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式,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新组织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实现路径等发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是促进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协同创新中心机制体 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学术评价和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双重属性,选择美 国联邦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评价改革进行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 价整体逻辑框架,并提出了绩效评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深科技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最前沿。以深科技推进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不仅是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形成上海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国际影响力、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分析深科技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建设上海市科创中心重要性,深科技与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础性条件,深科技及产业布局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独特功能,并从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创新机制、人才政策和深科技发展战略对上海市建设科创中心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淮海工学院涉海队伍、学科、平台建设等在省内具有独特优势,牵头组建的"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已获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本文旨在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过程中,探索机制创新,力求为江苏海洋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协同是对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以高校为中心,配合政府、企业、其他行业等第三方机构的协同创新创业平台有利于发挥各方的专长和特色,为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最终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得以实现。分析了河南高校协同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优势作用,以及推动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中心良好运行的创新途径,以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素质,推动高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有效破解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解决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高校协同创新目标任务,从协同创新产出绩效、创新行为协同绩效、协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云模型,通过实例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处理模糊性、随机性信息,且能够满足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特点和建设需要,可为提升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协同创新的政策源起入手,以公共政策制定的渐进主义为分析视角,从经济、技术、制度等三个方面展开对中国协同创新政策方案可行性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引入美国合作研究中心政策,从资助模式、评价方法和建设规模三方面分析其借鉴意义,提出协同创新中心可采取小集体行为策略,并调整相关的运行机制、聘用机制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从要素协同的视角剖析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整体区域特征及现存问题,总结归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模式。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明显不均衡,尽管已在组织与制度设计、跨境科技创新协同、要素流动与共享、创新合作平台体系搭建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经验与模式,但仍然存在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产业科技创新协同程度不高、要素流动渠道不畅、主体动力不足且协同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协调机制、推进形成创新资源共享和开放机制、打造创新主体协同机制及建立协同创新资金保障机制等建议,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打破“三个地区、两种制度、三种语系”的创新要素流动障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组合模型,从投入资源配置和产出效率视角对27个江苏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期内的科研效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心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建议供主管部门、高校和协同创新中心借鉴,为建立科学规范竞争与退出机制提供参考,使得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有效合理配置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深化全面战略合作的新形势下,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共建中科院广东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需求迫切、意义重大。该服务中心定位于成为中科院创新资源服务广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网络型总部枢纽服务平台,通过汇聚中科院创新单元,协同联系广东重点部门或机构,加快构建覆盖广东全省的中科院广东科技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为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陈劲  吴庆前 《科研管理》2019,40(8):12-19
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别已经逐渐地不再被视为是古今之别、旧新之别,而是类型之别。基于四个自信,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对于探寻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对于帮助吸纳了更多东方智慧的第四代管理学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即从传统思维方式、传统理念与信仰、传统组织与制度、传统器物与科技等方面分析和发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和创新价值。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华传统思维方式引领着中国走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创新,走向“开放式全面创新”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理念和信仰方面,中华传统的人性论和人格境界说,可以对当代西方的管理理论和领导力理论带来突破和升华;在组织与制度方面,中华传统制度模式深刻地塑造了今日中国企业独特的“家庭、军队、学校”三位一体的组织发展定位,以及“效率、创新、幸福”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在器物与科技方面,中华传统器物与科技对今日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乃至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提供了许多创新要素。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共建"一带一路"也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共同愿景,为沿线国家深化互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中科院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自身科技创新工作特点,启动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其中包括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需求,凝练科教合作计划,推进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相关国家科研和学术机构的务实合作,为所在国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其科研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文章以中科院与斯里兰卡有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建"中斯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科教中心"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何郁冰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业是带有我国显著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占据独特国际优势的产业,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加大中医药研究力度的背景下,严重削弱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文章认为技术创新是改善中医药业发展格局,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阐述我国中医药业创新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2-2017年中国与78个国家(地区)制造业贸易的面板数据,从“量”和“质”层面实证考察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引入创新作为中介变量,解构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进口竞争总体上抑制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在二者的关系中发挥相应的中介作用;发达经济体的进口竞争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创新在“量”和“质”层面均不存在中介效应;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负向影响,创新在“量”的层面表现为部分中介,在“质”的层面表现为完全中介;转型经济体的进口竞争同样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负向影响,创新在“量”和“质”层面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华侨华人与中国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整合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推进涉侨重大问题协同攻关的过程中发现亟需建立一个真正方便政产学研用各方互动交流、共同研讨与公开并汇总各种研究成果的大规模网络平台媒介.分别从平台构建的意义、思路和内容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科学装置的集群化发展趋势及其协同创新效应,探讨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带动作用机理。以广东建设大科学中心为例,分析广东大科学中心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促进广东大科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带动全省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和创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国外产业创新的研究成果来探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特点和技术创新规律。作者从产品生命周期、市场条件、资源状况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轨迹与美国和日本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国情对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影响,建立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的三阶段创新模型,概括出各阶段市场发展和技术创新特点。最后,通过中国摩托车产业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0.
论创新经济下的联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郁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55-1563
创新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它在实现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型的同时,引发了政府公共管理从自上而下的官僚行政管理向多元参与、多层次协作的联合治理转变。本文旨在研究创新经济下联合治理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机制,考察创新经济对多维度联合治理的需求,重点分析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微观创新主体层面的联合治理是如何促进创新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并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管理制度转型提出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