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拉萨市区周边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研究拉萨市区周边自然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土壤磷素的各种因子(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土壤结构、地形),并提出了相应改善土壤微量元素的措施,为当地农林牧业合理使用化肥及土壤改良尤其是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容重是土壤最基本的物理性状之一,是衡量土壤退化的核心指标,研究其空间变化对防治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伊犁河谷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GIS空间技术和地统计学的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0~20cm)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容重频率分布为正态分布,K-S单样本检验表明,其峰度为0.14,偏度为0.15,变化范围为(1.01~1.50)g/cm3,平均值为1.25g/cm3,变异系数为7.6%,属于弱变异性;表层土壤容重的块金值为0.0056,基台值为0.0083,块金效应为32.5%,为中等相关性;空间尺度上,表层土壤容重由南向北和由西向东逐渐减小;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插值表明,表层土壤容重南北走向呈条带状,东西走向呈斑块状分布格局;气候、母质等自然因素是表层土壤容重变化的内在因素,土地利用加速土壤容重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斌  胡莹洁  李月  段增强 《资源科学》2019,41(12):2307-2315
土壤有机碳既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因子,也是影响耕地质量的肥力因子,研究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增加耕地碳储量和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以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类型及质地数据、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养分调查成果、数字高程模型(DEM)及耕地种植类型分布图为基础数据,分析区域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2010年北京市耕地表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22.51 t/hm 2,碳储量为990.34×10 4 t;②北京市西北部山区以及城市近郊区耕地碳密度较大,各区县中耕地表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最大的是门头沟区,达39.93 t/hm 2;③地形、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及种植类型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影响,具随着海拔升高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土壤类型为棕壤、褐土的耕地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整体表现出土壤质地越黏重土壤有机碳密度越大的趋势;利用方式为非粮作物的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略高于粮食作物;④综合分析表明,在中山、低山区域春玉米土壤碳密度最高,而在丘陵、平原区则是露天菜、设施农业碳密度最高。当前北京市耕地利用调整应综合考虑当地地貌地形、土壤条件以及人为利用因素对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地制宜提高或保持耕地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通过PEST模型分析拉萨市学前教育所处的宏观环境,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拉萨市学前教育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实地观察的方法对拉萨市学前教育现状进行一手资料收集,借助SPSS数据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当前拉萨市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拉萨市学前教育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推动拉萨市学前教育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5,(18)
对山东英才学院北校区绿地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的质地类型,容重,酸碱度,有机质与速效氮、磷、钾的含量等。结果表明,山东英才学院北校区绿地土壤整体呈碱性或微碱性,部分绿地土壤容重偏大,养分分布不均衡。土壤有机质较为缺乏,速效氮含量较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建议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配合中耕,适地适树,科学绿化。  相似文献   

6.
沙田柚果园施用有机堆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沙田柚果园施用有机堆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堆肥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稳产增产、提高柚果糖度等。  相似文献   

7.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鉴于目前我区耕地质量、耕地类型。依据2007年测土配方项目土壤取样调查成果,特别是近期耕地质量评价的调查结果,我区耕地面临着长期施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污染、生物生长限制因素增加、土地质量下降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推广就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分步骤、分地域地实施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水肥一体化等有效的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协调土壤与肥料的矛盾,协调肥料与燃料的矛盾、协调肥料与饲料的矛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达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资源及土壤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城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在耕地数量逐年锐减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随之变化。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利用1989年-2003年统计资料和2003年采样分析数据,对郑州市耕地资源的数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郑州城市化的发展,郑州市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持续递减趋势,年均减少耕地379.78hm^2,年均耕地减少率为0.96%;各区耕地空间变化率相差显著,尤以惠济区耕地数量变化较大;未来耕地数量递减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郑州市东、北方向,符合郑州市的城市化发展方向。研究还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区扩张对土壤环境影响较为明显,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逐渐加重,尤其是铬的浓度增加明显,其次是砷,其他重金属元素则轻一些,土壤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在空间上与城市化发展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了解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干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从土壤容重、土壤水热特性和土壤化学性质方面进行了探讨。火干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火干扰的强度、火后时间,而且也受到过火迹地本身植被、土壤、水文、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掌握海东市平安区耕地流转的现状及规律,本文基于平安区农牧局耕地流转数据,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耕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平安区耕地流转中既有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越等优势,又有流转受体单一、流转主体意愿不强、流转耕地规模小、融资难等劣势;既存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保障的机遇,又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平安区耕地流转要发挥富硒资源优势,促进耕地高效流转,建立耕地使用权抵押机制,解决流转大户融资难题,强化宏观政策调控,防范耕地流转风险,完善流转服务平台建设,确保流转双方信息通畅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平安区耕地顺畅、高效地流转。  相似文献   

