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地面气象观测人工站与自动站记录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体制所获取的气象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仪器原理差异、观测时空的差异、采样方式的差异、人工观测人为误差造成的差异。自动观测的数据优于人工观测,更能反映大气中各要素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结合滨州国家气象站安装的DSG5型降水现象仪平行观测实际,介绍了DGS5型降水现象仪设备工作原理,并对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自动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出DSG5型降水现象仪在实际观测应用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正>飞行试验中测试参数种类越来越多,如何将不同类型的测试参数通过遥测天线,发送到地面供实时监控使用。针对这一需求,开发了PCM信号生成器,该设备可以按照参数配置文件要求将机载的网络数据和PCM帧结构数据提取数据,按格式格栅配置文件进行编码,生成PCM信号流,进行PCM遥测或记录。PCM生成器采用pc104+嵌入式模块,模块间采用堆栈连接方式。系统采用Vxworks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便携式激光甲烷遥测仪的工作原理,介绍了遥测仪的组成及特点,展示遥测仪的整个架构和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总结了遥测仪的现场测量情况,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检测结果,该遥测仪可以很好的满足工业现场甲烷气体泄露遥感探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遥测影像采用激光扫描匹配和配准,提高遥感对地探测的精度,传统的遥测影像匹配算法采用高分辨率SAR图像处理算法,实现对地遥测目标的特征融合检测,算法存在计算复杂,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变增益控制的遥测影像激光扫描匹配算法。构建遥测影响的三维影像数据提取模型,设计遥测影像对地探测的激光散射模型,采用激光扫描方法进行地理信息遥感标定,在尺度空间进行插值运算,进行遥测影像标定可变增益控制,准确实现对地理信息特征的激光扫描遥感标定。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遥测影像激光扫描匹配的准确率最高,提高对地遥感探测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的仪器观测能见度数值与人工观测能见度数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不同天气条件影响下,前向散射仪测量的能见度数值与人工观测数值的差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玉林市气象站,2008年1月1日起自动气象站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人工观测雨量和自动站雨量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发现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存在偏差。进过分析、探讨对于人工数据而言,观测方式不同、采集数据时间不同的CAWS600—B型传感器在测量降水量过程中,因未按照规范定期维护与自动站传感器自身特性是导致观测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人工和自动能见度对比观测时段能见度资料、日平均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记录以及大气环境监测气溶胶PM10和PM2.5质量浓度数据,对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对比,分析了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德令哈地区人工与自动能见度的日平均和各定时均呈正相关,均能通过95%的可信度检验。日平均相关系数为0.78;能见度日平均人工观测结果均大于自动观测结果,平均对比差值达16.9,差值较大,平均相对对比差达37.5%;通过比较两种数据的各项统计指标发现,能见度仪数据序列离散度、精密度及精确度都要高于人工观测值;大气能见度受空气中的大气气溶胶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明显,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67;其次是水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小妹  杨少英  黄智 《科技风》2012,(21):47+49
正确测量判断能见度能给航空、航海、陆上交通提供重要安全信息。本文通过选取连山站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的08、14、20时正点前50分钟人工观测数据与安装在同一地点的能见度仪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两种方法测得能见度的趋势是相同的,有较好的相关性;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准确性受到观测员的视力差异性和对"能见"定义的理解有所不同的影响,还与能见度目标物的设置环境及分布是否合理有关,人为性较大;造成两者数据差异大与两种观测方法所取最大值不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利用2011年至2014年逐年12月和1月广汉机场人工观测能见度数据、地面遥测气象数据及常规探空气象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对广汉机场08时能见度进行24小时、12小时及2小时预报建模。按照民航局空管局航站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进行评定,该模型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2.71%、73.08%、75%。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62Km、0.49Km、0.52Km。结果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由以往的人工观测演变到现在的自动化观测,自动化观测的运用极大的节省了观测站的人力资源,降低了成本,但是在运用自动化观测技术的同时发现人工观测数据与自动化观测数据是不同的,通过研究表明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最终事实证明气象观测中运用自动化观测得到的数据优于人工观测。因此,本文通过对本气象观测站2009年1~12月的全年资料分析,自动化观测与人工观测温度数据的对比,找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飞行试验实时监控体系中采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数据接收解析服务器接收遥测接收机数据后进行数据包解析并将监控参数发送至监控终端,这种模式下,整个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数据解析服务器的状态直接影响试飞实时监控的质量。