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大学科技创新的研究,不仅要从总量的角度进行,更应注重从"效率"的角度展开。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各地区大学的知识创新效率,按照效率水平及变动情况,可将我国大学知识创新效率分为高投入、高效率,高投入、低效率,低投入、高效率,低投入、低效率等模式。这种划分为今后关于我国高校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分类标准。同时,对大学知识创新效率的空间趋同性进行了检验,表明我国大学知识创新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且不同区域收敛于不同的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11—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并引入时滞效应分析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中资金投入比人员投入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省际差异较大;海洋科技人员素质对于创新效率有1年的滞后效应;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利用水平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海洋科研人员素质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和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分别是影响高效率和低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对全国和各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在空间范围内呈现出"北高东高南低"的格局;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区域差距缩小的趋势;行政和政策优势对投入产出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各涉海城市可分为高效率型、规模有效型、技术有效型和低效率型四个梯度;"十五"至"十二五"全国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由高速上升转为稳中有进,"十三五"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最后,结合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效率的知识生产与转化是衡量区域知识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沿用全球知识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将知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生产和转化两个子阶段,采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效率视角对亚太33个地区的知识竞争力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地区中两阶段都处于高效率区间的只有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知识生产高效率但知识转化低效率;(2)尽管大部分地区在知识生产阶段都取得了不错的效率,但知识转化效率偏低是亚太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3)上海知识投入产出结构的均衡性优于其他中国大陆地区,北京投入产出偏离程度较大,两阶段投入均存在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效率与规模效率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不仅要从总量的角度进行,更应注重从“效率”角度的展开。利用研究效率的标准方法——DEA模型对我国29个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从“人”、“财”、物以及论文产出、成果鉴定及科技服务6个方面构造了这些地区高校1994~2002年的合并DEA分析模型。运算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有两种有效形态,它们的驱动因素是不同的;②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差异并不悬殊;③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目前基本处于依靠规模投入带动的发展阶段;④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高校科技创新融入现实经济建设的程度还有待加强。根据这些基本结论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亟需解决的问题,以2015—2017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样本,研究其整体发展现状及投入产出变动情况,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计算分析其运行效率。研究发现:(1)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逐年下降,但财力投入波动不定;(2)经济效益和创新效益呈“U”型变化,孵化效益呈倒“U”型变化,社会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3)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高级阶段并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初级阶段,具有高度集聚性,在区域分布上存在“高数量低效率,低数量高效率”的现实问题,总体而言平均运行效率仍然不高;(4)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寿命越长效率水平越低,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水平稳定上升,民营性质与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效率水平明显优于国有性质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基于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何洋  宋林 《科研管理》2022,43(4):20-28
   本文根据信息化投入类型的不同,对中国各工业行业不同类型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信息化软件水平提升对工业行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较信息化基础设备投入的影响更显著,信息化基础设备水平上升仅促进了高市场化行业的创新效率提升,但对低市场化行业影响不显著。信息化软件服务水平越高,则非政府部门研发的创新效率越高,而信息化基础设备水平提升对非政府部门研发的创新效率无显著影响。研究从市场化程度和非政府部门研发角度揭示了信息技术发展中“索洛悖论”产生的原因,建议对市场化程度较低的行业更多进行信息化软件服务投入,提升信息化对创新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8.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SBM超效率模型以及DEA视窗方法测算我国工业行业2012-2016年的碳排放效率,并划分成高、中、低效率水平探讨行业差异性,然后检验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行业整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低效率水平行业占绝大多数,高效率水平行业占比较低;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改善碳排放效率,行业市场容量、行业所有制结构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碳排放效率,禀赋结构与碳排放效率有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沿用全球知识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将知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生产和转化两个子阶段,采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效率视角对亚太33个地区的知识竞争力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地区中两阶段都处于高效率区间的只有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知识生产高效率但知识转化低效率;(2)尽管大部分地区在知识生产阶段都取得了不错的效率,但知识转化效率偏低是亚太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投入的创新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娟  张玉喜 《科学学研究》2018,36(5):831-838