11.
侯现慧  王占岐  杨俊 《资源科学》2015,37(7):1367-1375
富硒土壤是发展富硒产业的天然载体和宝贵资源。如何根据地区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是客观衡量耕地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耕地利用分区研究可以为地方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依据。文章以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基础,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福建省三元区耕地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三元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土壤环境质量及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等因素,进行耕地利用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区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磷和钾元素含量是制约该区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将土壤硒元素作为富硒区耕地质量评价的考量因子之一,客观反映了富硒区耕地质量状况。同时通过利用分区研究,划分出富硒产业发展区、基础农业保护区、土壤环境治理区和生态环境管护区等四种类型区,文章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对耕地提出了不同的利用方向和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非粮化行为对土壤健康的潜在损害,为科学评估非粮化对耕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实地踏勘、采样分析、模型评价和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从徐州市城乡结合部现状为设施大棚、果园、杨树林、草地、公路景观林和撂荒地等6类典型非粮化田块和对照耕地共采集80个表层土样,测定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及重金属污染等23项指标,并构建耕地健康评价模型探索非粮化对耕地健康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非粮化显著改变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指标,非粮化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碱性磷酸酶和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样(P <0.05)。设施大棚土壤有机质、总磷、有效磷、有效钾、总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5种非粮化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2)与对照样相比,6类非粮化导致耕地土壤生产力、持水净水、碳固存、养分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不同的功能或多或少产生失衡,甚至处于亚健康状态;(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显示土壤养分、酶活性、生物多样性指数和重金属污染指数主导了非粮化土壤的健康分异。【结论】非粮化对耕地健康有影响,且不同行为的健康损害差异大,这一结果为非粮化分类整治、...  相似文献   

13.
吴昌华 《科技风》2013,(7):239-240
本文按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规范,对乐业县的新化镇等4个乡的烟草种植区的耕地系统调查,认为乐业县植烟区的耕地土壤全氮和除有效镁以外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镁属中等偏低。耕地存在土壤有机质偏低、耕地抗逆能力不强和土壤有效养分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坚持以有机质提升为主的土壤改良技术、工程措施加深耕作层、推广农田节水技术的生产建议,以期乐业县烟草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耕地分等中土壤质量指标体系与分等方法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土壤质量指标是耕地分等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分等中土壤指标的选择应该遵循稳定性、空间变异性、主导性、生产性原则。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土壤特性响应时间、变异系数等方法是选取耕地分等指标的科学定量方法 ,但最有效的耕地分等指标体系选取方法应根据土壤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而指数和方法是综合评价耕地等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振富  赵彦锋  程道全  陈杰 《资源科学》2019,41(10):1935-1948
科学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在作物产量空间分异中的作用,对因地制宜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种植结构选择、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粮田建设等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收集整理2008—2010年各县田间肥料试验数据、耕地地力评价资料和夏玉米生长季气象数据,利用Boruta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定量评价施肥、土壤、气候、品种和灌排等5个组别共计17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河南省夏玉米高产区主要分布在豫北黄淮海平原区,中产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平原区和南阳盆地,低产区分布在豫西、豫南和南阳盆地外围的丘陵山地。产量年际波动较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产区。17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异均有重要影响。施肥,尤其是配方施肥,虽然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但是并不能改变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上述结果表明,作物产量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土壤和立地条件等区域性因素的综合制约,有效保护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资源、通过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和改善耕地立地条件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是保障可持续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调查、总结、研究,对当前西藏各类土壤资源的数量状况和它们在农林牧各行业生产利用上的适宜性能及空间分异等基本特点、分布范围、主要耕地土壤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分析,并从全区耕地土壤类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相应的耕地土壤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典型草原地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  刘丽梅  陈田 《资源科学》2008,30(6):837-842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研究区,对草原旅游发展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加以分析,得知旅游活动的干扰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比土壤的机械组成要明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干扰又比对土壤的容重影响显著;在干扰范围上。旅游者游览活动波及的区域面积比旅游经营活动的核心地段广。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土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据此诊断出如下结果:在道路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极重;在敖包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是重度干扰;在马场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属于中度干扰。从而文章确立了不同旅游活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提供了不同旅游活动范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参数,有利于目的地快速诊断旅游发展的土壤影响强度,及时作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拉萨市作为我区政治文化中心城市,以其宗教文化特色、地理位置的特殊而著名世界。但是,近年来拉萨市交通拥堵、机动车尾气污染、道路交通噪声等一系列交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文章以拉萨市为例,简单分析了拉萨市的交通现状,并对拉萨市绿色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现状分析,揭示全市及7县区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基本情况;通过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分析,揭示全市和7县区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情况,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和实地挖掘土壤剖面、农户调查等数据,采用空间叠置、地统计学、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内蒙古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县域耕地等别监测分区、样点布设方法和精度检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的划定可以依据耕地自然质量控制区、利用等值区和经济水平等值区,通过空间叠置,确定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②监测样点的确定可以依据地统计学空间分层抽样的原理,计算监测样点的总数量,采用面积比例分配方法确定各监测控制区监测样点数量;③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共划分20个监测控制区,并布设了36个监测样点,经统计学检验,监测样点的代表性程度满足地统计学代表性要求。达拉特旗县域耕地等别监测样点布控方法的建立可以为其它县域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借鉴,为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