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面向低碳技术创新的由多个组成要素构成的国家创新网络体系,构建促进国家低碳技术进步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结构—功能框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选择加强低碳技术支撑、强化低碳制度保障、优化低碳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创新合作框架、夯实低碳创新的社会基础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架构分析与实现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创新系统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一个巨大系统,主要由低碳知识生产系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低碳创新政策系统、低碳创新服务系统和低碳创新文化系统等构成.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构建低碳创新官产学研互动机制、构建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强化环境保护政策机制、建立低碳创新信息资源服务机制、培育社会低碳创新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技术预见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作用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系统面对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技术预见的可持续性特点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提供了重要基础.基于技术预见存在需求拉动与科技推动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构建应选择低碳的关键技术战略、构建低碳创新机制和低碳创新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上海、保定、杭州和天津等典型区域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构建了彰显地方特色的低碳创新模式。国内典型区域低碳创新实践与探索对中国其他区域的重要启示在于,树立低碳创新理念,完善区域低碳创新政策;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创新共同体;培育低碳创新型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视低碳创新的智力支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参与低碳创新,构建低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5.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基于技术预见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是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新发展。基于技术预见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构建的重要基础,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构建应选择低碳的关键技术战略、区域创新政策、产品营销策略和创新服务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主体因素、区位因素和目标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关联性,然后从"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两个视角分析了两者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模糊积分的互动绩效评价模型,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际应用,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互动发展的宏微观对策。  相似文献   

7.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是依据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评价和监测区域低碳创新的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采用综合评价法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评价模型,建立经济增长水平、能源消耗、资源利用、技术创新、碳排放及处理水平等指标体系,以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六省为例,进行区域低碳创新...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模型GIS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低碳经济,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参与国际合作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基础数据库进行了分析、设计与建库,数据库主要包括4类数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社会经济人口数据库"、"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元数据库"。本文将低碳经济模型中的各种条件、指标与空间要素结合,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低碳经济模型GIS空间分析系统,提供低碳经济模型可视化、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空间分布表达、趋势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功能。经实践验证,证明该系统能直观反映不同区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未来情景类型,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与演化规律研究提供应用支撑,为环境决策和节能减排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传播城市的低碳创新形象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传统粗放型城市形象、展现低碳城市新风貌的重要名片,是面向生态文明、推进低碳发展、加强创新驱动、重塑低碳、生态、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战略。城市低碳创新的形象传播应从城市精神、城市行为、城市视觉、风情感受、消费感受、经济感受等方面构建六维度规划模型。加强城市低碳创新形象传播与规划,应重视低碳创新的形象设计,树立低碳创新的城市理念,制定低碳创新的城市传播战略,构建低碳城市人居环境和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充实低碳创新的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低碳经济感受。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省市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创新系统结构优化与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本文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分为直接科技效率、宏观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建立了三段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效率评价的DEA模型,研究了阶段效率的总效率合成方法,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期召开了"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为主题的第71次双清论坛。会议围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重要选择、全球实现控制温升2℃的目标各国面临排放空间不足的严重挑战、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凝练了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不确定性下的决策选择方法和评价、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技术创新、转移和竞争的规律、能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及内在影响机制、低碳发展的规律性研究等,并就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中管理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建设能源与气候经济的基础数据平台、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低碳旅游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度的评价对实现旅游城市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内外现有低碳旅游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一级指标:低碳旅游城市综合发展度;3个二级指标: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城市低碳化发展水平和区域环境支持指数;3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度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NP方法,构建可量化的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青岛和与其行政级别相同的14个城市的低碳旅游发展度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资源禀赋各异、气候多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高质量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客观需要,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在低碳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气候灾害预警预报、低碳技术、气候金融等重点发展领域以共赢模式开展深入合作。文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气候国际合作有益经验,探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新路径,提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战略和对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而科学证据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转变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的国家,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并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动力因素是保障低碳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有效运行,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关键。在明确低碳技术创新特点的基础上,以EPNR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低碳技术创新具有突破性、全球公益性和显著的外部性,导致中国低碳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的动力效能受限;完善低碳政策是提高低碳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动力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是具有科学支撑的严肃事实,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巴黎协定》是国际合作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重要进展,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共识。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要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发展中国家也要加快低碳创新发展。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了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将不断强化和实施,从而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