以2005-2015年中国省域的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数据为支撑,构建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省域和东中西部地区等多个角度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综合效率平均值历年呈稳步上升趋势;省份、区域间科技金融投入的创新绩效产出结果差距较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其他区域;本研究针对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绩效差异的原因,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识别城市知识生产的研发要素投入和过程特征,构建我国281个城市2000—2021年城市研发要素投入与产出的科技创新数据集,使用随机前沿法(SFA)和数据包络法(DEA)二分类测算城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并比较测算结果的相对有效性,体现研发时滞的随机前沿结果具有代表性。以收敛分析检验创新效率的时序趋势,采用Dagum基尼系数计算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动态收敛特征,但收敛趋势存在地区差别,东部城市创新效率均衡化发展的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与创新成果在区域内部趋于集聚对应,省域内高层级城市创新效率占优态势也在加强。由此得出效率改进是促进科学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式,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研发要素顺畅流动,实施创新资源区域均等化配置的促进政策,才能不断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差异性,以便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给出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基本原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出投入总量、投入强度、新产品产出、知识产出和绿色产出五大综合评价因子,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β绝对收敛法对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在2002—2011年间整体上处于增长状态,创新效率的整体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起阻滞作用,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各省级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呈现从东北、东部、中部到西部由强到弱的梯度分布,而且β绝对收敛检验表明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在地区间不存在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珠江西岸物流产业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对2010-2019年珠江西岸的剔除环境影响因素后的物流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物流产业相关科技创新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对珠江西岸物流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珠江西岸各城市的物流产业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物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主要是规模效率低造成的,规模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环境因素来看,政府支持与信息服务投入对珠江西岸物流效率的影响较大;基础物流环节的科技创新未发挥对物流效率的促进作用,不同城市的科技创新效应存在差异。最后,基于珠江西岸的实际情况以及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提高区域协同水平,推进珠江西岸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大信息服务业的投入,提高珠江西岸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物流业;有选择地加大物流业的科技创新要素投入等四点物流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以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单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力投入双门槛效应:从研发资金投入来看,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从研发人力投入来看,在低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中等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明显;在高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阿尔蒙法的滞后期模型,采用DEA分析中的BCC模型分析我国科技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率.从投入产出效率、科技投入规模以及规模报酬三个角度对我国30个省市的科研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将我国各省市技术进步水平分成五个层次,分析不同层次的省份科技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特点、优势劣势及可行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绿色金融资源被投入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进而从全国、省际和区域层面对二者进行了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效率均较低,但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而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在静态水平还是在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即从静态来看,呈现高水平-低效率和低水平-高效率的分布特征。从动态变动趋势看,部分省域和地区则表现出水平上升-效率下降的态势。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只顾一味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而有些省份和区域则表现为绿色金融资源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ArcGIS可视化工具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GMM动态面板模型检验绿色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时序上呈现"低效率大差异"向"高效率小差异"的时间演进趋势,省域"高效率"省份占比逐渐增大;空间上呈现"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和"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T型绿色创新格局基本形成,省域"低效率"省份主要来自中、西部;研发强度、产业规模和劳动者素质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也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政府支持、市场竞争均与绿色创新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我国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熊彼特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发展周期理论,根据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过程和经济发展内部层次结构,建立反映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合成分类指数和综合指数,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5~2014年我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进行测度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最终产出是通过较低的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效率获得的,其中掺杂了非科技因素;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中间产出整体质量较差,造成科技创新效率更低;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规模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U字形关系,科技创新中间产出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绿色金融资源被投入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进而从全国、省际和区域层面对二者进行了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效率均较低,但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而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在静态水平还是在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即从静态来看,呈现高水平-低效率和低水平-高效率的分布特征。从动态变动趋势看,部分省域和地区则表现出水平上升-效率下降的态势。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只顾一味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而有些省份和区域则表现为绿色金融资源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建立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省份没有充分利用或低效率利用其创新投入,并且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未必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