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创业模式作为内部创业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成果并不显著。从组织情境的角度探索企业内部创业模式的类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理论抽样出11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企业内部创业的组织情境要素进行扎根分析,提取了"内部创业的组织情境"这个核心范畴,分为柔性组织情境和刚性组织情境两维度,进而基于内部创业的组织情境两维度构造出内部创业模式二维矩阵分类模型。根据分类模型,提出6种企业内部创业模式以及每种模式的内涵特征。企业可以依据对创业项目的定位和风险性的组合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内部创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快速协调机会情境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商业模式既定框架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蒙草生态”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资源管理视角探究机会窗口驱动下主导逻辑指导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主导逻辑作为管理者感知外部情境的认知桥梁,因其呈现较强能动性使得组织可以快速捕捉外部机会情境信息进行内部战略响应与更新,是组织将信息内化的重要媒介;(2)动态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主导逻辑指导下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交互产生瞬时行动驱动差异性战略结果生成的过程,其作为沟通管理者认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组件,推动了管理层认知向组织战略执行层行为的跨越;(3)管理者与外界机会情境互动产生的主导逻辑指导企业改变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的协奏模式促使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依次形成“市场适应型-技术引领型-共享开放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3.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商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备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成果缺乏从整体视角梳理和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因此,本文基于对SSCI数据库和CSSCI数据库1998—2021年的商业模式创新文献的分析,系统地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具体归纳为商业模式创新特征、外部驱动因素、内部支持因素、内部制约因素与创新结果5个领域。首先,结合商业模式研究从创新主题、创新程度和创新对象3个不同维度梳理与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其次,基于文献主题分析进一步提出并论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4个相关的研究主题;最后,提出了中国情境下和数字化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磊  刘海兵 《科研管理》2022,43(2):9-17
     本文针对理论缺陷,结合案例企业具体实践,立足情境和开放式创新模式两大视角,试图探索开放式创新演化的一般规律及情境影响其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可以以开放方式和合作伙伴性质作为描述企业开放度的两大核心内涵,并完善了相关构念维度及测度指标;(2)以合作密切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不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大都经历“初级开放阶段-成熟性开放阶段-引领性开放阶段”,合作密切程度分别为契约式、团队式、战略式合作;(3)企业的内部情境会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演变:创新战略会影响合作伙伴密切程度、合作形式及伙伴类型;组织结构作用于合作伙伴类型;企业规模影响合作形式及合作伙伴空间分布;(4)企业外部情境也是开放式创新模式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行业特征会影响合作形式、合作伙伴类型、密切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行业位势作用于合作形式、空间分布及合作伙伴类型;创新环境影响合作伙伴类型及交易逻辑。以上结论为企业开放模式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考察各国内部的数字治理格局,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厘清其各自的内在生成逻辑,对于中国更好参与国际数字化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文章利用数字生态视角对中国、美国、欧盟(以下简称“中美欧”)内部数字治理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阐明中美欧各自的数字生态发展模式,并分析发展模式与其数字规制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美国形成全要素领先的发展模式及以鼓励创新为核心的规制体系;欧盟国家多元的发展模式影响欧盟层面形成了以市场建构为核心的规制体系;中国的发展模式表现出应用驱动的特征,规制体系以发展与安全为双核心。文章据此对中国如何优化调整自身数字规制体系,转型升级自身数字生态发展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邵鹏  胡平 《科研管理》2016,37(7):81-88
基于双边网络效应视角和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理论,提出电子商务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创新动因-驱动因素-创新效果"研究构念。通过多案例研究得到提升顾客识别、顾客契合、让渡顾客价值、电商生态系统的方法。按照电商平台创新演变阶段进行讨论,认为个性化推荐系统所代表的技术驱动、商业诚信所代表的市场驱动、线上线下整合代表的价值链驱动、以及自组织生态系统代表的范围经济驱动分别是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各阶段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针对商业企业为何向社会企业转型,从组织创新变革理论出发,使用fsQCA工具对22个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案例进行组态分析,并详细阐释5种可能的路径方案,从而打开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高成功度的路径“黑箱”。研究初步发现:商业企业内部特征、行为策略以及外部环境中的单个影响因素并不构成转型高成功度的必要条件;从组态视角来看,资源生态的异质性样态体现了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的多重实现方式,说明商业企业在一定资源约束下可以通过规模化、内部价值观塑造、主动获取政府支持以及延伸潜在行业市场进而重构商业模式等行动策略实现组织变革和创新,且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企业作为混合组织价值创新的复杂性,混合组织的变革需要触及组织内部价值体系以及外部资源环境的根本性革新。本文从组织创新层面解构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复杂的因果关系,能够为混合组织变革研究、社会企业成长资源生态研究及其政策引导提供一定的启示,同时为商业企业参与第三次分配的潜在路径提供现实遵循。  相似文献   

8.
