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交通大学多学科交叉研究基金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秉持需求指引、服务大局、激励创新、持续支持、特色发展、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搭建虚实结合的载体支撑平台、构建协同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等建设举措,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学科交叉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实践表明,学科交叉科研项目的组织应以内外因协同为先决条件,以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支撑条件,以汇聚优秀人才为关键核心,以创新管理机制为重要保障,进而切实解决人才资源缺乏、资金支持匮乏、配套机制障碍等困境。  相似文献   

2.
李哲  伍世英  许昌 《科技风》2023,(13):62-64+113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实践能力,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能力。对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多学科交叉、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和途径进行改进,定位轨道交通设备产业需求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如何全面融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环节,凸显轨道交通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专业为例,就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也能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背景,分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和难点,从跨专业的资源共享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师生团队、科研项目等方面阐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途径,为材料专业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和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学科会聚是大规模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对知识生产和科研组织将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哈佛大学威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使用文献计量、网络分析等方法,从知识角度对学科会聚的知识结构与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底层知识单元的共同、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系为重要基础,学科会聚呈现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工程科学学科群知识结构特征;学科会聚是从邻近知识领域逐渐扩展至遥远知识领域渐进过程,且学科群间的协同共进程度逐步增强。这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学科发展、有重点地开展基础研究等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学科交叉融合是推进科学研究重大成果、创新人才涌现和引领全球科技前沿发展的核心举措。该文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和作用,探索面向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融合思路,进而阐述以跨学科协同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措施,并进一步提出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沿科学中心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的治理理念、组织模式和管理体系,对其与我国共建的3所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到前沿科学中心的科研评审机制、经费支持机制以及科研软环境建设是科研人员最关注的方面.借鉴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经验,建议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前沿科学研究平台中,注重依托实体化组织模式引进顶尖人才参与建设,提供稳定的科研支撑保障并拓宽科研资助来源,强化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科交叉融合,营造协同创新的软环境,并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业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三十年,品种结构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因此加快提高我国农业装备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组织完成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是截止目前我国政策性支持农业装备行业科研开发资金最多的项目,也是科技部落实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建设的积极尝试。该项目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机工业创新,对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学科发展等都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快交叉学科建设 提升高等院校科研创新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学科即缘于科学发展的需要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支撑形成的学科体系,它既是科学内在逻辑矛盾的产物,又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开拓领域,发展创新,学科问的交叉支持作用巨大.通过论述交又学科的内涵和发展交叉学科的必然性,结合个案分析,探讨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模式和对策,将有助于高等院校加快交叉学科建设,提升科研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实践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卡文迪许实验室与各方的协同创新的情况。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成功,既有政府政策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更是其与各方协同创新的结果。其通过建立科技园和企业校园实验室推动了知识扩散和技术的有效转移及商品化,通过学科交叉合作促进了新学科领域的开发与应用,而其杰出的人才机制、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组织文化等则为其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形成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独特的创新机制。其合作与协同的成功经验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品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会聚、培养过程贯通融合、教科产多主体开放协同、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新走向。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创业优势办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入研究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规律,从培养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及为支撑育人目标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内江市科技局强化资金保障推进创新创业。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市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对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由受益财政给予企业一次性30万元奖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数据作为信息时代最基本、最活跃的科技资源,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基础支撑作用.拥有可靠、系统和积累丰厚的科学数据.就有可能把握更多的原始创新机会。当代科学技术突破频频诞生于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表明,科学技术正向着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方向发展,而学科交叉与渗透需要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息和数据的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凸现了科学数据及共享的战略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大学的协同创新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以任务为纽带的组织管理方式,突破学科间的壁垒,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人才、学科、科研等多方面优势,通过深度合作,实现"1+12"的科研突破。通过对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总结,分析构建协同创新体的导向、组织管理方式、创新要素以及其资源汇集方式,实证分析实现协同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近十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重点期刊文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2022年学科教育机构博士点培养方向作为支撑,运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并结合知识图谱,从科研、教育、技术应用三个视角出发,对数智时代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学科导向、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进行全面探究。研究发现,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正向着数智化研究领域发展,传统领域在处于深耕状态的同时也受到数智化的影响,不断与之融合并创新研究方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智化领域相关研究在当下发展迅速、相关人才需求量大;学科领域研究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总体呈现出交叉化、技术化、效能化、协同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等各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涌现,如何把中心办好引起高度重视.纵观国际国内的最新发展态势和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制订目标、研究问题、学科交叉、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使用仪器、锤炼团队等7个核心要素对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科技创新的主要环节,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浅析当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效的关键因素。提出以经营管理思想统筹组织科技创新工作;借助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板,加大资金支持和利益激励;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和领军人物的培养,增强人力资源的支撑力量;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学会》2021,(3)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学会联合体作为学会组织模式和工作制度上的重大创新,自成立以来,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更加需要学会联合体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在探索科技发展方向、集智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自身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以云南省为例,以依托区域经济优势和高校特色学科为出发点,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凝练科研团队研究方向,通过师生、学科、高校、企业四要素的有机融合,构建出适合地方特色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达到强化知识溢出效应和系统正效应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竞争力和高校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复杂产业,其发展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创新平台的支撑。本研究聚焦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首先从组织架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三方面剖析了中国原有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优化组织架构、设计创新链条、建立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顶层设计和机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将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公共科技金融资金规模、市场科技金融资金规模确定为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集合,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基于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运用协同学绝热消除法,识别出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是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由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