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分客户参与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个体顾客参与和组织顾客参与,探究组织顾客参与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综合运用资源基础管理理论、服务创新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基于对制造业企业在内外部激励条件下通过顾客参与获得创新资源进而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路径分析,构建“内外部激励—组织顾客参与—创新绩效”理论模型,选取210家服务型制造业企业及其组织顾客作为样本,从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3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内外部激励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2)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组织顾客参与在外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内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合理利用激励策略去激发组织顾客参与意识、促进组织顾客参与行为产生,从而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我国制造业部分行业的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将知识共享引入模糊前端(FFE)创新,通过构建FFE阶段及其关联因素与新产品开发(NPD)绩效之间的知识共享模型,实证分析知识共享对降低FFE不确定性和提升NPD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FE阶段市场、资源、组织及技术不确定性的降低对NPD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对降低市场、资源、组织与技术不确定性以及NPD绩效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尤其对NPD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详细的初始规划有利于降低市场、资源、组织与技术不确定性并提高NPD绩效。研究结果不仅对知识共享和模糊前端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同时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提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组织、过程和产品分析层面实证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提升机制。利用165家在华跨国公司高层管理者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揭示出组织学习、知识转移与过程创新及其动态匹配机制对在华跨国公司新产品竞争优势及其管理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微观驱动效应,最后,对文章的理论贡献、管理价值、研究不足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李剑力 《科学学研究》2009,27(9):1418-1427
 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更能体现企业战略主动性,但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创新方式,存在着资源竞争,关系难以协调。基于251家企业样本数据,本文将冗余资源作为权变调节因素纳入这两种创新及其平衡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考察中,构建了一个调节效应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是提高绩效的两种重要途径,但存在着一些绩效差异,二者间的平衡更有助于提升绩效;不同的冗余资源在两种创新方式与绩效关系之间发挥不同调节作用。在两类冗余资源较多的情况下,两种创新方式可以得到有效协调平衡,并促进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用户参与是企业创新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用户作为价值创造者的作用已经受到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市场机会.基于我国企业的现状,提出我国企业吸纳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对策,为我国企业有效吸收用户资源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用户作为价值创造者的作用已经受到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领先用户区别于普通用户是更具有创新性的个人或者组织,对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具有更大的价值.分析了领先用户的内涵及形成条件、识别路径和吸纳领先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方式,为企业有效利用领先用户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校企研发联盟,其驻属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注重整体定性分析,多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为视角,实证研究较为鲜见;企业吸收能力不同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高校作为外部知识注入源,以457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所驻企业为样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企业吸收能力变量及其不同组合动态共演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不同变量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与单因素相比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企业研发活动、外部知识源在组织环境和沟通机制协同作用下,效应值显著提升并显示出明显的路径机制。本研究在基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以及企业研究生站建设方面有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资本和创新理论,制造业企业跨越技术锁定获得创新绩效的过程被广泛关注。本研究详细考察了锁定效应下制造业企业关系资本的运用以及不同类型的技术战略选择对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技术锁定效应显著抑制企业对创新绩效的获取,利用商业关系资本和政治关系资本帮助企业跨越了不同类型的锁定效应,提升创新绩效。而且,在当前中国转轨经济时期,模仿跟随战略比技术领先战略更适合中国企业,正确的技术战略选择也可以对冲锁定效应的影响,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对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与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实践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校企研发联盟,其驻属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注重整体定性分析,多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为视角,实证研究较为鲜见;企业吸收能力不同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热点。通过高校作为外部知识注入源,以457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所驻企业为样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企业吸收能力变量及其不同组合动态共演进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不同变量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与单因素相比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企业研发活动、外部知识源在组织环境和沟通机制协同作用下效应值显著提升,并显示出明显的路径机制。研究结果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很多企业都在使用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新产品开发,知识团队成员接受并使用知识管理系统成为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用户接受理论和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分析哪些因素影响知识团队成员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接受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前人研究,本文提出了知识团队成员知识管理系统接受及对NPD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量表开发、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对概念模型中结构变量间的关系假设进行了验证和修正,提出最终的知识管理系统用户接受及其对NPD绩效影响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互惠关系和管理者支持对用户接受知识管理系统的行为有正向影响;组织奖励对用户接受知识管理系统的行为有负向影响;而知识团队成员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行为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借助开放式创新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理论,探讨并厘清参与者惯例变更、贡献一致治理变量,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路径和治理效果。