企业生态位可以确保自己独特的市场地位,而商业模式对企业生态位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指出应该从客户的重新界定、资源的有效整合、内外共生等方面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优化企业生态位,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戴勇  刘颖洁 《科研管理》2022,43(2):46-54
    数字化浪潮推动了企业组织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平台型企业作为其中最典型的组织形态纷纷涌现。以平台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生态成员种类及其衍生出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多样,如何对平台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内部治理成为学者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领域的12家平台组织进行深入案例研究及半结构化问卷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并结合已有文献提炼出影响平台生态系统内部治理的前因变量,并进一步运用fsQCA定性分析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条件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平台技术投资、生态系统开放度、平台控制机制、平台领导力、成员间竞合程度是影响平台生态系统内部治理的主要前因变量;(2)单一变量对平台内部治理效果解释力弱,不同条件耦合形成的交易驱动型、服务驱动型、内容驱动型、创新驱动型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模式四种组态均能实现高效治理;(3)非高效平台生态系统治理包括全面滞后型和管理无序型两种组态,在缺乏技术投资及控制机制两个核心条件的情况下,平台内部治理效果受到明显抑制。本文的研究发现对揭示不同情境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高效治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横跨创业与企业社会责任两大领域的构念,"公司社会创业"是指在位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通过商业化或市场化手段创造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内部孵化社会企业或社会项目的创业活动。对"公司社会创业"构念进行了系统的定位,从前因、过程和后果三方面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全面的回顾,并梳理出未来若干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不足更多体现在系统不同层面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匮乏,这极易造成新创企业的行为与系统发展方向所背离。处于不同系统生态位的新创企业只有融入周围所属创业生态系统,才能使自身与系统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获得系统福利并且创有所成,这也符合共同利益原则。但是,从企业与系统相互融合视角展开的研究却非常少见。于是,本研究强调新创企业需要采取与系统“互融、同构”的战略导向,进而提出创业生态导向的新构念。另外,由于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已成为新创企业获取创业绩效的关键行为,本研究还将基于“导向-行为-绩效”的标准研究范式,进一步检验创业生态导向、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与创业绩效的关系。此研究结论既可以准确把握创业生态系统下的新创企业战略导向形成过程,又能全面总结新创企业在创业生态系统下的创业行为规律,对于处于不同生态位的企业如何创有所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创业孵化平台形成了以平台企业主导的创业生态优势,现有文献对其生态优势形成过程尚无有力解释。本文通过小米“投资+孵化”事件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以动态能力视角探究创业孵化平台价值共创对生态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创业孵化平台生态优势的影响机理遵循“价值共创-动态能力-生态优势”解释逻辑;它经历了三个阶段:(1)需求共同识别阶段,创业孵化平台与创业企业通过“交流”与“资源识别”促进“机会感知”并实现“生态共生”;(2)产品共同开发阶段,创业孵化平台与创业企业通过“交心”与“资源优化”促进“模式学习”并实现“生态互生”;(3)市场共同推广阶段,创业孵化平台与创业企业通过“交易”与“资源优化”促进“市场重构”并实现“生态再生”。研究结论对我国孵化器转型升级与“双创”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莉  赵英  张美  苏杨 《情报科学》2013,(7):50-54
基于团队内部网络结构对高校科研团队内的书目共享进行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将科研团队内正式网络与融合了非正式人际关系网络的复杂网络对书目共享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复杂网络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实际环境中团队内部网络结构;进而,通过组织内部网络结构对组织内成员之间的图书馆书目借阅记录网络进行分析,能够得到更准确的描述团队内书目流通的网络和有效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内书目共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是缓解企业资源与能力约束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数字平台生态嵌入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尚未被充分揭示。