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以与周光召先生30余年共事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为脉络,重温先生的独特人格魅力,以及先生对国家科技事业的赤子之情。从感叹先生的精神为时代树立了丰碑,到高度肯定先生为“两弹一星”、国家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发展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从重读先生的“科学精神七要点”,到引申出先生及笔者本人毕生都在恪守的科学精神。笔者和先生始终认为学术民主和自由争鸣是繁荣科学的唯一途径,学术宽容是唯物的科学态度,青年人才的成长是国家发展的未来,科学道德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笔者也寄希望通过全面感受光召先生的科学光芒,进而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寻求到启迪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学会》2010,(11):24-24
“我个人觉得,我们必须下大功夫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在科学界和大学中大大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先生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中对“钱学森之问”答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不得不抒发己见。两个月前,我读到天津市高校几位老师写的有关学术揭伪的文章。文章发人深省,也让人“百感交集”,笔者很想抒发己见。我们的老校长马寅初先生在1958年-1959年身处逆境时,“明知寡不敌众”,但也不得不挺身迎接“挑战”。正如马老所说,他这样做是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马老这种追求真理、无私无畏的“硬骨头”精神,不仅成了北大的一个重要的治学传统,而且成了中国学界向马老学习的重要方面——这就是“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这也是所有做学术的人(广而言之,一切学人)的一…  相似文献   

4.
遵循国际学术规范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经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工作过的著名人文学者张岱年先生和季羡琳先生.都曾表达过“北大的学术、中国的学术,一定要走向世界”的愿望.这也是中国学者共同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曾以诗言志“不因政治忘学术,不因学术忘政治”的张君劢先生,在中国宪政史上被誉为中国的宪政专家,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当代新儒学大师之称,前者基于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和宪政活动对中国宪政建设的影响,后者基于张君劢在中国当代学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的共识”不等于真理,更不是绝对真理。●科学是全民的共同事业,“官方”与“民间”,两个积极性要比一个积极性好。●学术繁荣,要靠学术争鸣,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学术打假,绝非人人打得。近来有两件事吸引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光明日报》2003年10月28日刊发了一篇叫“光明对话”的访谈录,标题是《从丛福奎迷信看加强无神论宣传》(下称《对话》),被访主人公由光彩夺目的三帧头像照展示得一目了然:科学舞台上的明星人物龚育之与何祚庥先生,和近年脱颖而出的“反伪斗士”方舟子先生。其二是方舟子先生状告《探索与争鸣》“刊…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提道:"学问之价值,在善疑,在求真,在创获.所谓研究精神者,归著于此点."梁启超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及的善疑、求真、创获的学术研究精神,实是学术界治学的最高准则.善疑是求真的前提,求真是善疑的结果,只有具有善疑和求真的研究精神才能够实现创获.我辈要继承这种纯粹的学术精神,为学问而学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锐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5):417-420,438
朱显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我国土壤侵蚀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05年,适逢朱老90寿辰之际,我们于6月24—25日召开了“庆贺朱显谟院士90华诞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学术研讨会”,系统总结了朱先生几十年来为推动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现再执笔撰写此文,进一步表达对朱先生的敬仰之情和对他90华诞的庆贺,更是希望能将朱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以激励更多有志于水土保持科学事业的青年学子踊跃肩负起自己艰巨而光荣的科学历史使命,努力开拓,不断进取!一少年立志跻身“农”门朱显谟先生于1915年12月4…  相似文献   

9.
拙作《检验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在贵刊2005年第5期上发表后,得到了舒父文.曲元春、向群等先生的响应,贵刊第6期刊发了三位先生的《物理学要走出历史误区》一文(以下简称“走出误区”一文),对拙作中的方案提出了异议:本人非常感谢三位先生的热情参与与真诚讨论,但也深感三位先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出现了较大偏差,特作相应说明,同时阐述本人对挑战相对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大学现在是全国著名高等学府,而在50年代初期“院系调整”以前,其学术声望更高,长期是屈指可数的极少几所享誉全国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在浙大的发展历程中,从1936年到1949年担任校长达13年之久的竺可桢先生可谓厥功至伟,公认为浙大学术事业的奠基人,浙大“求是”精神的典范,浙大的灵魂。而这13年是国难当头、内战不止的13年,竺先生究竟有何本事有何能耐有何“秘密武器”,能在如此动荡险恶的环境中将浙大办成全国著名大学?新近出版的《竺可桢全集》(1—4)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相似文献   

11.
林为干这种探索不止、努力不懈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他的学生王秉中说:"林先生的学术生命已经长达60年了,他在学术上的坚持让人动容;同时,他的成绩、他的努力,都说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  相似文献   

12.
刘旭青 《情报科学》2022,40(11):186-188
王知津先生主编的《英汉信息管理大词典》是信息管理领域第一部综合性词典。此书的出版体现了先生 “为人”的学术追求、“致用”的编撰理念、“开阔”的学科视野与“规范”的治学作风。先生深耕于信息管理领域,本 《词典》的出版必将津逮后学。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大学近日举行“纪念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会” ,35个单位 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和候外庐塑像揭幕仪式。侯外庐先生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教育家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西北大学校长。他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与会学者缅怀候先生的学术功绩、学术人格、治学方法、研究著述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会在西安举行@高立勋 @王百战  相似文献   

14.
《学会》2003,(1)
10月 16日至 17日 ,由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大连市科协承办的“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论坛”第三届研讨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发言。来自全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团体的 4 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在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去年“七一”讲话、今年“5 31”讲话精神的指导下进行 ,对科学精神的人文内涵 ;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他律的学术规范和自律的学术道德 …  相似文献   

15.
黄田青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 您好! 特别感谢贵刊严谨的办刊精神和编辑一丝不苟的审稿态度,深切领悟到了贵刊学术和研究的深度。坦白地说,此等气度在现在的态势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复审信函流露着的你们真诚的希望,鼓励着我们继续不断的学术研究。衷心地感谢你们。 恭祝编安 嘉兴学院图书馆 黄田青 2007-09-25 314001 浙江嘉兴市越秀南路56号  相似文献   

16.
杨玉圣先生撰文(学术正义与学术共同体——读贺卫方《周叶中教授事件及其他》, 2006.1.14,学术批评网。)指出: “周叶中教授事件几乎是再典型不过的学术不端案例”,但“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与既往的为抄袭案辩护一样,相当多的人始终为周叶中教授鸣冤叫屈,大有“正不压邪”之势;除了《中国青年报》和《中国经济时报》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继承优良传统.要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开放包容的胸怀.摒弃“门户之见”,强化交流合作,坚守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推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闲之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最早把休闲提升到文化层次的是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早在1983年他就指出,我国对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对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没有一门研究游戏的课程,没有开一门游戏专业,没有一个研究游戏的学者。他认为,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本刊开辟“休闲文化”栏目,拟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倡导休闲的科学化、艺术化,并推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本期刊登于光远先生的文章,以其博学多彩的精神世界把“闲”与“社会生产力”联系起来,见解独到,发人深思。我们热忱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学术型企业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学术型企业家”产生的背景着手,着重对“学术型企业家”的实质进行了探讨,提出兼备科学家创造力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新型创业者将更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观点,继而论述了学术型企业家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学术共同体的特征和善治基本要素的分析,将善治理论用于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从善治理论视角看,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动因主要包括:功利性的价值观导向;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学术研究精神、研究能力和学术规则意识;不合理的绩效考核与学术评价制度;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为实现学术场域中的善治,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应树立“善”的学术共同体愿景,加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学术道德培养,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和严格而长效的学术研究督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