且数据源单一,试飞工程师只能观测到服务器发来的遥测数据,无法得到关于天气、地理等与试飞飞行相关的环境信息。针对以上情况,对基于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分发服务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中间件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C波段网络化遥测在遥测网络系统中新增了双向、宽带射频网络数据链路(rf NET),大幅提高了飞行试验数据下行传输能力。针对C波段遥测网络数据处理中遇到的多数据流、多网络格式、多总线协议等特点,本文采用了数据分流处理、协议整合、数据包拥错控制以及多线程等方式,并结合某飞行试验平台,实现并验证了该网络化遥测数据实时处理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新一代网络化遥测飞行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宽甸基准站2003至2004年地面站自动数据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数据,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了数据差异分析,分析结果为:自动气象观测与人工观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同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包括观测方法和时间不一致以及仪器本身存在问题等;自动站的气温及相对湿度与历史资料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自动遥测在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监测控制以及过程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业。本文基于FPGA设计了一个遥测终端系统,系统采用多机通信方式,完成各项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实时显示,数据可通过GSM/PSTN网络汇总到上位机,遥测终端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控制命令以及配置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的数据准确性和掌握自动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提供依据,对大通县2017年4月~9月期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进行差值对比和概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与自动站取得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数据在近地面层波动变化均相对较大;0~1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小,20~3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大;自动站监测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离散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规律;各深度土层自动站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均呈现正相关,在40~5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性最好;20~3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系性最差;由于工作原理、测量时间地点和人为操作及仪器安装等原因造成自动观测和人公测数据的差异,本文认为DZN3型自动站观测的资料基本能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大气校正的目的是消除大气的影响,获取地物真实反射率。介绍了利用6S(SecondSimulationoftheSatelliteSignalintheSolarSpectrum)模型构建查找表对HJ-1/CCD遥感影像逐像元进行大气纠正的算法。该算法基于6S模型构建在不同观测条件下的大气校正参数查找表(look-uptable),再根据像元成像时的观测角度在查找表中选取相应的数据,利用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插值得到像元的大气校正参数,代入辐射传输方程逐像元计算地表反射率值。通过对比校正前后的影像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的应用于HJ-1/CCD影像数据的大气校正,很好的去除云雾的影响并获取地物的地表反射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容量数据曲线绘制中的数据提取问题,提出“逐块读取”→“拼接数据”→“提取数据”,最后达到“完整提取”的方式,可以实现对超过4 GB数据文件的处理.当数据量较大时,常规的绘图方法会暴露出效率低、绘图区域闪烁的问题.利用Polyline函数优化绘图程序,提高了绘图效率;采用双缓冲法解决绘图区域闪烁的问题,并进一步缩短了绘图时间.  相似文献   

19.
形变数字仪年均值合并批处理程序可以把若干年均值数据合并到一个文件,用于形变分析。该程序以多种方式实现多年日均值与五日均值的合并,其结果作为基础性数据与《EIS2000地震前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完全兼容,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27)
为了探究对比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的准确性,选用人工观测的暗筒式日照计和自动观测的DFC2光电式数字日照计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长沙地区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暗筒式日照存在测量精度低、操作不便、响应速度慢、观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等缺陷。DFC2光电式数字日照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设备,其具备观测精度高、操作便捷、性能稳定、响应迅速等特征,可以较好地满足日照自动化观测业务的需求,同时DFC2型光电数字日照观测仪器灵敏度高,对早晚数据差异的分析和临界值处理更加准确,记录更加稳定,受天气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远远小于人工检测,有效的增加了观测数据的准确度。在对比观测时间段内,人工日照总时数为392.8h,自动观测日照总时数为408.2h。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的数据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659。2019年1—6月长沙地区自动观测日照时数值比人工观测日照时数值整体偏大。在此观测时段内,S差值小于0的有31d,占S差值等于0的有105d,S差值大于0的有的45d。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日照时数的差异不仅和季节有关,还和天气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