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湖北、广东和四川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总量与国内旅游人次无显著性相关,而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与国内旅游人次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旅游资源的异同性是国内游客在出游前考虑较多的因素,而距离和收入的重要性正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研究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本文旨在根据我国1994—2010年的旅游相关数据,选取了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和农村人均旅游支出、交通运输状况四个因素,利用Eviews3.1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参数检验,并运用逐步回归法修正模型,结论表明:国内旅游人数和农村旅游人均支出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气候因素对滨海旅游目的地旅游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普  葛全胜  齐晓波  王凯 《资源科学》2010,32(1):157-162
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滨海旅游目的地优势之一,气候要素对旅游决策、旅游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南这一典型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引力模型的、整合经济因素和日照时数、温度、降水、海岸线长度等非经济因素的旅游需求模型,着重分析气候因素对赴琼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日照时教、降水对旅游需求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性水平低于经济因素.夏季,温度对赴琼旅游需求有正向作用,影响仅次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照时数负作用于旅游需求,其影响占到了第三的位置;冬季温度和日照时数对旅游需求影响不显著,可能和游客先验的"海南无冬季"印象有关.  相似文献   

4.
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滨海旅游目的地优势之一,气候要素对旅游决策、旅游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南这一典型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引力模型的、整合经济因素和日照时数、温度、降水、海岸线长度等非经济因素的旅游需求模型,着重分析气候因素对赴琼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日照时数、降水对旅游需求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性水平低于经济因素。夏季,温度对赴琼旅游需求有正向作用,影响仅次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照时数负作用于旅游需求,其影响占到了第三的位置;冬季温度和日照时数对旅游需求影响不显著,可能和游客先验的"海南无冬季"印象有关。  相似文献   

5.
信阳市乡村发展旅游业,将对全县农村城镇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有着重要帮助,随着农村游客需求增长的提升,如何对农村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作出创造性与创新性的需求,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信阳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1994年~2008年的旅游相关数据,对影响我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计量经济软件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得到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是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发展旅游业,增加国内旅游收入,需从上述3个因素着手制定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佳  刘宁 《资源科学》2018,40(2):392-403
近年来浒苔绿潮灾害在青岛海域频繁出现。浒苔暴发期间青岛市滨海旅游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受到侵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滨海旅游活动的开展。本文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基于游客对浒苔治理支付意愿(WTP)的调查,定量评估浒苔绿潮影响下青岛市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浒苔灾害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愿意支付与拒绝支付费用以治理浒苔的游客比例相当;游客参与治理浒苔的人均支付意愿值为40.72元/年,浒苔绿潮影响下青岛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在12.12亿元~21.36亿元之间,占2016年青岛市旅游总收入的0.8%~1.5%;游客的可支配月收入及游客对浒苔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支付意愿及WTP值,游客对海水浴场的满意度对游客的支付意愿产生较大影响,浒苔灾害影响游客进行滨海休闲活动的程度与其WTP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杨彬彬  张建国 《科技通报》2019,35(3):226-233
基于网络的旅游研究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改善旅游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G20峰会前后中外游客对杭州西湖景区旅游后点评的高频词汇、社会语义网络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游客更关注景点、出游方式、历史文化,总体"以景为主",国外游客则更多的关注景观给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总体"以我为主";国内游客出游活动类型相对集中,而国外游客相对分散; G20峰会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呈现增长态势,对国内游客则不明显。根据分析结果,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管理、改善基础设施、扩大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对杭州西湖景区管理和运营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今后西湖景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旅游网站信息质量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引入出游决策中介变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等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网站信息质量、游客满意度与出游决策3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旅游网站信息内容质量受全面性和准确性指标的影响,旅游网站信息表现形式质量受指标易懂性和格式适宜性的影响。旅游网站信息质量既可以直接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出游决策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旅游网站信息表现形式质量比信息内容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游览景点和出游伴侣是游客主要考虑的决策项目,在与旅游网站信息进行对比后,游客更为关注旅游目的地食宿和游玩娱乐方面的信息,并基于研究结果对旅游网站设计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探究信息偶遇情境对偶遇者冲动性出游意愿影响的作用机理,以期优化在线旅游平台和旅游企业的营销刺激手段。[方法/过程]根据偶遇者冲动性出游意愿的三类信息偶遇情境,构建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和Bootstrap分析法探讨信息偶遇情境对冲动性出游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氛围友好性、环境熟悉度、情感状态、期望确认、目标清晰度、可支配时间构成了偶遇者冲动性出游意愿的影响因素,趋近动机在氛围友好性、环境熟悉度、目标清晰度、可支配时间影响冲动性出游意愿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史舒悦  汪侠  海少琪  万清云  胡佳敏 《资源科学》2022,44(11):2341-2355
研究旅游发展水平对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协调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0—2018年旅游发展水平对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旅游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显著缩小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但其缩减作用存在单重门槛效应。随着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会显著减弱。②在旅游发展早期阶段,旅游发展水平提高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收效应优于城镇居民,但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旅游发展水平提高对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③地方财政、地区教育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是调节西南地区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重要因素。在西南地区内部,各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异质性。地方财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是影响重庆、云南、四川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主要因素,而四川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方财政等多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但二者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正向挤入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产生负向挤出效应;尽管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差距都呈负向变动关系,但农村居民消费对收入分配差距弹性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何蓓蓓  梅艳 《资源科学》2009,31(11):1973-1981
