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面对庞杂的信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决定其对信息的理解和取舍,影响其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本文在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开设相关课程、运用学校社团力量、发挥校园媒体优势和制定国家政策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颖 《科学中国人》2016,(5):120-121
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发展了重大转变,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由此诞生。新媒体的产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了新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受众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以及新媒体自身的匿名性和互动性特点,为受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受众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缺失、价值观的错位、人格扭曲等。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体界以及社会的关注,央视媒体作为中央媒体,其信息传播的内容对受众影响深远,因此,文章在阐述新媒体环境对受众生态影响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价值取向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快、网络功能全、娱乐性强、携带方便等特点,备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因为此,手机传递的多种信息渐进式地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生活、学习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当代大学生以手机为媒介信息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作了初步调查研究,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对当代大学生怎样合理、文明、科学地利用手机信息资源作较为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可塑性强,处在人生第一粒纽扣期,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的参与者、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大学生也参与其中,受典型人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特点,分析了典型人物的影响,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的传播方式不断更新,新的媒体出现了,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数字杂志、楼宇电视、博客播客等新兴媒体不断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这就既影响着大学生们接受信息的习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手段.作为一个新事物,新媒体拥有新的传播介质、更大的内容空间和新的传播模式,争相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力图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成因及对策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智库信息传播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为新媒体平台智库信息的推广,智库信息传播效率和影响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本研究借鉴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智库信息传播主体、智库信息传播环境各因素均正向影响智库信息传播意向,智库信息传播技术各因素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智库信息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比电脑更加普及的网络媒体和信息媒介,更是成为“90后”大学生使用网络、收集信息的主要媒介工具。手机媒体具有便携、简单直接、传播速度快、交互化等特点,这些特点更增加了手机逐渐在当代大学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可能性,而这一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普及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本文从正外部性的角度关注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了新传播格局下大学生存在的媒介素养问题、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以及探讨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6)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环境已经开始驾驭信息数据以及新媒体传播通信媒介,导致电视编导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市场逐渐被信息海洋如手机客户端,电脑终端等占据和更替,因此探讨编导的内在职业素养与未来职业规划变成了工作单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刘晓华 《现代情报》2017,37(12):126-130
[目的/意义]新媒体的移动性、社交性以及其时空的不断丰富和延展,激发着用户信息需求期望的变革和信息行为的演进。原有的机械式交互获取信息方式逐渐被情感式交互和智慧式交互所取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远的变革。[方法/过程]为了有效地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价值取向的变革趋势,本研究运用演绎归纳的方法挖掘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探究信息行为的新变化,并对其归总。[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呈现为多维度、立体化演进的态势,用户信息行为的价值取向趋于场景化的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处在复杂多变的大众传媒环境中,其知识习得和信息获取也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改变着他们的认知方式和信息接受习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大学生在大众传媒环境下,尤其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环境下认知方式和信息接受习惯的个性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才能提高大众传媒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的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思想开放,对一切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最鲜明、最深刻的。高校学生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实际,从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入手,认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新松  张焕 《现代情报》2013,33(3):61-65
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影响大学生信息接受的最重要媒介。作为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关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了解大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影响,对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大学生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信息爆炸带来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作模式,抓住机遇、化解危机,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蔡莉 《科教文汇》2014,(18):8-9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大学生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信息爆炸带来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作模式,抓住机遇、化解危机,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路玉 《科教文汇》2014,(24):6-7
改革的风潮将人们推向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那就是新媒体时代,它巨大的传播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的“双刃剑”效应。大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经十分熟悉,新媒体也间接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对策。新媒体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在思政教育道路上开辟的新机遇和契机。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风潮将人们推向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那就是新媒体时代,它巨大的传播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的"双刃剑"效应。大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经十分熟悉,新媒体也间接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对策。新媒体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在思政教育道路上开辟的新机遇和契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为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奠定基础,为精准、有效地干预智库信息传播效果核心要素,提高智 库信息传播效果,提升智库舆论引导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法初步选取智库信 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再借助模糊DEA方法剔除对综合绩效评价影响较小的指标,最终筛选出17 个评价指标作为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的评价依据。【结果/结论】数据表明智库信息、智库、智库用户、智库信息新媒体传 播平台等指标对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以强大的传播功能和现代化的技术优势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和影响问题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探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冯庆华 《内江科技》2018,(1):121-122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促使了新的文化形式快速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巨大的挑战。只有准确把握新媒体的实质,正确认识社会舆情,借鉴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全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才能将新媒体有机地结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