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能缩小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找出符合国情与客观规律的区域经济战略思路,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经济区划和区域经济综合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再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转变.运用集聚经济理论,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分析了其产业集聚效应及其变化.最后,就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落,推动欠发达地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发展产业簇群增强西部地区竞争力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荣仲  祝建军  蒲云 《软科学》2005,19(1):67-70,77
产业簇群在欧美等一些国家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且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此,作者从产业簇群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着手,对发展产业簇群增强西部地区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西部地区发展产业簇群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整和VEC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数量正相关、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经济增长数量和增长质量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分工与协作理论、协同理论、共生理论是中国省级毗邻地区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省级毗邻地区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的建设应以动力机制、组织机制、整合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没有与沿海地区同步发展.按照古典增长理论的解释:资本报酬具有递减的性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的资本投入比不发达地区大,其资本报酬的增长速度要小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资本报酬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在足够长的时期内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赶上发达地区.本文结合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惯性两方面的地区差异性对我国经济增长趋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以全球视角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动力。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理,并采用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不同区域中,人工智能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东北、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较小;在人工智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效应中,资本形成累积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传导效果明显,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传导效果不明显。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鼓励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落后的西部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缩小地区差距,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并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着眼于政府职能这一视角,首先回顾理论经济对政府作用的论述,然后介绍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政府援助的经验,最后提出对我国未来地区发展政策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代谢循环视角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雄合  孙才志  王泽宇 《资源科学》2014,36(12):2647-2656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布格局。其中强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天津市;中等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大连市、盘锦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较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潍坊市、日照市;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滨州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文红  王沛 《软科学》2011,25(3):65-69
运用经济发展理论和企业家理论,分析了创新努力、企业家资本与地区经济绩效的关系以及创新努力通过科技成果和企业家资本这两个中介因素积极影响经济绩效的模型。通过中国16个省74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在中国背景下企业家资本在发挥新知识经济效用过程中充当的重要作用。结论表明:科技成果通过企业家资本对经济绩效进行影响。因此,单纯鼓励专注于创新并不能保证一个地区的经济绩效,政策制定者还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创业性行为的环境,创造有利于形成企业家资本的无形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合作经济生存空间广阔。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阿荣旗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相应的产业组织形式去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这个重任。文章在有关合作社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对阿荣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深刻地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质及规律。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并在民族地区取得了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13.
华怡婷  石宝峰 《预测》2023,(3):90-96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厘清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2007—2017年30个省的年份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绿色金融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是一致的。其次,选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外溢性,发现绿色金融对其他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影响,证实了空间外溢性的存在。再次,进行了地区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均不显著,但在西部地区显著为正。最后,本文进行了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结合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应继续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总部经济与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部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它的发展既会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在介绍总部经济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总部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发展总部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社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0引言 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世界的物质型经济渐趋衰退,信息型经济迅猛崛起,随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了对信息经济的测度研究.国家科委于1986年对我国的信息经济进行了首次,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测度分析[1].之后,北京、上海、江苏、吉林和湖北等少数省、市也对本地区的信息经济进行了测度.现在,信息经济的宏观测度,已经成为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的定量研究方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准.所以,对一个地区进行信息化指数测度研究,这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促进该地区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1986-2005年),运用有关面板数据协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较之西部地区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三个角度,通过理论分析深刻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经济逻辑,并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研究结果为加强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西部实施技术追赶战略客观现实性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有关技术进步的经济理论对技术进步范式的解释,着重从技术进入机会和技术进入的成本,以及技术周期的成本变化的理论研究出发,对西部地区及其企业的四种技术进入方式及其追赶模式的战略选择进行了经济分析和描述,试图从定性的理论模式分析中,对西部的未来的技术优势的形成和发展的机会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地区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宏  郝晋珉  郭力娜  高红梅 《资源科学》2010,32(11):2145-2151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方法研究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要素与产出的空间集聚状况,并依据不均衡发展理论构建其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黄淮海地区产业发展经济投入和产出而言,该地区人口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则表现出比较分散性;由于土地具有固定性和基础承载属性,土地空间配置的分散性必然导致其它生产要素不能按照最优方式进行配置,进而导致区域产业发展的低效性。鉴于国外发展经验和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该区域非农经济建设进入大力发展大都市圈与都市带相结合的网状聚集发展阶段。依据点轴发展理论及黄淮海地区各市非农社会经济建设竞争力和主要交通状况分析,区域非农产业和用地在空间上呈现出"两横三纵四心"集聚发展模式,其它地区为农业生产和农地生态保护集聚发展区。本文构建黄淮海地区农业和非农产业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的实质就是为了加强区域内部地区间农业生产和非农经济建设的分工与协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减少经济建设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和缓解当前土地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为中部地区实现崛起以及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带来契机.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中部崛起.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关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中部地区不断崛起,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才能不断得到推进,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科学发展得以实现.在对科学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以及对金融危机下我国以及中部地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的基础上,对金融危机下中部地区实现崛起的战略路径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指出中部崛起的三大主要战略路径:(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部地区竞争性区域构建;(2)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扩大内需,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