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研究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介绍低碳经济概念及其提出的现实背景;其次研究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再次综述了国外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然后重点分析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技术创新瓶颈;最后针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强制度创新是保障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主要表现为创新政策不够完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市场化的解决方式,知识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等。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应健全低碳创新的制度体系,从财政、税收、产业等层面加强政策创新,利用市场机制,鼓励私人投资低碳技术领域,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消解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人与自然”或“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一共生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技术创新,就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视为一种经济过程.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类、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整合的共生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它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创新以及早期的适用技术创新,都有了质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真正表征和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关系,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过程,越来越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和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撑因素,其创新和应用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矛盾下,低碳技术创新在中国显得尤为迫切.市场、技术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动力因素对中国低碳技术创新有着较强的驱动作用,但面临着技术风险、市场失灵、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以及国际低碳技术转让障碍等一系列障碍.必须正视各种障碍,加速推进中国低碳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制度供给中,专利制度无疑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推动技术进步的有效办法。它以专有权为诱因,“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同技术创新一起携手走过了几个世纪。然而,专利制度为激励创新授予的独占权是否又会反过来阻碍创新呢?本文从专利制度本质属性着手分析,拟在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关系中寻求一种动态的协调,以适应于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需要。(一)历史与现实: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关系分析技术创新作为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经济活动,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企业创新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动态关系,阐述了技术创新风险、组织创新风险、管理创新风险、制度创新风险、产品创新风险、市场创新风险、服务创新风险这7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定性的系统分析方法来分析这些子系统风险产生的正负激励要素,重点分析了创新系统风险涌现的产生及其形成机理,为进一步制定风险防控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联盟是一种以知识技术关联为基础,以地理靠近为特征,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创新组织有机构成的生态群落。本文以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创新组织共生理论和组织生态学种群增长理论,研究产学研创新组织种群特征、种群行为过程及种群共生演化,通过对新竹科学工业园的调研考察,提出了产学研联盟的种群共生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优化发展需要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撑和推动.低碳技术是我国目前重点发展的创新方向之一,代表了未来先进技术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我国是否能够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碳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做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抚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异常严峻。通过对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所面临问题的剖析,提出倡导低碳消费、创新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推进碳汇建设、完善体制机制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徐广军 《软科学》2001,15(5):68-71
从理论上可以将制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类: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和技术—制度辩证论。简单地强调制度或技术决定论都会危害我国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兼顾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调发展的政策导向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区域创新系统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可持续发展思想普及的社会经济前景下,世界经济发展愈来愈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创新能力、潜力和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已成为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决策因素。本从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要素和创新对象角度出发,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 要由四部分构成: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前提;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制度创新-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区域形象及区域营销创新-区域创新系统的新内容。并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把区域创新系统的各主体要素和对象要素和对象要素有机结合的主要形式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低碳创新系统是面向低碳技术创新的由多个组成要素构成的国家创新网络体系,构建促进国家低碳技术进步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结构—功能框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构建国家低碳创新系统,选择加强低碳技术支撑、强化低碳制度保障、优化低碳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创新合作框架、夯实低碳创新的社会基础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但是关于两者之间动态关系的研究却较少。本研究利用计量方法分析北京1999-2016年的数据,发现创新能力和创新溢出对经济的影响都是正向的,且技术创新对经济的正向影响在技术出现的2年内缓慢增长,然后稳定在一定的比例,这种影响呈现6年一个小周期的特点。创新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0年以内都是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最后,文章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借鉴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测评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从科技资金投入、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整体科技创新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内部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企业科技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政府科技资金投入与金融机构的科技资金投入对科技创新效率无显著作用;反映科技转化能力的科企合作与校企合作均对科技创新效率为负向作用;科技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加快中山创新驱动发展的目的,运用相关创新理论,在对中山市域和所属镇区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提升中山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线索,通过剖析不同模式的区域创新体系,遵循创新体系动态变化的特征,得出现阶段中山构建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协同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庆瑞  谢章澍  杨志蓉 《科研管理》2006,27(4):116-120,129
本文在创新理论和协同学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海尔集团20年创新与发展历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协同动态性,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创新协同体现出技术创新主导型、制度创新主导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同主导型等三种模式及其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石油企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同时企业仍存在着生产集中度过低、冗员过多、科技开发实力增长慢等诸多问题,石油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为适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要求,科技创新已成为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科技创新首要在于观念创新,关键在于体制创新,此外还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和重视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石油企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加速技术产业化,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经济利益至上的技术创新观使技术创新的社会功能单一化,造成了技术创新行为的社会失范,因此必须接受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调适与整合。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谋求自然生态、经济效益、社会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共进。提出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社会认同性、制度化规范、社会创新系统等方面的社会整合,促进生态化技术创新社会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