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进展及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内容变化和理论进展,从演变模式、驱动机制、模拟预测和优化调控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内容体系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趋势进行述评。本文旨在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系统梳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以期能对国内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地价空间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地价是一个具有时空性质的多维概念,随着土地市场的日渐发育,地价成为土地市场运作的重要信息和价值判断标准,而城市基准地价的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城市的地价水平和地价动态分布规律。与此同时,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点的地价信息能够分年度及时、准确的更新。因此,利用地价动态监测样点的地价信息,快速、及时的分析地价的空间结构特征、时空演变趋势成为当今土地管理中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住宅地价为研究对象,依托南京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土地市场交易数据,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统计学方法的支持下,建立了2001年-2004年南京市主城区住宅用地数字地价模型,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了整个区域的住宅地价空间演化趋势,从中观层面上,选取典型地价剖面研究了住宅地价的时间演化趋势,以期及时、准确的掌握城市的地价水平和地价动态分布规律,为政府调节土地市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价空间的计量经济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  金杰 《资源科学》2007,29(4):25-32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和土地利用优化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单一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再运用昆明市2001年~2005年土地出让交易的实际地价案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昆明市不同用途地价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影响地价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①不同用途的土地利用方式,地价空间变化各不相同;影响各类用途地价空间变化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离市中心距离; ②随着城镇土地有偿有限期制度的确立和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育,中国省会级单一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及其表现形式——地价空间分布,越来越接近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模式。但是,由于历史的沉淀和改革的不完善,中国城市地价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仍有相当多的不完善之处,需要通过深化土地和房地产管理改革来加以改进。本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及房地产管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保定市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曾磊  鲁奇  宗勇 《资源科学》2004,26(4):96-103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该文以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以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城市统计资料、城市土地利用图为研究基础,以GIS空间分析、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为研究手段对保定历史时期及近50年来的城市土地扩展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将保定市城市土地扩展的时间演变过程划分为2个主要历史时期和3个次要阶段,即1948年前的传统城市发展时期和1949年~2000年的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其中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又可进一步化分为3个次要阶段:1949年~1963年的跳跃式发展阶段,1963年~1981年的波动式发展阶段以及1981年~2000年的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并基于图层叠加对保定城市用地空间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城市用地扩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文简要讨论了其中最主要的3个驱动力:政策变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5.
邓淇中  张玲 《资源科学》2022,44(2):247-260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其水资源绿色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空间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是城镇化后期和人口减少趋势下面临的重要命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能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和促进国土空间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和途径等研究成果进展,提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的方向和主要任务。【结果】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从数量控制逐步向提质增效和优化布局转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时空演变主要集中在宅基地与工业用地减量化潜力测算和空间分异;人口流失和产业衰退造成了城市收缩和农村空心化,引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路径。【结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应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理论认知—减量化时空演变—减量化调控模式—减量化效应”为研究主线,完整、准确、全面剖析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加强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尺度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演变过程及空间差异研究,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模式总结和案例分析,深化多元效应分析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把握其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变规律,厘清其绿色技术创新关键影响因素,对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9—2019年中国市级数据,通过ArcGIS空间统计模型分析了市域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格局,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市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时序演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2009—2019年市级绿色技术创新总体格局呈显著空间自相关,并呈现持续增强趋势;局部格局呈显著的东西分异,热点区域以从东南沿海为中心分裂成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两个中心,冷点区域从关中平原城市群向中原城市群收缩。第二,关键影响因素中经济水平、科技支出、环境压力、互联网普及和贷款余额的重要性高于外资使用、高校数量、环境规制和科研人员,其中大部分影响因素同绿色技术创新呈非线性响应关系。第三,影响因素的时序演进反映了互联网普及、外资使用和环境规制的重要性在提升,而环境问题、贷款余额和环境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在下降,这表明市级绿色技术创新正逐步从环境压力和政府支持驱动转向市场竞争驱动。该研究旨在评价市级绿色技术创新时空...  相似文献   

8.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授权数作为创新产出的指标,运用Theil系数二阶分解的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地理探测器法,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了2005~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产出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5~2014年城市群创新产出的相对差异有减少的趋势且区域内部异质性作用明显;(2)人口加权的创新产出差异大于以GDP比重加权的差异,人口规模是影响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3)城市群创新产出空间上存在不均衡的集聚分布,总体呈现出“北冷南热,西冷东热”的空间相关性特征;(4)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水平逐渐成为影响长三角创新产出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价监测点配置的空间关联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超  吴群  钱畅 《资源科学》2011,33(4):698-703