本研究选取1985年~2007年江苏省的生态足迹、经济数据,构建生态足迹消耗与人均收入、经济结构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的资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在实际取值区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二者的演化规律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②经济结构变量对生态足迹消耗以及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产生影响,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加大资源的消耗量,并刺激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促使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更加陡峭,相反,产业结构的升级则缓解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游记的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黄朋涛  胡静  李亚娟 《资源科学》2019,41(2):372-380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旅游功能与价值的核心,丰富提升旅游者乡村旅游体验已成为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为案例地,以马蜂窝在线旅游网上关于婺源的旅行游记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记文本进行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编码并对各要素指标逐条打分,得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结构表及各要素评价等级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及“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对其要素结构特征及各要素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内容分析编码归纳发现,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共包含自然风光、动植物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展示场所、居民生活风貌等27个要素指标;②SNA分析发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网络结构内部协调性较高,且旅游交通、建筑景观、自然风光是最核心的三大要素,而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及文化展示场所是最边缘的三大要素;③IPA分析发现旅游者整体旅游体验质量较高,且旅游者对拍照摄影体验的评价最好,对旅游开发程度的感知最差。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为婺源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资源科学》2016,38(11):2168-2180
旅游机会公平是新近国际旅游学术本位反思及社会伦理责任担当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旅游供需系统视角,利用GIS和改进的人口加权距离模型研究了中国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的空间差异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 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的空间机会格局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似半圆环形等级圈,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衰减变化特征;② 城镇与农村人口之间乡村旅游空间机会差异格局具有整体离散、外围显著的特征,差异程度比率范围大约在0.563 55~1.169 28之间,出现了城镇人口出游机会优于农村人口的资源配置“城乡错位”现象,说明乡村旅游点开发向城市集聚的市场导向特征明显;③ 居民乡村旅游的总体机会与城镇化水平呈线性正相关,而城镇与农村居民的空间机会差异程度与城镇化水平呈正态分布相关,即城镇化水平很低和很高城市的城乡差异小,而城镇化水平中等城市的城乡差异大;④ 乡村旅游空间机会的等级差异分布普遍符合幂次法则,这种相对成熟的等级发育意味着旅游机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矛盾长存,发挥制度优势、建立行政干预长效机制是推进旅游空间机会公平的必要手段;⑤ 乡村旅游空间机会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中高程度的显著相关性,既说明了本文模型实证结论的合理性,也证实二者存在本质差异,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更深入具体地揭示旅游机会差异的问题本质及解决路径;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政府权力与企业资本结成相对稳定的利益增长联盟,以及社会福利领域政府干预调控的相对不足,是形成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空间机会差异格局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军胜  马耀峰 《资源科学》2016,38(8):1476-1490
不同群体对区域旅游的供给感知评价可为目的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一手调查数据,建构两大群体旅游供给结构方程感知模型,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两大群体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程度及其差异,以识别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所注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样本数据的公因子萃取,提取出两大群体旅游供给感知公因子,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安全、交通服务、服务质量与设施、旅游活动、信息服务与营销、旅游景区等方面,并以此建构并验证两大群体结构方程感知模型;②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旅游供给感知存在宏观差异,入境游客注重旅游目的地整体发展水平与软件环境建设,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性消费,而社区居民更注重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市场营销等基础层次消费;③入境游客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较高,而社区居民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相对较低;④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旅游供给感知受个人及群体认知能力、感知水平等一系列微观因素影响,受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发展水平等宏观条件的制约,同时在二大群体所扮演的自然人与理性人角色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出现差异与错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居民膳食结构演变的中国粮食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辛良杰  王佳月  王立新 《资源科学》2015,37(7):1347-1356
利用"粮食转化率"概念将居民消耗的主要食品转化为原粮,并利用实际调查数据对官方的城乡居民食品消耗数据进行了订正。结果发现,2012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耗量为327.5kg,高出统计数据20.8kg。至2030年,中国口粮消费量将持续减少,但减少速度会逐步放缓,尤其是城镇居民,原粮消费会维持在105kg左右的水平上,农村居民口粮的消费水平将达到120kg左右,全国居民平均水平将下降到110.3kg。禽类、水产品、奶类的消费品将会明显增长,牛羊肉的增长比例也在50%以上。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会达到386.5kg,较2012年增长18.0%。如果纳入工业用粮、损失浪费用粮、种子用粮,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需求将会超过517.3kg,如果再纳入政策性收购量与出口量,那么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需求总量为551.4kg。为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必须持续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整体产出水平;农业生产结构也需要向畜牧业倾斜;同时要减少损耗与浪费,提高食物的二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陈琦  赵敏娟 《软科学》2012,26(12):26-31
在以往研究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消费习惯、收入等传统变量以及预期收入、房屋建设支出、教育与医疗不确定支出和收入差距纳入考察范畴,并利用2000~200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以上各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消费习惯、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预期收入和住房建设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虽然有影响,但是程度很小;教育和医疗支出由于其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利率虽然对消费有影响,但显著性不强。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外来旅游者生态足迹测评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符国基 《资源科学》2006,28(5):145-151
旅游生态足迹方法是评价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新方法。介绍了旅游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海南省外来旅游者生态足迹进行了测评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海南省外来旅游者人均生态足迹和总生态足迹分别为0.1149hm2和147.63×104hm2,分别是海南省本底人均生态足迹和本底总生态足迹的5.7%和9.0%,对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和总生态赤字的贡献分别为16.9%和24.4%;在旅游活动各要素中,交通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大,为64.3%,乘坐小汽车的旅游者仅占总数的12.5%,但却占着交通生态足迹的56.9%;在旅游者生态足迹类型中,化石能源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为77.4%。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为940美元/hm2,是海南省本底单位生态足迹产值的1.56倍,但仅占全球平均水平的85%。单位旅游娱乐生态足迹产值高,而旅游交通、饮食的生态足迹产值低。由此表明,旅游活动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和高消耗的综合性生活方式,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生态占用的主要因素,通方式决定着旅游交通生态足迹的大小。旅游业比当地各行业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