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并检验了数字平台生态嵌入通过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作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双中介模型,并探讨了组织敏捷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平台生态嵌入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在数字平台生态嵌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双中介作用;组织敏捷性不仅会强化数字平台生态嵌入与能力进化式重构和能力替代式重构之间的正向关系,还会正向强化数字平台生态嵌入通过能力进化式重构与替代式重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嵌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组织模式网络化、市场的服务导向和价值共创等趋势下,传统创新生态系统所嵌入的技术情境、组织情境和市场情境发生转变。现有创新生态系统文献缺乏对研究情境全面的、系统的关注。研究以系统性评述为基础,整合应用文献计量分析与内容分析,识别出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焦点主题、理论发展、应用方法,以及由文献簇涌现的研究情境(包含技术情境、组织情境、市场情境)。研究从情境视角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促使传统企业的产品服务之争演变为商业模式之争,随着“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转变,数字平台突破规模经济的“管道”,凭借网络效应和生态优势实现了迅速扩张。数字平台商业模式演进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通过以猪八戒网为案例,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融合企业家精神和行动学习的理论视角,以“动因—行为—结果”为逻辑探析数字平台商业模式演进机理。研究发现:在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企业家精神是数字平台商业模式演进的关键驱动力,企业家精神实现了“个人—组织—社会”层面的不断进阶,并通过“生存—成长—转型”导向的行动学习,驱动商业模式实现“连接型—赋能型—生态型”的成功演进,由此构建出数字平台的企业家精神对商业模式演进机理模型。该模型揭示了数字平台商业模式演进的三个阶段:在生存期,以风险承担为主的个人企业家精神,驱动创始人开展生存式行动学习,识别出服务非标、需求低频的生存瓶颈,通过内外部经验反思,平台连接服务供需双方,开拓业务并迭代交易模式,以此激发平台存量资源实现连接型平台商业模式演进;在成长期,以创新导向为主的组织企业家精神,驱动平台开展成长式行动学习,明确平台业务增长滞缓的成长瓶颈,结合内部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商业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首先,回顾了商业模式定义与构成要素演化的相关研究,在Morris对商业模式定义的3种类型基础上提出了4种商业模式定义的类型,即在经济模式型、运营模式型和战略模式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模式型商业模式定义类型。这4种定义类型的演化经历了从微观向宏观、从短期目标到长期战略的转变,但又相互促进、不断完善。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构成要素关键词的词频分析,结果表明以"客户""市场""产品""服务""收入""成本"等为关键词的商业模式基础构成要素被广泛认同,且以"价值"和"网络"为关键词的构成要素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趋势。最后,基于现有文献,展望了商业模式的未来,指出复合型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是VUCA时代的典型事件,组织韧性越来越成为组织危机响应和调整应变的重要能力。随着疫情事件在强度和时空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平台型组织在这种危机情境下具备较好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表现出较非平台型组织更为突出的组织韧性。本文基于组织韧性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阐明平台型组织特征对其适应韧性和调整韧性的激活,并进一步探究“新冠疫情”事件属性(强度属性、时间属性、空间属性)的调节作用。本文提供了平台型组织“特征——韧性激活”的研究路径,丰富了组织韧性的相关研究;并且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拓展了背景事件“情境化”的研究视角,深化了情境属性的研究;进而对突发事件下组织韧性激活的危机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伟  张庆普  刘臣 《科学学研究》2009,27(2):255-261
 隐性知识高效流转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内隐性知识流转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出发,将企业内部成员之间隐性知识流转关系作为社会网络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以HRB部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为例,对该网络的结构及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揭示了网络结构及特征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新型消费持续推进,企业不断采用数字技术提升自身能力以塑造市场,如何利用技术与模式创新完成新市场构建成为企业未来发展关键,但以往有关市场研究对数字化情境下市场塑造能力的构成、影响市场形成过程的机制等缺乏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纯米科技的单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出了数字技术、市场塑造能力和新市场构建的构念维度和主要特征,建立起数字技术驱动市场塑造能力进而构建新消费市场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案例企业运用数字技术,以“发现—触发—调动”的流程来展开五种市场塑造能力:发现价值潜力、设计新交易、配置新网络、形成新制度和调动资源,并以提高市场价值创造的方式将各利益相关方的资源联系起来,从而推动了新消费市场的构建。研究结论为企业树立新型市场观、打造和提升市场塑造能力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