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离不开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创业者等的调查,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在创新教育、科技创新体制、创业政策环境等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各阶段青年人才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次提出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链的思路,希望能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良性互动,可以极大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科技创新和金融的角度,对一些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进行研究,梳理了4种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互动的典型模式,分别为面向科技创新的金融创新模式、将金融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模式、利用闲置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模式、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融合发展模式。针对每一种模式给出相应范例城市,总结其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成功因素。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些典型模式的共性,及其对我国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邓琦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92-98
本文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的深圳与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作比较研究,剖析深圳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借鉴旧金山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段科技治理的思路,以期能为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跻身国际一流科技走廊给予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科创中心的案例、研究开发过程、管理经验和发展得失,得出建立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突破区域地理界限,通过多方协同促进的创新生态系统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并以科技先导性、产业带动性和经济辐射性作为自身发展特征,将便利的投资环境与产业的持续升级作为科创中心战略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最后确保制定以人为本的政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回归以来,澳门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水平研发成果逐步涌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典型的国际自由港以及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澳门与全球市场尤其是葡语国家具有历史的、广泛的联系,经济运行模式、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澳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也存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澳门应以大湾区穗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为战略定位,营造鼓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广东应进一步完善粤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携手澳门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内转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本文基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共同发展的战略要求,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大科学装置及科学仪器自主研制的布局发展和国际引领作用,综述了其科普功能的开发应用,讨论了大科学装置科普功能的开发在国际科创中心人文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大科学装置科普功能开发应用问题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内陆地区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基本态势,指出部分内陆地区大城市正在面临发展科创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初步具备孕育科创产业的科技资源与经济基础,但也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投入不足、缺少科创企业和创新配套服务机构等问题。提出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的机制与路径,即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形成以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创企业为龙头,以一流的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服务、融资机构为中介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并与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紧密互动以获得创新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提出在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投资、重复投资、经济金融化等现象,实现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佳 《今日科苑》2018,(7):80-84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将围绕解决创新供需匹配问题为核心,对标国际建设经验,增强创新要素流动性,提高创新要素效率。在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下,区域创新要素的流动性受到了抑制。房地产市场,作为企业微观层面、产业中观层面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承载物,对于创新要素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房地产调控为切入点,探究房地产调控对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积极意义,为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将京沪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综合水平的评价划分为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影响四个要素维度,选取了20个指标,通过综合指数、要素指数、具体指标构建了京沪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线性综合评价模型,比较分析了京沪深三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综合指数、要素指数及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沪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广州、深圳和东莞协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研究美国128号公路和101号公路的发展历史和成功因素,分析广州、深圳和东莞所具备的建设科技创新走廊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赋予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北京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建设。法治是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在要求和直接体现,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又起到改革和治理保障、规范各种关系的关键作用。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以法治为基础将国家政策与地方立法结合起来,明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地方立法定位,以推动中央战略决策法治化,实现北京科技法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中国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基础和短板,基于城市群视角,将中国三大城市群与国际三大湾区进行对比后发现,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中国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在经济增长性、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数量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经济发展质量、原创性能力、顶尖高校院所、企业的领先性水平和开放性的创新生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基于此,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卢锋  金骏彪 《学会》2016,(9):21-23
<正>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深刻变革对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上海市科技系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现实要求,也是上海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一、科技系统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的探  相似文献   

15.
"科创中国"与"双创"融合发展,既是适应当前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未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上海市杨浦区"科创中国"和"双创"融合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杨浦区目前已形成"科创中国"与"双创"自然融合、相互借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二者在融合方面还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融合机制不完善、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更好发挥科协特色资源优势、发展融合的平台类机构以及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以推动二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梳理和归纳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和发展研究,以旧金山湾区、伦敦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总结国内外著名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情况,发现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结构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助于推动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结合成渝地区现有的科技创新基础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成渝地区要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进一步健全合作创新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格局、培育重大原始创新、筑牢关键核心产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合作网络、聚集顶尖科创人才等。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发改委等正式出台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利用区位熵法对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信息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基于SWOT战略分析的基本框架,分析了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的内部运行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构建了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矩阵分析。利用AHP和Delphi法对关键影响要素指标进行了赋重和评分,对科创大走廊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就加强大走廊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前正处起步阶段。本文分析: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是保障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湾区治理的重要突破口;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湾区要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目前的社保政策的碎片化状况成为境外人才进入广东工作的后顾之忧,这一状况必须尽快改变;大湾区的建设有赖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但目前的客观现实与我们的良好愿望相距甚大;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湾区比较,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本文提出:在当下治理任务繁重复杂的情况下,要实现湾区建设的良好开局,首先必须重点抓好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港澳青年深度融入湾区内地和尽快构建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治理机制等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需要其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环境相协调。通过对上海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环境的协调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经济制度中持续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为解析型知识基础的发展提供了灵活的制度环境,对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非常有利。社会文化制度中的海派文化与白领文化对上海产业知识基础的发展以及科创中心的建设利弊共存。上海的组织规模、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知识基础类型是相匹配的,但外资经济本土化创新网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