对368份来自67个参与合作创新的企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组织间学习有助于群体效能构建并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组织间学习与参与主体惯例变更交互作用正向影响群体效能和创新绩效;组织间学习、惯例变更以及贡献一致三维交互作用显著正向影响群体效能。惯例变更以及贡献一致变量扩展了合作创新治理机制内涵,为防范机会主义和跨组织协调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组织间合作创新活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源软件是分布式创新下集体智慧的代表,知识共享是影响项目绩效的关键。本文对403份有效问卷进行大样本定量分析,研究影响开源软件项目内成员间知识共享的核心要素和机制。研究表明,以共享知识为中介的分布式创新影响开源项目绩效。其中,开发员作为供给端,从参与动机、社会网络、组织文化三方面;用户作为需求端,从用户创新角度共同对共享知识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开源项目绩效。薪酬刺激对于开源软件开发员的参与动机影响并不显著,打破了以往的认知误区。社会网络对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程度最大。开源项目核心团队的管理能力胜于其技术能力,对项目绩效产生作用。用户创新对于促进开源软件项目绩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的可重新编程性、开放性等特征增强了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与用户互动进行敏捷开发以提升数字产品创新绩效,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精益创业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企业—用户互动、敏捷开发与数字产品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企业—用户互动通过敏捷开发积极影响数字产品创新绩效,且组织创新氛围将增强三者间的作用关系。研究有助于丰富对于数字情境下企业—用户互动创新的理解,推动敏捷开发研究的发展,为解释数字产品创新绩效差异化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也为数字产品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产品研发项目团队绩效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背景下,新产品研发(NPD)活动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而对NPD项目团队的有效测评是NPD项目成功管理的关键.立足于当前研发团队绩效测评理论,在深入分析影响NPD项目团队绩效关键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绩效评价机制,从团队整体和团队成员两个层次.构建了基于NPD项目的团队绩效测评体系,为企业NPD项目团队的绩效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理论研究,认为海外研发中心的设立,是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对于母公司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汽车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明:海外研发中心能够更好地将获取的国际资源转化为专利数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但对专利质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国有控股企业因国内政策支持反而会受到东道国的某些限制,从而抑制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当企业自身能力较弱,无法独立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时,企业可以采用并购海外技术先进型企业并在并购企业所在地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制造企业用户参与、知识距离和知识整合机制(程序化机制与互动化机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以197家制造企业为实证样本,采用SPSS23.0和PROCESS宏进行数据分析,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构建一个有调节的模型。结果表明,用户参与和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知识距离能够负向调节用户参与和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程序化机制缓解知识距离的负向调节效应不显著;用户参与、知识距离和互动化机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与程序化机制相比,互动化机制更能缓解知识距离的负向调节效应。研究为制造业如何有效地利用用户资源提供新的见解,从而也为制造业采取措施推进绿色创新提供思路参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梓涵昕 《科研管理》2022,43(9):99-108
    开放性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创新机会,但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独占性损失的风险,因为独占性对企业创新新颖性和效率等绩效存在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剖析独占性机制和开放性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整合企业跨界搜索理论与知识保护理论,基于332家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开放性与独占性机制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发现: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负向影响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半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有利于提升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而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则有助于创新漏斗创意形成和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的提升;另外,创新新颖性通过创新漏斗整个阶段的横向合作开放性来解释,尤其是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竞争对手合作开放性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积极正相关,而垂直合作开放性则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链视角,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多重路径,创新投入和成果产出在其过程中分别发挥中介作用,且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进一步,从信号机制、杠杆机制和触发机制三方面,揭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影响企业创新过程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在创新投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信号机制激励外源融资进入创新链,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在成果产出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挥杠杆作用,撬动企业寻求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出;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否能触发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认定质量是关键情境变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航  陈劲  郑小勇 《科研管理》2014,35(11):77-83
国际化已成为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一种重要战略。然而,现有研究对于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与创新的关系机制缺乏关注。本文整合组织学习理论和制度理论视角,探索了国际多样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所有权结构的调节效应,并以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国际多样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跨国公司入股正向调节国际多样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国有控股对国际多样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具有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据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但中小制造企业如何挖掘数据价值并提升创新绩效,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鉴于此,本文选取8家典型中小制造企业,基于扎根理论进行多案例剖析,从数据驱动视角揭示中小制造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数据驱动中小制造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可从非研发技术创新、供应链协同创新、数据化流程创新、精准营销创新、用户参与产品创新和敏捷组织创新6个方面入手;通过数据驱动转型,中小制造企业得以提高创新能力、激活创新活力。根据数据驱动转型带来企业变革的强度和深度,将上述路径归为渐进式提升路径和突破式提升路径。具体地,中小制造企业可以从自身优势入手,通过非研发技术创新、供应链协同创新、数据化流程创新和精准营销创新,实现渐进式提升;通过用户参与产品创新和敏捷组织创新,中小制造企业得以打破既有模式和制度,实现突破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