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跃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2-16,22
利用熊彼特创新理论证明了新兴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企业能力动态演化,进而得出新兴技术演化对企业能力演化的影响机制,并实证检验了新兴技术演化作用下的企业能力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是新兴技术演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新兴技术的演化最终促进的是企业静态能力的提升,但动态能力在对静态能力进行重构和整合、满足新兴技术对企业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锐捷网络公司技术创新及企业能力形成的演化过程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对企业能力推动下的新兴技术演化及新兴技术演化作用下的企业能力演化路径分别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组织柔性能力和技术柔性能力等动态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动新兴技术演化.但新兴技术的演化最终影响的是企业共享价值观、战略管理能力、顾客能力和技术能力等静态能力,而非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通过对静态能力进行重构和整合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作用的.结合案例对我国企业如何发展企业能力以有效管理新兴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兴技术基础设施--适应新兴技术的公共政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基础设施为企业和国家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基本平台,又在快速的技术变革潮流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当前的新兴技术以其高度不定性、快速变化和市场适应性等特点,对我国现有技术基础设施提出了挑战,要求政府快速调整公共技术政策思路,构建新兴技术基础设施,保障企业顺利获取新兴技术能力,提升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动态能力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发展中国家企业追赶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对动态能力进行了构建,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追赶概念模型。模型显示,市场识别能力、技术识别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是构成发展中国家企业动态能力的三个关键要素,它们共同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企业追赶的绩效。根据浙江经济发展的实践对这一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了这一概念模型对于当前我国企业追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敏  银路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8):140-142,161
新兴技术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创造性毁灭特征给传统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典型领域是新兴技术企业知识员工的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剖析新兴技术环境对管理知识员工带来的挑战,结合知识员工的人力资本特征及其任务特点,提出新兴技术企业管理知识员工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6.
资源能力整合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Barney的VRIN准则分析了企业知识产权的资源属性,指出知识产权的资源属性是不完整的,只有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知识产权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产权资源能力状况可以划分为负值型、资源型、经营型、主导型四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不同的资源和能力整合方式获得并保持知识产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其含义的界定尚存欠缺。在区分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应界定为累积性知识。在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外延上,应重视知识产权能力在企业能力构成中的作用,实际上知识产权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能力的一种构成要素。另一方面,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也是知识,与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两者统一于企业能力体中。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清晰认识有助于明确其在企业能力中的核心位置,进而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新技术的市场化是企业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内部战略、外部战略和企业间合作等三种选择.市场化战略选择中要考虑能力或资源、资金及成本、市场体制、资产专用性和技术协同效应等多种因素.资源观和能力观、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知识产权理论等为市场化战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产权管理为新兴技术的扩散与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是共性技术进行社会转移的桥梁。利用好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提升并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尝试将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引入知识产权管理应用场景,通过对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与区块链运作机制的耦合分析,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应用系统与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联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提升市场竞争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对技术创新成果保护的载体,已成为规范企业间技术竞争和影响企业间利润分配的重要制度工具。在对技术创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关联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兴技术治理无法回避的是如何应对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而既定的精英决策模式不仅难以应对新兴技术不确定性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且制定的新兴技术政策受到了广泛社会公众的强烈质疑和争议。网络制度下,通过多元行动者协商和互动制定的新兴技术政策消减新兴技术不确定性成为新兴技术治理的关键。研究将治理网络理论作为一个经验工具来分析中国转基因作物治理应对不确定性的政策博弈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之间经过协商和互动的治理行动是应对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的消解因素。研究启示是新兴技术政策制定需要社会价值前置,是过程导向治理的体现,也是社会公众权利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科研管理》2022,43(7):135-143
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是后发追赶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主导策略,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策略如何选择与平衡的难题。本文通过海天塑机集团2001~2017年在全电动注塑机技术领域追赶的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动态过程中,主导追赶策略经历了从核心技术到互补资产再到二者并重的演化;从组织双元视角看,在该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从探索与利用序列交替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向探索与利用共时进行的双元型平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后发企业从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机制,同时深化了我们对后发追赶动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王婧  吴贵生  汪涛 《科研管理》2018,39(2):38-45
