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先构建了企业创新的路径体系,将企业创新分为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知识和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综合绩效。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和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自主研发绩效显著,协同创新绩效不高;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降低了自主研发的弹性系数;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协调性不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自主研发、协同创新和非研发创新三种创新路径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引入交互项分析技术密度在两者影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与自主研发的交互作用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优于中低技术制造业;协同创新路径对国际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但中低技术制造业对协同创新与竞争力间关系的刺激作用更强;非研发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技术密度越高对非研发创新与竞争力间关系的刺激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3.
俞立平  王冰 《科研管理》2022,43(7):144-153
协同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和企业意义重大,基于Roth提出的市场设计理论的两个基本要素市场流畅度和市场厚度对宏观视角产业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市场流畅度和市场厚度的提高促使市场交易者的数量和交易的成果更加丰富、市场交易更加流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协同创新。因此,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在分析技术市场流畅度、厚度对协同创新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技术市场流畅度、厚度与企业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厚度不利于企业协同创新;技术市场流畅度能够促进企业协同创新;技术市场厚度对企业协同创新具有长期效果;技术市场流畅度对企业协同创新的短期效应显著;协同创新对市场流畅度的反馈效果大于市场厚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三角16个城市427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协同机制与协同环境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三个维度(战略联盟模式、研发外包模式、要素转移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协同机制的两个维度(成本利益分配机制、技术互补机制)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协同环境的两个维度(市场环境、宏观环境)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15-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110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索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协同配合对企业研发创新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显著激励效应,市场融资并未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能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创新。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阶段的企业,政府补助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而市场融资对下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同时,相对于国有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两者协同配合对非国有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创新激励与政府干预理论,并为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精准设计创新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9—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政府研发资助、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资助和企业研发投入均对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且创新绩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响应更迅速,但对政府研发资助的响应程度更大;创新绩效对政府研发资助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是先相互促进后相互抑制,杠杆效应与挤出效应先后发挥主导作用;各地区之间具有区域异质效应,各区域在响应方向、响应速度方面均具有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研究了不同地区自主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贡献;采用地区和时间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地区门槛效应;自主研发投入时间门槛效应明显,其弹性系数逐年提高;引进技术、购买国内技术、更新改造、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绩效总体不高,反映出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进技术二次开发水平不高、更新改造层次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产出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非期望产出效率模型测度了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对科技产出的贡献显著,资源利用率最高。协同创新对科技产出的弹性系数为负,资源利用率最低。地区间科技绩效并不均衡,东部地区科技绩效总体较高。在我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引进技术和购买国内技术是一种非期望产出。必须处理好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购买技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界定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认为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直接作用机制包括国家创新效应、政府创新驱动压力、集聚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间接作用机制包括研发资源带动效应和研发资源配置效应。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贡献显著,其弹性系数为0.368;产业创新速度同时存在研发经费的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员的门槛效应,高水平研发投入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更大,研发人员中等投入水平地区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最低;协同创新与研发人员投入绩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谢乔昕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79-1888
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以及规制俘获行为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研发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规制俘获负向调节环境规制对于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企业异质性方面,规制俘获对于重污染行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较弱企业环境规制与研发创新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相对更大;地区异质性方面,规制俘获对于位于规制俘获活跃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压力较小地区企业的环境规制与研发创新关系具有更大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技术距离是影响创新模式合理选择的前提。本文选取非线性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采用DEA方法计算Malmquist指数代表高技术产业技术距离并将其非线性门槛性质引入该模型,研究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关联和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以技术距离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着技术距离的降低(门槛值的升高)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正向效果;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以技术距离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且影响趋势随着技术距离的降低呈现出由负向到正向的转变。在技术距离较大时,应以自主研发作为创新绩效的提高的主要方式,随着技术距离的缩小转变为以自主研发为主、协同创新为辅的创新模式来提高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0~2012年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全面研究了技术来源的四种渠道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对技术创新产出的贡献最大,弹性系数为0.336,更新改造和技术引进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75、0.129,购买国内技术的作用并不显著。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具有明显的地区效应,二者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以更新改造为主。然后,本文又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了四种技术来源冲击下技术创新产出的动态变化,发现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菁菁 《软科学》2017,(5):38-42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辽宁省2010~2012年的企业面板数据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知识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企业R&D能力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非线性且存在"拐点",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该"拐点"的位置;企业规模、员工的培训强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战略开放程度和政府资金支持未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将工业技术进步依据来源细分为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包含技术消化吸收),并将二者纳入STIRPAT模型中的空间面板模型,分别研究两者对地区碳强度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结果发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有利于减少全国的碳强度;相对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更能减少区域碳强度;东部地区加强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强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德茗  谢葆生 《科研管理》2014,35(10):136-143
本文基于2000-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理工农医类高校RD投入、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模型结果表明,高校RD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均起到促进作用,且在地理空间、技术空间上存在溢出效应;技术邻居对本区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均产生正效应;但地理空间溢出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两方面产生相反作用,地理邻居RD投入促进本区域的专利创新,而因为新产品市场竞争的存在将对本区域的新产品创新产生负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京羽  刘中全  王颖婕 《科研管理》2020,41(10):105-113
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具有实体性质的创新联合体,有利于打破我国单一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提高企业等主体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投资风险,为重构我国松散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基础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本文基于博弈论构建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创新联合体的动力机制,得出预期合作效益与合作次数,对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是否愿意采取联合创新的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且创新联合体参与主体在合作研发中的对等投入有利于合作关系的稳定,为提高创新联合体组建水平和稳定参与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阶段DEA模型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品创新的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建立二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平板显示产业以及京东方、龙腾光电、天马数据3家平板显示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综合效率,无论是技术研发阶段还是成果转化阶段都很低,中国平板显示产业还处于低研发产出、低经济转化的阶段;(2)京东方、龙腾光电和天马数据虽然是我国平板显示产业中的领先企业,但是其创新效率不理想,创新过程中资金投入、人力资本等存在巨大的浪费,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外购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研发效率,并积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促进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8.
大量企业同时开展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活动以期实现两者的协同效应来提高企业绩效。然而,我国企业通过整合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来提高企业绩效的目标并没有实现。本文对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吸收能力在整合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提高企业绩效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286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存在互相抑制作用,且该作用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而提高。本文研究深化了对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关系的认识,为企业整合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的演进:二次创新和组织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京京  吴晓波 《科学学研究》2008,26(6):1310-1315
 本研究运用二次创新理论,分析了在集群演进的过程中,其内部企业创新过程、学习模式及学习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集群的形成、成长、成熟,集群内部企业的创新过程经历了由模仿创新、创造性模仿、改进型创新到后二次创新的演变;学习模式由适应性学习、维护性学习、发展性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进一步地,本研究指出了各学习模式所对应的学习方式,其中适应性学习以技术许可和干中学为主,维护性学习以顾客的反馈为主,发展性学习以反求工程为主,创造性学习以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和独立研发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