城市地价过快上涨倍受关注,地价监测点反映地价信息的准确与全面性直接影响对地价变化水平的把握。已有研究是采用空间群点简化或分层抽样模式配置监测点,但太过强调监测点数量的控制与简化,忽略了地价分布的空间相关性与整体性。本文提出了城市地价监测点配置的空间关联模式,在挖掘城市地价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系统非对齐抽样"方法布设地价监测点,运用2008年南京市地价动态监测及基准地价更新研究中的住宅地价样点资料对本文设计的监测点模型进行检测,住宅地价监测点配置结果不仅能体现城市经济发展重点区域重点监测原则,而且可较为准确地掌控地价的水平与空间布局信息,提高地价监测数据质量的同时为地价下一步更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200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率呈上升态势,但效率不高,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空间自关联性,且局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表现为综合效率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纯技术效率总体空间格局变化显著,规模效率空间格局与综合效率趋于一致;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演变主要受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区位条件、土地市场化程度等6个因素影响,但各个因素在不同研究期的作用大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土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价格杠杆调控是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可及时掌握城市地价的变化动态,量化反映城市地价变化信息。以镇江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为例,在GIS支持下,探讨其建立方法,对地价区段的划分、地价监测点的选择、地价指数的编制等做了完善和细化。计算结果显示,镇江市商业用地地价指数自1998年到2002年,总趋势是稳中有升,各级升幅不等,以二级地地价升幅最大,为29%;六级地升幅最小,为7%。研究表明: ①地价监测点的选择和确定是该体系建立的关键步骤,合理运用城市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资料,是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的前提; ②体系建设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检索、查询、图形显示以及数据管理; 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技术规范》在技术准备、监测点设立、监测点资料整理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但也存在问题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块变化对比与地价验证的土地级别更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镇土地级别的形成是城镇长期发展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随着城镇的发展和各种因素的变化,土地级别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城镇土地级别需进行经常性的调整。但传统的土地定级方法工作量大,对大多数城镇来说因人力、物力、财力限制而难以采纳。实际上,城镇土地级别的变化主要是构成土地级别中的某些地块的变化,通过地块的变化测度从而可以调整土地级别。文章分析了基于地块变化与地价验证的土地级别更新原理,提出了地块变化对比与地价验证的土地级别更新方法,即在原有的土地级别基础上,通过划分地块并对地块条件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地块级别的变化,初步确定土地级别,通过地价验证进一步从微观上确定土地级别界线。文章以土地市场发育不太完善的广西县级城市——桂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经验证,调整后各级别的样点数都占到调整前原样点数的85%以上,说明利用地块变化对比划分的初步级别基本合理,并经样点地价验证微调土地级别界线后划分的土地级别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流转价格时空演化与宏观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挺  朱道林 《资源科学》2018,40(11):2202-2212
虽然近年来有关土地流转的研究频繁见诸报端,但至今对中国土地流转价格的基本情况仍缺少总体判断。为此,本文以2009年和2017年2期省域层面的土地流转价格数据为基础,采用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开展了全国土地流转价格时空演化及宏观分化机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土地流转价格较2009年整体上涨,但各省域之间的增幅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叠加区增幅较大,而东南沿海和西北腹地增幅较缓,京沪地区基本持平;土地流转价格在全国尺度上呈现出“东西向递减,南北向U型”的分布格局;土地流转价格在省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HH-LL”聚类结构,且随着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外溢作用进一步加强;宏观机制分析发现,中国省域间的土地流转价格分化主要受区位经济因素影响,随着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自然因素的作用在减小,而区位经济因素和人地资源禀赋因素的影响则进一步增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应遵循中国土地流转价格空间分化规律,避免盲目的价格攀比,并适时调控流转价格,抑制土地过度资本化。  相似文献   

14.
在RS与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SPOT5、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城市规划图等空间数据对长春市1900、1930、1954、1976、1990及2004年城市用地进行分类,引入信息熵、分形指数及空间插值模型研究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信息熵与分形特征,进一步研究其演变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逐渐升高(除1990年),各类城市用地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向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空间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块金方差(Nugget)与基台值(Sill)的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信息熵空间自相关减弱,城市土地利用均质性空间差异变大。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分形特征表明商业用地在城市中心集聚,而工业用地向城市边缘分散,1954年后城市土地利用表现出很强的分形性,表明城市发展过程的自组织特征。社会制度、城市交通、城市地价及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过程中信息熵与分形变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CA的城市扩展动态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城市扩展动态过程的模拟与预测可以为区域发展、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提供决策依据 .传统的各种城市模型不能完整地表示城市动态过程的时空信息和时空关系 ,通常将空间抽象为均质平原或简单功能区 ,将时间作为一个变量纳入方程 ,缺乏对城市动态系统的直接模拟 .细胞自动机 (CellularAutomat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 ,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 .本文将标准CA模型的四元组进行了扩展以满足GIS环境下的城市扩展动态模拟的要求 ,建立了土地持续利用动态模拟模型 .运用此模型对包头市城市扩展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模拟和对未来 1 5年城市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帚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市用地与水质表现显著正相关,它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绿化用地与CODMn、BOD5,优势度指数与DO都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而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至200m和3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1990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平台获取了北京地区90年代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数据,结合历史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及其它空间、属性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北京市1990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针对变化幅度最大的城镇用地运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分析90年代北京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区域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1990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为城乡居住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林地与耕地变化类型占土地利用图斑总数的5.5%以上。全区耕地面积减少93 749hm2,林地、园地面积增加了12 106hm2,居民点等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77 674hm2;北京地区10年来土地利用年变化速度达到0.95%。耕地以平均每年1.60%的速度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年变化率分别达到5.28%和2.86%;1990年~1995年间城镇用地重心转移方向为西北,1995年~2000年城镇用地重心转移为东南方向,城镇用地空间形态不规则程度逐渐降低;通过对影响城市用地扩展的城市人口、GDP因子的偏相关分析发现,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展的根本驱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土地利用多样化转变的外在驱动力,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及前期土地利用方式是这一转变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新乐  张树文  李颖  谢云峰  匡文慧 《资源科学》2008,30(10):1564-1570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反演长春市的地表温度,分析长春市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定量描述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地表温度特征,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组合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论如下:①长春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在城市热岛内部,地表温度差异也很显著;②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地表温度具有明显差异,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平均值排序为: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建筑>其他用地>公共设施>绿地>水域;③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影响城市热环境,随着500m×500m格网内所占面积比例的升高,不同用地类型的平均地表温度呈现出显著差异;④植被和水域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含有绿地或水域的格网,随着二者面积比的增加,地表温度逐渐降低,温度降低的过程可以用线性方程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