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参照国家有关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科学性、全面均衡性、可操作性、规范化原则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序,结合各城市科技竞争力增长指数测算分析,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2011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强科技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规模和水平结合反映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现状,是论文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2.
18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科技竞争力动态评价、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度研究、政策对科技竞争力的影响三方面对国内18个副省级及中心城市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为提升城市科技竞争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参照国家有关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提取,对国内18个副省级及中心城市进行2005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序,结合各城市相关指标的先进性剖析,匀提升城市科技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18城市2004年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照国家有关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提取,对国内18个副省级及中心城市进行了2004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序,结合各城市相关指标的先进性剖析,为提高城市科技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科技数据为依据,构建了副省级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并通过采用AHP-变异系数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副省级城市科技竞争力已进入四层分化的非均衡发展阶段,呈现出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服务和科技环境异步非均衡发展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面向层次结构的竞优分析方法,对12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状况进行分析.在识别各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个性优势特征基础上,分别进行了个体代理评析和民主代理评析.评析结果表明,副省级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各具特色,已经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综合排名已不再十分重要;竞优分析结果同时指出了各个副省级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参照知识竞争力指数及STI指标体系,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四维评价模型.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创新型城市构建进程中,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性,结论认为,主要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驱动、开放创新驱动、“两型”示范驱动、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以及综合创新驱动等六类典型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本文提出了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地区1997年和1998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与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结合,评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科技竞争力,并对各地区科技竞争力与经济实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地区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城市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与实证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所在,从而制定出提高效率的具体对策。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分析单元,建立科技创新效率分析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科技创新效率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从科技竞争力的定义及城市功能定位的意义出发,阐明构建基于城市功能定位的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在研究分析现有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基于城市功能定位的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与网上查询记录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友才 《科研管理》2005,26(1):47-52
本文首次发现了网上查询记录数是一个区域的综合性科技实力指标,并且与区域知识创造能力与创新的经济绩效相关。这一结论在18个副省级沿海城市科技实力排名中再次得到印证。本研究还提出了网络时代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新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外交人员社会资本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外交人员是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他们主要是通过整合各类利益相关者来促进和促成科技交流、科技合作与科技交易,因此,他们急需培育和提升自身的社会资本。本文结合科技外交人员的职责和利益相关者分析,提出科技外交人员的社会资本主要是由利益整合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和科技洞察能力三种能力构成的,在对这三种能力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外交人员社会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各级指标进行了赋权,并进而构建了科技外交人员社会资本的定量模型。本文提出的理论观点和评价模型有助于快速提升我国科技外交人员的工作业绩和持续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从科技潜力、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等4个方面对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科技竞争力进行比较与分析,全面揭示福建省科技竞争力的实际状况,为福建省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福建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规模逐步增大,科技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在华东地区各省(市)中的科技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最后提出提升福建省科技竞争力的政策和建议。S  相似文献   

14.
城市创新能力反映一个城市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的能力。城市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创新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还将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在有关区域创新和城市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新的界定,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比较,找出河南省各地市之间在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析原因,为各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潜力以及科技管理等四个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西部11个省市2009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科技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总体竞争状况欠佳,且各省份之间差距明显。科技管理能力与科技综合竞争力之间的协调性差,建议西部地区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着重加强科技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大科学时代,重大科技计划是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组织方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本文基于目标成果形式和技术发展阶段对国内外若干重大科技计划分类,并分析类别特征,结合典型案例剖析重大科技计划的组织管理模式,对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科技人才发展实际,从科技人才规模、结构、投入、产出和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我国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11—2015年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发现广东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总体优势明显,居全国第三,且近年来综合竞争力在各省市中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从各主成分看,广东省科技人才投入竞争力和人才环境竞争力排名靠前,但科技人才资源竞争力明显不强,与北京、江苏等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广东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投入的创新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娟  张玉喜 《科学学研究》2018,36(5):831-838
以2005-2015年中国省域的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数据为支撑,构建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省域和东中西部地区等多个角度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综合效率平均值历年呈稳步上升趋势;省份、区域间科技金融投入的创新绩效产出结果差距较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其他区域;本研究针对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差异的原因,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海洋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社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构建海洋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赋权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引入空间权重矩阵,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海洋科技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我国沿海省份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具有明显地带性和空间分布差异性,形成北部以山东、东部以上海、南部以广东为核心的海洋科技辐射区;海洋科技对社会经济支撑作用最明显的3个省、市分别是:天津、上海和福建省;海洋科技人才结构对海洋科技竞争力影响最大且最为显著,海洋第二产业占比过高对海洋科技发展有负向作用,从业人员科技素养提高能有效提升海洋科技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必然涉及到众多新的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科技决策必须坚持科学化和民主化原则。科技政策学在美国的兴起,是美国追求科技政策科学化的必然结果。科技政策学是交叉学科研究,具有多种研究进路。科技政策学已经引进到中国,并已出现了中国特色的科技政策学研究成果。中国特色的科技政策学研究,一方面要为科技体制改革、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