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建新  王毅 《科研管理》2013,34(8):68-74
本文采用"建立理论的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文档资料、直接观察等方式收集案例资料,并进行三角验证。我国电视机产业所有企业都选择了同样的技术追赶路径,即从引进国外成熟期产品制造技术起步追赶,属于典型的单路径模式。我国通信设备产业技术追赶的初始期,在引进国外设备、引进生产线的同时,国内企业、研究院所(后转制为企业)较早进行自主产品开发(模仿创新);形成了从自主开发高端产品切入追赶、从自主开发低端产品起步追赶、从引进高端产品生产线起步追赶等多种追赶路径同时并存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多路径"模式。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两个典型产业的技术追赶绩效进行衡量:1)产业内主要企业的专利数量;2)业内专家、研究学者的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认为:通信设备产业的技术追赶绩效明显高于电视机产业。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的主要发现是:在产业技术变革快、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能力基础差的情景下,相对于"单路径"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多路径"模式能带来更高的产业技术追赶绩效。这一理论命题弥补了"特定顺序"和"技术跳跃"两种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后发国家消费电子企业核心关键件技术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兵  朱方伟  张坚志 《预测》2010,29(1):1-7
在消费电子产业,核心关键件技术位于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的中端,因此在后发国家企业的产业技术追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为此在对核心关键件技术系统解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对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追赶作用,并以此为依据选取华松公司系统阐释了后发国家消费电子企业核心关键件技术的发展路径,认为核心关键件技术的发展在已有技术轨道上需经历从制造技术、架构技术到部件技术的逆向追赶,而在技术轨道的变迁阶段,能否以逆向追赶为基础快速切入基础技术的应用开发是实现下一代核心关键件技术突破式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方伟  于淼  孙秀霞 《科研管理》2013,34(6):152-160
由于技术学习方式升级的缓慢性与技术和市场追赶的非同步性,我国汽车产业的合资历程始终无法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初始目标。为实现技术的实质性引进,近期国内的汽车合资企业纷纷推出了全新的合资自主品牌产品与相应的产品开发模式。这种"合资自主开发模式"究竟会如何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研究通过对三个汽车合资自主品牌产品开发案例的探索性研究,探讨了依托合资自主开发模式推进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进程的作用路径。基于多案例对比分析,识别出合资自主创新模式实施的关键点,为我国汽车企业的实质性技术获取与自主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新兴市场技术后发国追赶情境的视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代表性赶超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发展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赶超路径找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战略、赶超路径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互相演化的观点,由此得出后发追赶情境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国家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形成过程是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的过程,技术赶超战略与赶超路径以技术能力为基础存在多种选择,没有统一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5.
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后发国家自主品牌轿车制造企业,通过对其技术能力的成长比较, 探讨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路径。在基于汽车产业的模块化特点和技术能力的知识本质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是模块化知识系统的成长,并界定了汽车模块系统中的系统知识、模块知识和关键模块。通过对后发国家自主品牌轿车制造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内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进行比较,总结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路径,指出系统知识对于模块知识的时序优先成长。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美国、英国、日本3个国家1890—1992年和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巴西、墨西哥等10个国家1975—2005年的技术创新、纯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改进,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进行了测度,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开发"三阶段最优技术追赶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日本作为技术后发国成功实现追赶的典范,严格遵循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开发"三阶段技术追赶路径。亚太、拉美等诸多新兴经济体至今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与其没有遵循三阶段技术追赶路径有关。中国对于技术后发优势的利用较为不足,应当以促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推进技术创新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复杂产品系统追赶路径的选择对后发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通过对比分析中国高铁,核电和航空三大复杂产品系统领域的追赶路径,总结出中国复杂产品系统实现成功追赶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实际产业困境给出具体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复杂产品系统领域的追赶需要同时考虑技术、市场、用户、互补企业、政府等关键要素的影响;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要重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融合;用户应主导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产品进行商业化的应用指导和支持;政府的干预和协调是后发国家实现复杂产品系统成功追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我国曾希望通过"市场换技术"来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结果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往复,而没有较多地实现自主创新。可见我们还没有搞明白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本文考察分析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认为关键技术靠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市场-企业-企业家的创新模式,引进模仿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业提升模式,政府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快速形成,这四点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的主要特点。认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较早改革开放的体制背景,毗邻港澳及外资较早较多进入的影响,以及移民城市的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9.
