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可变权系数的我国地区信息化测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因果  李新春 《情报杂志》2006,25(2):107-109
提出了一种主观权和客观权相结合的我国地区信息化水平测度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2年各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并对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国外部分国家和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侧重讨论了信息化水平测算的常用方法及优缺点,进而对我国各地区及与国外部分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测算方法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波 《情报杂志》2007,26(6):111-112
以国际社会对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和《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为切入点,分析了“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对我国信息化发展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十一五”我国信息化建设明确思路、确定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并用翔实的数据对江西省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其他省份信息化要素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江西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了信息化应重点发展的领域,为促进江西信息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通过CART决策树回归法对测度指标进行重要性筛选,形成农村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模型;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省份农村信息化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农村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模型预测准确率高,可以导向乡村振兴目标;对指标的公因子分析符合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特点,其中江苏、广东、浙江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领先,沿海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较好,各区域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呈现不平衡状态。最后提出发挥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偏远地区农村信息资源的投入,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环境方面因地制宜等启示和建议,以期为乡村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在分析现有有关信息化指数测量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方法和原则体系,并应用谝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典型传统行业-机械工业所属10个分行业进行了产业信息化水平的实证分析、测量、比较。研究结果对分析我国产业信息化进程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测度方法对其他产业信息化水平的研究分析工作也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都处与直线上升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我国不断将建设重心放在房屋、道路上,并增加对其的重视与投入,因此工程机械技术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而近年来各个工程企业为不断进步和发展,将信息化融入到工程机械技术发展中。介绍了工程机械技术的现状,利用具体的工程机械产品进行探讨,并对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亚君  张玉智 《现代情报》2009,29(10):86-88,91
文章建立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选择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总结吉林省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其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玲 《情报杂志》2007,26(6):113-114
对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个性与共性,阐述了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评价对象、评价周期、数理计算、定量输出四重结构及其四位一体的基本评价范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或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标志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对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针对教育信息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教育信息化各要素的动态性、灰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用灰色区间数表示教育信息化指标的概念,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对于 推进城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以2009-2019 年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熵值法、灰色预测模型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 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进而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 依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整体以及四大板块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加,但距离 高水平融合仍有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同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建议,旨在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构建了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丰富了城乡 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内容;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没有展开空间计量分析,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家信息化指标构建方案》,参考城市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算及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法和实践检验等方法,主要从小城镇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环境5个方面共选择21个指标构建小城镇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地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的外部性导致技术溢出,促使信息化对能源强度产生空间效应。本文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并基于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性与空间自相关性,研究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区)的能源强度和信息化水平,揭示了信息化水平对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机制。结果表明:①信息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地区空间集聚现象十分显著,中国30个省(市、区)之间相邻地区呈现出相似聚集的分布情况;②信息化水平、城镇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地区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③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某一地区的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升会促进该地区能源强度的降低,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每变动1%,空间效应使得本地区能源强度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1.396%。建议各地区重视信息化水平在降低地区能源强度的作用;构建信息化发展推动能源强度降低的政策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地区间合作交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内部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采用行为主体和关键特征分析法,提出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在国家信息化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并分析了政府、市场和第三方非赢利性组织在推动信息化方面的角色与分工.最后提出保障我国信息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姚维保 《情报科学》2005,23(12):1899-1902
国家信息能力缓慢增长以及各地区信息差距的拉大,严重影响了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针对我国信息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差距扩大的原因,提出了缩小信息差距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科研信息化的内容和国外发展进程的阐述,分析凝练了当前农业科研信息化发展三大态势:一是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推动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科研信息化成为农业科研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三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农业科研活动交互融合。进而提出了“十四五”农业科研信息化发展五项建议:一是完善科研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二是加速推进新一代科研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提升农业科研大数据汇聚与计算能力,四是重视科研信息化应用效果,五是加强复合型科研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2003-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以信息化发展指数(IDI)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获取型FDI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研发投入是长期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门槛值最高,中部地区门槛值最低且呈现集中趋势,西部地区门槛值跨度最大。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全国与西部地区的技术获取型FDI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且明显增强的趋势,东部地区呈现稳步增强的促进趋势且贡献率最高,中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正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波拉特法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随后利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农业信息化水平的4种信息因素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4种信息因素对农业产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湖南农业农村信息化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为例,对三农的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需求与资讯获取手段、农村网络、电话、电视、计算机等信息基础设施现状,以及近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特点与方式进行了剖析,同时指出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的合称,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交融,是相互促进与共同提高的关系,最后提出湖南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路径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