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9):F0004-F0004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设置于1976年,目前为天津市重点学科,是“十五”期间天津市教委重点投资建设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已具备了较强的学科能力,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农业科学研究和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都取得了取大的成绩,并且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周欢敏,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县人。中国政协内蒙九届政协委员,内蒙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内蒙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8年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主任。1999年至2000年曾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副主任。2001年于法国农业科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2年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3.
梁炫强1964年8月出生,1989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事花生遗传育种至今。1994年任省农科院作物所花生研究室副主任,1996年至今一直担任花生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第一届,第二届中青学科带头人和第三届中青学科一级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王连铮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是我国大豆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从1957年开始作物育种研究,先后从事小麦、马铃薯和大豆的育种研究,其中育成大豆品种30个,其中国审大豆品种9个.  相似文献   

5.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东北林业大学,以"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和 "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实行异地联合共建.实验室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林木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平台,建成具有影响力的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的学术中心、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提高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1,(14):F0002-F0002,1
袁有禄,1967年10月生,四川简阳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安阳市市管优秀专家,安阳市劳动模范,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棉花分子育种课题组组长。负责的分子育种课题被安阳市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1990年于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本科毕业,2000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12年9月12日由青海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实验室主任为张怀刚研究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道文研究员、副主任为青海大学杜德志研究员,其他委员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青海大学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实验室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建立以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宋同明1937年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玉米遗传育种专家。1961年4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大)农学系并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进修,因业绩卓著曾被伊利诺大学7位美国玉米界知名教授签名,授予该校名誉教授称号。回国后,先后担任过遗传教研室主任,植物遗传育种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研究生"细胞遗传学"学位课的教学和玉米遗传育种研究。曾先后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顾问以及美国杜邦-先锋公司和孟山都公司顾问等职务。1992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持了"六五"至"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的高油玉米育种课题、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个国家跨越计划项目和两个与国外合作研究课题。著有《植物细胞遗传学》、《高油玉米》、《玉米遗传与突变性状彩图》等书,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次,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项。  相似文献   

9.
<正>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2009年12月,经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财政厅批复纳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主任为钟启文副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昆仑学者"、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硏究中心刘明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李毅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吴凤芝教授等为学术委员。实验室立足于青海高原的气候和资源特点,开展高原特色蔬菜遗传育种和蔬菜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08,(5):73
前不久,福建省老科协顾问谢华安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系福建省龙岩市人,植物遗传育种学家,曾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谢华安院士是一位有着“中国杂交水稻之母”之美誉的专家。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在杂交稻选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成了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在超级稻育种方面,育成Ⅱ优明86等4个超级新品种,创新了超级稻作再生稻栽培技术模式。为我国水稻增产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连铮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是我国大豆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从1957年开始作物育种研究,先后从事小麦、马铃薯和大豆的育种研究,其中育成大豆品种30个,其中国审大豆品种9个。  相似文献   

12.
周桂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同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事花生遗传育种、推广和黄曲霉基础理论研究工作,2009年晋升为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南方花生分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引智项目等,协作主持"948"项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重点项目和"863"项目等10多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共6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4个,广东省农科院科学技术奖4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4项。发表论文106篇,其中第一作者36篇。主编《花生生产实用技术》、副主编《中国花生病虫草鼠害》,参与编辑《农产品GAP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05,20(1):F002-F002
邹学校,男,1963年6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蔬菜专业,1986年7月湖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农科院工作至今。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国家辣椒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荣获2004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杉木高世代遗传改良的现实需求及遗传育种可行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联合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以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等单位于2017年启动了杉木高世代育种亲本选择和新品系创制研究.研究团队立足"十二五"国家杉木育种项目研究基础及前期布设的较为完备的种源试验林、子代测定林、无性系测定林,通过4年的连续攻关,在杉木高世代育种、长期遗传改良及良种高效繁育技术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系统推进了江西省乃至全国杉木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专家简介:谭晓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硕士毕业后一直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中南林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两次以国派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筑波大学和神户大学从事访问  相似文献   

16.
专家简介: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四川省作物学会理事,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十五"以来,主持并承担国家和四川省水稻科技攻关项目9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获部省  相似文献   

17.
专家档案潘学彪1949年3月生,江苏南京人。1982年1月原江苏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94-1995年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进修和合作研究。曾任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现任扬州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中的植物生物技术博士学位授予点负责人,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种业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8.
<正>"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大面积种植已有14年之久,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超过数十亿之众,至今还没有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证据。"1月5日,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张启发院士,  相似文献   

19.
李容柏,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生。1982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士学位,获印度G.B.Pant University of Agri.&Tech植物育种专业硕士学位,印度潘特农业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是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3年全国农业科技年先进工作者。李容柏教授主要从事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20.
作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育种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多学科交叉、多种方法并存的基本格局.本文针对当前作物育种方法面临的问题,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虚拟育种和基因组重测序等前沿育种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