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黄从玲 《内江科技》2011,32(3):51-51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主要步骤。译者对原文的理解需正确,正确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译者的表达要充分,充分表达在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王妍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70-170,272
近年来,翻译界对翻译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把其放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总体环境中进行研究。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文化对翻译的制约表现在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存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因此译者的翻译策略大致可分为异化与归化。译者在翻译中选择哪种策略,除了受到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态度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作者、读者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本文主要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慧清 《今日科苑》2007,(12):158-158
文化差异会影响受众对广告的理解及广告翻译的效果。在商务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译文作一些符合译入语文化特性的调整,以实现广告翻译的文化信息对等。  相似文献   

5.
法律文书翻译是一项细致、专业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鉴于翻译内容的专业性和法律文化的差异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具体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具体含义、用途、语境进行细致辨析。又鉴于,译者通常并不能穷尽掌握翻译对象的全部内容,因此选择适合的翻译词典是做好法律翻译工作的必备前提。  相似文献   

6.
基于外宣文本翻译的传播性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其中包括语际信息转换是否恰当、译语是否通顺流畅、译文是否符合目的语读者审美视野等。"变译"是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在特定场域下为特定读者而译的一种翻译行为。本文在分析外宣翻译异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外宣文本中所采用的"变译"策略对实现翻译过程中语际转换、文化传递、信息传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钟玉龙 《知识窗》2010,(1X):42-43
在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别迥异。汉英语序的差异制约着文化的翻译。本文通过这种差异的可比性、汉英语序的差异及其对文化翻译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归纳了文化翻译原则等,旨在引起对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异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王振  邢晓囡 《金秋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9.
田小凤 《内江科技》2011,32(1):46+83-46,83
日语和汉语的语序无论是在句法结构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习惯上都有很大不同.两种语言的述宾结构的差异带来了句中语序的变化。另外,与汉语不同,日语按日语习惯将表示重要信息的中心词或句子成份放在句尾,这样也必然带来两种语言的语序差异。本文从翻译角度就语序在两种语言中具体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变序的重要性.以期对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振  邢晓囡 《今日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需要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的结合。译者不能满足于翻译语言,而要准确传达意义。意义的产生有赖于译者认知知识的参与。文章意义的等值表现在整体意义上,即译文能在其读者中产生同原文一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文学翻译因为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区别对待.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高度重视和原作者的情感交流.只有译者和原作者之间的全面的情感交流才能尽显原作的精神本质和译作的创造性并真正实现译者和原作者的跨文化的交流,最终体现文学的艺术之美和文学翻译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孙正峰 《内江科技》2008,29(5):23-24
作为语际交际的翻译以译者为主体先后分别涉及了原语和译语两个语内交际过程。译者怎样保证成功地实现翻译的语际交际功能?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受什么因素的制约?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对翻译过程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过程主要为理解和表达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或作者的意图,就得依赖于译者的认知在原文语境中进行判断和推理;恰当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神似与形似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和世界知识结构认知程度,因此译者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翻译实践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很多译者在翻译西方幽默的时候却会遇到可译度小和不可译的例子。目的论是解决译者这种困难的一种翻译方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将译出幽默的目的,即使人发笑,为最高原则。具体到具体的翻译方法,又有直译法,归化法和加注法三种。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对译者翻译幽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彭晓娟 《科教文汇》2009,(3):245-245
很多译者在翻译西方幽默的时候却会遇到可译度小和不可译的例子。目的论是解决译者这种困难的一种翻译方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将译出幽默的目的,即使人发笑,为最高原则。具体到具体的翻译方法,又有直译法,归化法和加注法三种。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对译者翻译幽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枫红 《科教文汇》2008,(30):235-236
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译者对翻译过程中的创作自由度是有限的,须以原文文本为依据:译者还要相信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学接受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在阅读欣赏时的主观能动性,翻译活动应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8.
高新 《科协论坛》2007,(5):123-124
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有译者主体介入的痕迹。对翻译方法的研究不能孤立翻译主体在翻译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在翻译活动中,一方面,不可将翻译活动看作复制原文的简单活动,从而反对、甚至批评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介入;另一方面,译者的能动性在某些情形下要受到源文本语言规范、民族习语、作者文学手法以及文本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翻译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学者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和选择,为影视字幕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文章从多个维度对一些成功的字幕翻译文本进行研究,探讨译者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肖少华  马丽娜 《科教文汇》2008,(16):171-171
英译汉是高职高专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巧,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两种语言之间顺利转换的能力。这篇文章将介绍三种高职高专学生经常使用到的翻译技巧:语序的调整,断句和词义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