目前,中国正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产权制度成为制约科技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回收全国1150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所有制科技服务机构的资源、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构建了关系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所有制下服务资源、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间传导机制、影响路径以及彼此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所有制对不同类型服务机构资源、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影响路径和传导机制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所有制下动态能力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的强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因此,可以发现,在当前产权制度下,各类机构的竞争力均受到限制且影响机制各异,分别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科技服务机构的动态能力有助于提高服务机构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论生物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技术企业管理中,赢得创新所得有多种途径.讨论生物技术企业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赢得利润的,比较专利权保护和技术秘密保护两种方式的优劣,为生物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兴技术管理过程中结合技术与市场,从而最大化创造和实现价值,这个过程中把很多价值活动归结为新兴技术的服务价值系统和服务价值链结构.服务价值链可以消除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将潜在的技术转变成可实现的商业价值,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价值.在此,构建出新兴技术管理的服务价值链结构模型,探讨服务价值链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实质;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我国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和市场主要由国外公司垄断.目前各大手机厂商普遍应用的汉字输入技术都是国外知识产权的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资金缺乏等问题均长期困扰着我国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的开发与推广。随着我国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和手机短量及短信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的现状和问题已引起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有关数字键盘汉字输入的技术标准,手机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聚焦于"后发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战略动机是如何影响其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的"这一核心问题,文章首先从技术特征和市场焦点两个维度解构了研发国际化的战略动机,识别了三种中国企业海外研发中心的功能定位:海外市场适应点、技术先驱点以及技术卓越中心。第二,本文从合法性双元视角出发,提出了相对合法性需求的概念,研究了不同研发国际化动机下,企业面临的内外合法性需求之争,以及形成主导的合法性需求;后发企业会根据内外合法性需求的相对水平对海外研发机构的进入模式和治理结构进行安排,以平衡和响应这两股抵触的力量。本研究提出了战略动机→内外合法性需求优先权→进入模式选择的整合分析框架,为企业研发国际化过程中海外子公司进入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described herein uses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data to assess variation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market performance, among leading TFT-LCD producers in Japan, Korea, and Taiwa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FT-LCD producers in Korea and Taiwan buil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by creating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for Japanese firms, whose technologies lead the way in the industr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latecomers sought to expand production by selecting certain technological fields, but that they exploited these fields in different ways. Specifically, Korean conglomerates increased their scale of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technological positions, while Taiwanese producers pursued innovations that strengthened their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While Japanese firms led the way in terms of both technology and market share during the 1990s, they then evolved to become merely technological leaders from 2000 onwards. However, Japanese firms have since renewed their business strategies to counter the aggressive market expansion of their competitors by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rough inter-keiretsu collaborations in technological niches, and by securing leadership in the market in high value-added key components in order to retain more of the profits from their own innovations. Four policy imperatives for both technology leading and latecomer countries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industri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strial cycle and market dynamic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在从"政企不分"到"三权分离"的产权制度变迁历程之中,旅游资源产权关系逐步得以明晰,市场力量在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基于一个文化古镇模型的分析表明:在政府多部门力量和市场力量并存的情形下,产权制度只有向"协调的权利配置"方向演进,政府和市场力量才能协同作用。古镇模型的分析结论启示: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和立法应有其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Policy》2023,52(4):104705
This study examines exit dynamics in open multiparty alliances, an important form of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that includes committee-based standard-setting organization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nsortia, and other types of open meta-organizations. Open multiparty alliances differ markedly from more commonly studied dyadic alliances and closed multiparty alliances due to the open nature of membership and the broad diversity of firms that collaborate towards shaping the trajectory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 sector. Drawing from literature on interfirm imitation, we posit that under conditions of elevated uncertainty about the technologies under development and the ability of diverse alliance members to work together effectively, firms are subject to social influence from their industry peers and thus tend to imitate them in exiting open multiparty alliances. However, we also argue that firms that are central in the wider network of alliances have access to superior information on sector developments as well as key resources that immunize them from such social influence effects. Analyses of the exit dynamics of the nine most influential open multiparty alliances that shaped the global mobile phone sector between 2000 and 2012 support our predictions. Our findings contribute to research on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in technology-intensive contexts, in particular on open collaboration between multiple part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