首先梳理了自主技术体系的内涵特征,基于自主技术体系建设问题和成因分析,探究了知识体系与技术体系融合的国家自主技术体系建设路径,以及创新战略和技术能力结合的企业自主技术体系建设路径,最后从国家、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传统技术路径图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应对不确定环境具有显著优势的情景分析与传统描绘产业系统发展愿景的技术路径图进行整合,构建了技术路径图开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情景分析相联结的结构框架,以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和演变趋势。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产业的演化环境、产业价值链、产业创新链、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及产业政策干预等多维度情景进行了分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于多情景的产业技术路径规划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velops a history-friendly model of the process of catch-up by Chinese firms 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t aims to explain how the sectoral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segmented markets and generational technological change facilitated the catch-up of domestic firms with respect to foreign multinationals. Segmented markets provided a nurturing environment in peripheral markets for the survival of domestic firms starting with low level capabilities in their infant stage. Generational technological change opened windows of opportunities for domestic firms to catch-up with foreign multinationals in new product segments. Segmented markets and generational technological change allowed domestic firms to leverage their initial advantages in peripheral markets to catch-up in core markets. Counterfactual simulations highlight that the process of catch-up was facilitated by relatedness across technological generation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catch-up and industry evolution by illustrat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market regimes in the process of catching-up.  相似文献   

12.
双元性对后发企业追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次序双元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机制仍不清楚。慈星1988~2018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可根据行业技术变革性质开展不同的组织学习,技术范式发生转变的根本性变革期以探索性学习为主导,可由独立的自治机构负责,技术范式趋于稳定的收敛性变革期则以利用性为主导,可在主流机构内完成,同时随着追赶技术难度的增加,企业研发团队由轻量级升级为重量级。技术变革性质、组织学习类型与企业内部要素三者之间的动态匹配,使后发企业有节奏地在探索与利用之间进行转换,形成了次序双元,进而实现了对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追赶。本文研究结论对技术追赶和双元学习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Qing Mu 《Research Policy》2005,34(6):759-78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rowth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 China. We apply a modified version of Lee and Lim's [Lee, K., Lim, C., 2001. The technological regimes, catch-up and leapfrogging: 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ndustries. Research Policy, vol. 30.] model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catching-up. Using the three cases of the Shanghai Bell, the CIT-led R&D consortium, and indigenous companies such as Huawei, we analyze how the catching-up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occurred. We find that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atch-up are the strategy of “trading market for technology,” the knowledge diffusion from Shanghai Bell both to the R&D consortium and to Huawei, and industrial promotion by the government. As a condition for successful catch-up,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echnological regime of the telephone switches is featured by a more predictabl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and a lower cumulativeness. These conditions and strategies helped the Chinese firms to achieve a stage-skipping catch-up, namely, by skipping the stage of analogue electronic switches to jump to digital electronic switches.  相似文献   

14.
对外直接投资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企业国际化及后发企业追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以跨国公司理论和后发企业追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研发强度和制度质量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研发强度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制度质量越高,对外直接投资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且对研发强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olicy》2019,48(7):1694-1713
Building on Lee and Malerba’s (2017) framework, we explore how leading firms in Brazil’s forestry and pulp industry responded to windows of opportunity, in learning terms, shaping an early entry into path-creation technological catch-up, shifting that industry into a globally leading position. Drawing on an in-depth inductive study based on 50 years of evidence, a 10-year fieldwork in large firms, and on a novel approach to micro-level external and internal absorptive capacity (AC), as empirically observable external and internal learning mechanisms (LMs) underlying firms’ innovative capability accumulation (technological catch-up), we find that: (1) firms responded to changing windows of opportunity by developing dual AC through the intensity and the manner of use of multiple LMs across the emergence, gradual catch-up, and forging-ahead phases of the path-creation process; (2) however, there were variations within and across firms in the effectiveness with which they developed their dual AC over these phases, leading to a non-homogenous technological catch-up: while some firms reached a world-leading capability level, others became fast-followers. We contribute to deepening and refi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ical catch-up through robust empirical insights on how the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windows of opportunity and variation in the micro-level dual AC development’s effectiveness helps to explain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firms’ technological catch-up. We also provide a basis to further the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catch-up and its learning processes, particularly in natural resources-rich industries in resource-rich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科研管理》2022,43(7):135-143
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是后发追赶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主导策略,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策略如何选择与平衡的难题。本文通过海天塑机集团2001~2017年在全电动注塑机技术领域追赶的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动态过程中,主导追赶策略经历了从核心技术到互补资产再到二者并重的演化;从组织双元视角看,在该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从探索与利用序列交替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向探索与利用共时进行的双元型平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后发企业从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机制,同时深化了我们对后发追赶动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技术能力提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选择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进行了一手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研究扩展了针对中国技术制造业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认识,并对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结论是: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而言,外部联系尚未成为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方式,企业的创新模式较封闭;内部的研究开发和正式的研发合作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来源;企业规模也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当后发企业由追赶向领先转型时,核心技术能力构建成为主要议题.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实证分析,从总体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2个维度考察后发企业转型期的技术追赶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大关键电信技术领域内,华为已经基本实现总体技术追赶,但在核心技术上发力较晚,尚未完全达到领先.另外,华为在新兴领域的技术追赶绩效要优于传统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