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博弈论的视角,构建协调博弈模型,以知识效能和互补性为要素分析知识扩散的阈值,通过模型中的阈值函数剖析不同情态下知识效能和互补性对知识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接受者知识基础较弱时,知识互补性可以增强知识扩散;知识基础较强时,知识效能对知识扩散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知识扩散是知识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知识创新的核心途径.针对CNKI数据库2009-2018年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5.3 R2软件,展开对知识扩散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可视化计量分析,揭示了近10年知识扩散领域的研究基础及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共线分析,揭示出知识扩散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基于引文分析和社会网络等方面.基于突现词分析,总结出知识扩散的研究前沿集中在3个领域:知识扩散演化博弈机理、知识共享与知识扩散交叉领域及知识扩散异质性.最后,结合目前我国知识扩散研究基础,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农业企业为例,设计出以知识扩散路径为自变量、知识进化为因变量的研究框架模型;将知识共享和知识基纳入该研究框架,发掘知识扩散路径对农业企业知识进化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扩散路径和知识进化之间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知识共享在知识扩散路径与知识进化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知识基在知识扩散路径同知识进化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即强知识基农业企业较弱知识基农业企业更容易进行知识共享,最终推动知识进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位势的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扩散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知识位势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扩散问题进行了研究。定义了有关知识位势的基本概念,探讨了知识主体间进行知识扩散的条件,给出了知识主体的知识位势扩散函数描述,探讨了知识位势的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对知识主体进行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将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作为学科知识流动的完整过程,以CNKI为数据来源,运用LDA进行主题提取,分析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主题。图书情报学知识吸收的主题有9个,知识扩散的主题有12个;图书情报学知识吸收的主题侧重于阅读群体、指标应用、媒体舆论、立法等,知识扩散的主题侧重于阅读推广、平台构建、图书馆版权等。  相似文献   

6.
陈婷  邵云飞 《软科学》2012,26(10):99-103
以高新科技企业为背景,构建了轮岗制两个关键控制因素调整周期和调整幅度的度量,通过仿真建模方法研究组织实行轮岗制对知识扩散和组织平均知识增长的影响及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由于知识自身的贬值效应,组织必须采取某些措施来促进知识扩散或者知识创新,否则组织整体知识水平将会逐渐降低;适当缩短调整周期或者增加调整幅度,都会增加组织关系网络密度,有利于组织知识扩散;但调整周期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组织知识扩散增长。  相似文献   

7.
借助项目知识管理概念,确立科技计划项目知识管理构成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组织、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进而探索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程序化流程结构为依托,通过知识组织构建知识信息体系,形成科技项目、科技管理、科技项目与科技管理的知识交互关系,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知识扩散、知识应用的递进策略,以支撑自主创新和政府科技决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Boisot的二维信息空间理论分析了编码和抽象水平较低导致的知识可扩散性程度低,以及知识价值的高度不确定性的难题。分析了在知识管理中知识的流动和扩散要通过信任链来实现,信任链提供了多渠道的传播途径、共享的环境,从而弥补了知识编码和抽象水平低的缺陷,进而提高了知识在不同组织间扩散的速度和知识转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知识扩散是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和知识扩散的基础上,构建出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知识扩散的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扩散场模型,认为通过适当提高要素值可增强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知识扩散效果,且发现该扩散效果存在着“类周期”式增长规律,为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知识的有效扩散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网络的研究思路,剖析研发团队知识交流网络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对知识扩散的影响。通过对一个研发团队的深度调研,绘制了成员间的知识交流网络图谱。研究表明,团队知识扩散的深度和广度与组织成员中心性显著正相关。结合定量分析结果,提出根据不同成员的特点采取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改善团队知识扩散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扩散和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知识扩散是充分发挥知识价值的重要过程,从微观层面理解知识扩散的规律对促进知识利用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医学信息学领域的科学文献为例,文章基于知识模因的微观层面,采用知识模因识别方法从文献中提取出知识模因来表征知识单元,并基于文献引证网络构建各知识模因的扩散级联网络,计算分析扩散级联网络的基础特征及其特征分布情况,以考察不同知识模因在学科领域内的扩散模式。[结果/结论]医学信息学领域内发现了四种典型的知识模因扩散模式:单起源型、多起源-独立型、多起源-迭代型、多起源-融合型。此外,通过对级联网络的各项属性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呈现无标度性,医学信息学领域极少数的知识模因获得了大量的传播资源,领域内的研究集中于被少数知识模因所代表的研究方向上,而领域内各研究方向的生命周期长度则相对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张雪  张志强 《科研管理》2022,43(6):160-169
    分析中国医药领域专利知识吸收和扩散演化规律及知识吸收对知识扩散影响,有助于快速选择并吸收相关资源,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提供数据支撑,为科技资源整合策略提供支持。本文以2000—2014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收录的中国医药领域2326件专利及其引用的43 822篇专利文献、35 573篇论文文献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知识吸收及知识扩散两个角度出发,采用多元方差分析、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专利知识吸收逐年增加,但知识扩散并未形成稳定趋势;不同时间段内知识吸收及扩散各测度指标显著不同;专利文献知识吸收数量、质量及论文文献知识吸收质量均对专利知识扩散产生负向影响;吸收论文知识构件对专利知识扩散产生正向影响;吸收论文数量与知识扩散广度、强度负相关;吸收专利知识构件与知识扩散广度正相关,但与知识扩散强度与速度均无相关关系;专利及论文文献知识吸收新颖性对知识扩散广度、强度及速度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部知识传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徐渝教授提出的知识传播模型,实际上是说明知识的传播遵循一种Logistic增长的规律,而这种规律仅适用于知识在企业中自然增长的状况,而考虑到企业对知识传播的努力因素时,该模型就明显不能解释其增长规律。论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努力进行知识传播时的机理,并据此对知识传播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考虑到企业的努力因素时,企业的知识传播遵循指数增长的规律,而当企业放弃努力时,知识传播则遵循Logistic增长的规律,因而存在一个传播的临界点,临界点的位置是随着知识的性质和作用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邱均平  瞿辉  罗力 《情报科学》2012,(4):481-485,491
在对知识扩散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应用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基于期刊引证关系的学科知识扩散广度、强度以及速度等指标的内涵与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三者的计量公式及其相互关系。最后以图书馆、情报、档案学为例,对其知识扩散广度、扩散强度和扩散速度知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期刊知识扩散指标是一个能够广泛应用在科学评价、产业研究、技术创新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国际合作网络结构通过知识扩散影响科学会聚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科学计量分析法进行定量研究。在合作网络结构层面,考虑了多层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即个体网络的中心性和整体网络的密度。以全球各国1992-2016年间在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3大领域发表的SCI-E论文数据为样本,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对理论模型的相关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国际合作网络中,高中心性的国家更易成为新知识的早期采纳者,从而促进知识扩散;整体网络密度与知识扩散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扩散促进科学会聚的形成;储能领域的科学研究相对集中,形成以“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燃料”、“物理学”为中心的学科共现网络。  相似文献   

17.
 当前知识已经成为产业集群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关系着集群的生存与发展。作为集群知识演化的平台,集群网络的结构影响着知识扩散与创新的绩效。文章尝试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数值仿真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对产业集群知识演化的研究中。在对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中,对现实的集群网络进行了直观描述和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集群知识演化过程的建模和仿真,对比分析了现实集群网络与重连、随机两个模拟网络上知识扩散和创新的绩效,并提出了现实集群网络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