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在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两个指标中,优先保留反映企业主体地位的指标,若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两个指标都反映或都不反映企业的主体地位,则删除因子负载小的指标,不仅避免指标反映信息冗余,还能保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的主体地位,改变现有研究并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弊端;改变现有研究在相关系数大的指标中人为主观删除一个的弊端。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用21.9%的指标反映了87.3%的原始信息。  相似文献   

6.
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海选科学技术评价指标,利用R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科学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R聚类将同一准则层内的指标分类,使不同的类代表科技评价的不同方面。二是通过因子分析筛选出各个类中因子载荷最大的指标、并剔除其他指标,既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在所在类别中对评价结果影响最显著、又避免了同一类指标的信息重复。三是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用18%的指标反映了98%的原始信息。四是通过科技进步贡献率、万元GDP综合能耗等指标反映了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内涵。五是在国际权威机构典型观点高频指标基础上进行客观数据筛选的指标体系,兼具专家知识和客观实际的双重信息。  相似文献   

7.
从资源基础、产出效益、环境建设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高校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指标的发展增量与序关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31省域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上海、北京、江苏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好,海南、贵州、西藏等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较落后的主要结论。另外,通过对省域高校科技创新模式的分析,得到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且省域之间发展差异较大等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绿色经济评价指标进行海选,随后采用"初步筛选+R聚类-灰关联优势分析+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比分析阐明该指标体系及其指标定量筛选方法的优势性:一是从评价指标信息相关性角度出发,采用Ward最小方差法依准则层对绿色经济指标进行R聚类,保证聚类后不同类间指标信息相关性较小而同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大,确保筛选后的指标体系信息重复性小;二是从评价指标重要性角度出发,在R聚类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灰关联优势分析,在每一类评价指标中保留对绿色经济评价结果影响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导向性原则为基础,以永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指标客观筛选和专家主观专业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构了一套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区域科技创新指数的测算方法.旨在通过该套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及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关联分析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实证/F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通过指标的海选和筛选构建了适合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对经济的影响、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等评价准则,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为指标赋权,利用灰色关联度为指标打分,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科技评价模型。利用Ward聚类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特征。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建立反映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使科技评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通过对14个典型省份的Ward聚类,揭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地域不平衡特征。三是通过离差最大化方法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人为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四是采用便于横向对比的指标“专利授权数”替换“专利授权率”,避免了评价中科技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都低,专利授权率反而较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陈洪海  王慧  隋新 《科研管理》2020,41(8):240-247
针对现有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两种方法在指标筛选与赋权方面有待完善之处,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贡献率的评价指标筛选与赋权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因子方差贡献率和因子载荷构建评价指标的信息贡献率,以此反映该指标解释原始指标集全部信息的比例,然后在现有相关分析法中引入病态指数测度指标集的信息重叠水平,进而实现评价指标的系统筛选与赋权。本研究认为评价指标的信息贡献率越大,其解释原始指标集信息的比例越大,因此该指标越应予以保留,其权重亦应越大。此外,研究亦发现因子分析法易误删信息解释能力强的指标,相关分析法筛选指标易不充分,而本文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成为制订区域创新政策的基础分析框架,学术界和政府加大了对区域创新指数的测度研究。但是目前的创新指数主要是基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指数测度,这类指数指标之间缺乏时序性、指数的动态时效性也不足、无预警功能,指标越来越宽泛、不能反映科技创新景气状态,对科技创新政策指导性较弱。本文从景气状态的视角,基于创新周期波动的理论,提出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对中国等五国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状态的预警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科研能力评价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梳理,构建了包含三个层面的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了保证指标评分的准确性,对各指标项下的不同等级选项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最终构建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绿色创新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而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机构和文献中的绿色创新能力高频指标为基础,根据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海选70个数据可观测的指标,通过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后,选取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灰关联系数与spearman分析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既保证了指标之间信息不重复,又能显著影响评价结果,同时避免了现有研究忽略筛选方法使用条件就加以应用的弊端。以1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2016年指标数据为样本,筛选并构建了包含27个指标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验证了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的崛起,我国区域经济新格局逐步形成。武汉城市圈作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并促进中部崛起的关键。构建一套由总量指标、质量指标、速度指标、加分指标共4类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所组成的科技创新综合考评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1,对武汉"1+8"城市圈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与综合评价;同时分析了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障碍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提高创新策源能力既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当今国际挑战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对创新策源能力内涵的梳理,从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四个方面,选取40个三级指标,构建区域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运用AHP-TOPSIS法确定创新策源能力评价值,利用SOM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区域创新能力等级。本评价方法有助于区域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结合科技创新自身特征,从科技开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3个维度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广东省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3个维度发展各异,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略有上升但波动起伏较大。针对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技投入、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大人才引进力以及推进技术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索论文学术创新力指标体系中特征的重要性,为学术创新力评价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过 程】系统梳理学术创新力评价相关研究,根据对现有成果的分析以及对学术创新力内涵的研究,提取学术创新力相 关的特征指标,并给出特征指标的计算方法。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动态网络测度法计算论文创新力,并通过散点图 分析单个特征与创新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单个特征对创新力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各指标特征与论文学术创 新力不是简单线性关系,不能简单使用传统指标体系来评价学术创新力,需要探索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创新/ 局限】从新的视角研究特征指标体系,通过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到各个特征对创新力评价的重要性程度, 筛选出真正与学术创新力相关的特征,对原始指标体系进行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