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佩君 《科教文汇》2013,(17):F0003-F0003
谈起国画人物画,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魏晋的顾恺之、初唐的吴道子和南宋的梁楷。特别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崇尚写意的审美基础。因此,传统的中国人物画所表现的是意象,故称为写意画,其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即似与不似之间。而根据用笔的精细和粗放的不同程度,又可分为_T笔、小写意和大写意。而到了近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较西方而言带有很强的写意性和装饰性。本文试从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来分析装饰性绘画语言的应用与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向南 《科教文汇》2009,(31):274-275
随着人们审美价值和审美倾向的变化,当代艺术家们在进行写意人物绘画过程中,开始有意寻找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笔墨语言及表达方式,以有利于感受的表现。同时,当代写意人物画被更加强烈地注入了个人的情感,人物的处理已经逐渐个性化。而融会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气韵依然是艺术家们应具有的素养。  相似文献   

4.
刁国强 《科教文汇》2011,(25):148-149
写意人物画以其独特的意象造型和笔墨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观意识规定着艺术形象与客观形象之间的"形似"程度。意象造型的前提是尊重客观对象,在此基础上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审美情趣出发,塑造出既类似客观生活形象,又高于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从而表达出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如何处理笔墨和造型的关系始终是制约写意人物画发展的瓶颈。在能熟练掌握"书写性笔墨"后,笔墨语言能否与具象人物合理融合,关键在于画家的造型水准及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设色方法,对色彩并置形式作了归纳;指出‘骨法用笔'的笔墨与‘随类赋彩'的设色都是归于‘气韵生动'这一前提,运用笔墨色传情达意的造型手段,色彩当然也就是写意的色彩一‘意象色彩”;同时认为传统人物画的设色追求也在于“气”——化万笔为一笔,在“随类赋彩”中以达“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6.
在此从古代服饰与中国人物画的关系入手,结合有关的书籍引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服饰在人物绘画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服饰与人物画二者的关系,将服饰视为文化现象的一种,依据人物画中的服饰纹样,将绘画与服饰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服饰与人物画的关系,阐述服饰艺术与绘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之间的某些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周萏 《知识窗》2012,(2X):10-11
线条是中国人物画的经脉和灵魂,是最简练的表现语言。中国人物画中的线条运用极为丰富,从其艺术发展的过程看,它经历了单一、拓展和创新的发展变化。深入研究中国人物画的线条在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各个主要时期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有助于把握中国画的发展态势,从而做到真正理解、传承和发展中国绘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人物画在造型上缺少个人形象特征,不标榜个人的价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肖像。传统人物画的焦点,不在个别人物的个性表现,而在人物代表的理想和价值,反映出的社会意识,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肖长生 《科教文汇》2009,(5):273-274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勤劳而勇敢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在世界雕塑史上,中国古代雕塑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独特的审美趣味。以意象造型为主的中国古代雕塑,特别注重其线条语言的表达。本文主要对汉代雕塑线条的审美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中国古代雕塑线条的特点。有意味的线条是中国古代雕塑同西方雕塑的主要区别之一。浪漫写意的汉代雕塑代表了我国雕塑史上写意的高峰,汉代雕塑的线条天然、粗犷、拙朴、灵动、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成为中国古代写意雕塑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08,(10):211-212
本文首先分析时代审美意识的三个特点:视觉化、评判标准多元化、大众化,然后了论述了时代审美意识特点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对于促进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娜 《科教文汇》2008,(24):255-255
二十世纪的中国人物画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徐悲鸿、蒋兆和开创的写实主义新画风。周思聪早期继承了二者的风格特征,用传统的笔墨语言直面现实生活;后期则用现代绘画语言切入当下现实生活,既融汇了西方现代构成艺术,同时又关注中国审美文化。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与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周思聪的艺术探索进行解读,近而能够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物画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侯振伟 《科教文汇》2008,(1):176-176
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观一直是围绕“形神”问题展开的。写“形”是为了传“神”,当然,要想更好的达到传神的目的,离不开物象的基本形似,所以我们首先要具备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在某些方面西方的一些造型观念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中国画要想真正创新,简单的对西方的造型方法进“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我们更要研究和继承传统人物画造型的大胆夸张、概括,不局限于形似的描绘形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展鹏 《知识窗》2013,(14):69-69
我国陶瓷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清代时已发展成熟,不仅题材广泛,有仕女、高士、神话人物、戏剧人物、寓意人物、历史人物、西洋人物、山水人物、婴戏人物等多种人物,而且绘画精细,有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品种。长期以来,人们虽然对陶瓷人物主体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是却忽略了对其辅助装饰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05,(5):62-62
孙瑞昌,男,1959年生于古城扬州,幼喜丹青。他八十年代早期师从昊门画派传人名人物画画家王锡麒先生习画,对昊门画派唐寅、仇英画风有习研。其擅长人物画、花乌画,作品秀逸清新、格趣高古、自创新意。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各种展览。现为江苏省扬州市美术家协会、扬州市花鸟画专业研究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绘画的写意性使人、社会、自然三者在绘画中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明代的绘画日趋文学化、移情化,也日益注重风格、形式、技巧。写意理论与实践在这一时期主要体现在对意趣、意韵方面的探讨,追求情景交融,笔墨趋向抽象和变化,形象追求不似之真、神似之能。  相似文献   

16.
汪志娟 《知识窗》2013,(3):78-78
绘画是陶瓷美术中较常见的一种装饰方法,其中,人物画是陶瓷绘画中难度最大的题材之一。常见的人物画有老相、美女、神仙和高士四种形式,他们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因此,为了表现出符合对象身份的形象和气韵,就需要仔细地推敲。  相似文献   

17.
昆曲作为中国戏曲的典范而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颇具古代文人写意性风格和气息的艺术特性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唐代工笔人物画焕烂备致的发展面貌的概述,突出了唐代绘画在社会繁荣的过程中,获得了重大发展,迈向了古代绘画艺术的颠峰,此时期工笔人物画题材广泛,构图能力很强,反映出艺术创作适应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是社会整体面貌的一个缩影,是现实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刘淑凤 《今日科苑》2009,(11):183-184
中国传统人物画,多以线造型,以形神兼备为上。 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内容,自古至今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是情感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的方式是神与形在绘画作品中的传递,从而使绘画作品中的人物传神而生动。  相似文献   

20.
刘丹丹 《科教文汇》2007,(8X):203-203
本文通过对唐代工笔人物画焕烂备致的发展面貌的概述,突出了唐代绘画在社会繁荣的过程中,获得了重大发展,迈向了古代绘画艺术的颠峰,此时期工笔人物画题材广泛,构图能力很强,反映出艺术创作适应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是社会整体面貌的一个缩影。是现实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