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凤茹  任金政 《资源科学》2023,(11):2183-2195
【目的】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是促进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厘清完全成本保险对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影响,对推进耕地质量稳步提升,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方法】基于2022年冀、鲁、豫、皖四省1719份农户调查数据,使用双栏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完全成本保险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影响。【结果】(1)参与完全成本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意愿和投资程度,保障水平具有更大的提升效果。(2)完全成本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户预期收入、增加农户信贷获取从而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3)完全成本保险对处于不同分位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影响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对投资水平处于70分位点农户的影响系数最大。相较于小农户,保障水平对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作用更强;与兼业户相比,对纯农户的影响更大;与风险规避型农户相比,对风险偏好型农户的效果更明显。【结论】应继续推广完全成本保险,充分发挥完全成本保险“保护伞”的作用,激发农户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王振华  李萌萌  王苍林 《资源科学》2020,42(11):2237-2250
具有跨期属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重要选择,农户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选择可能由于其收益的跨期属性有着独特的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秸秆还田为例构建了农户跨期技术采纳的理论决策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粮食主产省2271个地块的微观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产权性质及契约稳定性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权性质对农户跨期技术采纳有重要影响,农户自家地块技术采纳率比转入地块高25.11%;②产权性质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与耕地规模有关,耕地规模会降低土地转入对跨期技术选择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南方地区更为显著;③对转入土地而言,契约期限越长越有利于提升农户采纳跨期农业技术的概率。并且在契约期限的约束下,通过正规的流转平台签订流转契约的地块,跨期技术采纳率会有所提升。细分样本、考虑了选择偏误后发现相关结论仍然稳健。因此,加强农地可持续利用宣传、提升地权稳定性及交易规范性和提供农业补贴政策等是促进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天志  冯辉  陆迁 《资源科学》2023,(3):579-592
【目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基于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1268份玉米种植户调查问卷,运用随机前沿(SFA)模型测算农业生产效率后,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M)检验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利用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IPWRA)估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增收减贫的影响效应。【结果】(1)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考虑反事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生产效率比未采用农户高2.9%。(2)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减贫有着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人均家庭纯收入比未采用农户显著增加8.9%,进一步使用PSM不同匹配方法验证了该结果的有效性。(3)相比单一技术采用,农户联合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效率提升更高;相比甘肃和宁夏,陕西地区的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减贫效果更为显著。【结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政府应积极推广、激励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耕地保护的保数量、提质量、增效率、减贫困等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耕地休耕是实现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措施的重要举措。农户作为耕地休耕的直接执行者与受益主体,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有利于耕地休耕制度试点的稳妥推进。本文基于河北省邢台市农户调查数据,在农户类型划分基础上辨析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休耕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表明:邢台市农户兼业行为较为普遍,农户对耕地休耕的意愿较强,但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休耕意愿有所差异,且影响因素包括共同因素和差异性因素两类。共同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小麦库存是否充足及休耕补助核算方式满意度;纯农业型农户受抚养未成年数量、农业劳动力数量、其他收入比例及村干部态度等差异性因素影响,且抚养未成年数量影响程度最为显著;Ⅰ兼农业型农户休耕意愿受耕地质量、灌溉难易程度、所在村乡镇企业数量及村庄距离集镇远近等差异性因素影响;Ⅱ兼农业型农户休耕意愿的差异性影响因素包括非农务工收入比例、地块破碎度及灌溉难易程度;耕地是否转出是影响非农业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差异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毕雪昊  杨亚琼  邹伟 《资源科学》2022,44(12):2540-2551
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前提,社会化服务被认为是弥补由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起的耕地利用劳动短缺的有效手段。在耕地利用日渐面临劳动约束的压力之下,基于非农就业与社会化服务发展趋势分析二者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江苏省344个水稻种植农户样本,通过DEA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农户社会化服务购买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非农就业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有抑制作用,购买社会化服务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弱非农就业的负向影响;②购买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环节差异,其中,整地、育秧插秧、施肥等服务有利于效率提升,而其他环节的影响并不显著;③购买不同服务环节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不同,仅购买整地、病虫害防治和收割服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劳动力替代、资本替代、技术替代等效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改善要素配置、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具体表现。在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优化家庭劳动要素配置的同时要完善社会化服务市场,针对性激发不同服务环节技术要素活力,保障耕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曲朦  赵凯  周升强 《资源科学》2019,41(10):1911-1922
本文基于河南、宁夏两省873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利用DEA和Tobit模型,从测算农户小麦生产效率入手,分析了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期在现阶段农户不断分化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耕地流转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①耕地转入通过土地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小麦生产规模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耕地转出通过要素溢出正向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②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农户生计分化的调节作用下,耕地转入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减弱,耕地转出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③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倒U型”影响,在流转规模分别到达46.277亩和37.125亩之后,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由正转为负;耕地转出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表现为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耕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户非农技能培训,以及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取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和河北省蔚县西金河口村两个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地区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两地农户农业技术采用现状、农民自身农业技术传播、农户视角农业技术供给状况评价及农户农业技术的需求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发达地区农户对栽培新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需求强烈.农户采用农业技术主要受收益和市场风险的影响,采用技术的主动性、创新性强;而欠发达地区农户仍停留在对农药、化肥等传统农业技术产品的需求上,采用农业技术主要受资金的影响,采用技术的主动性差.  相似文献   

8.
胡杰  罗剑朝 《资源科学》2022,44(11):2178-2192
厘清金融排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对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本文利用陕西永寿县和宁夏西吉县2648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排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通过逐步回归法验证非农就业和农业资本投资在金融排斥与农地流转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金融排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金融排斥指数每增加1单位,农户农地转入概率下降4.71%,转出概率下降1.43%。②金融排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负向影响在不同排斥类型和农户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在金融排斥异质性方面,储蓄排斥、信贷排斥和保险排斥均会降低农户农地流转概率;在农户异质性方面,金融排斥对户主年龄在40~59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耕地规模在20亩以上的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负向影响更强。③金融排斥能通过抑制农户非农就业而降低其农地转出概率,同时也能通过抑制农户农业资本投资而降低其农地转入概率。本文结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农户金融排斥和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实证依据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对鄂东南地区775户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进而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岗地平原区的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普遍高于低山丘陵区,是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高-高集聚区域。(2)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在乡镇层面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家庭人均收入、耕地质量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耕地细碎化程度与农户相关特征变量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则呈"倒U"型关系。因此,应从加强耕地细碎化治理与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等方面提高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农户技术综合价值感知影响其技术采用倾向的综合测度模型,并利用甘肃省定西市338家农户的基础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存在以下特征:(1)对新农业技术普遍有较高的综合价值感知及采用倾向;(2)收益风险感知较高而健康风险感知很低,对技术收益不确定性的担忧与对技术潜在安全问题的漠视并存;(3)预期收益和健康风险感知分别从正向和负向作用于农户的技术综合价值感知;(4)预期收益和综合价值感知对农户的技术采用倾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成本感知和收益风险感知则对其采用倾向有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是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信贷约束引发的资本投入不足,生产要素配比不合理,以及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采用率低,是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使用甘肃张掖367户玉米种植户调研数据,在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对不同灌溉技术条件下农户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从农户信贷金额、利率和期限三个维度探析信贷约束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信贷约束对不同水平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节水灌溉技术对农户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金额约束和利率约束抑制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期限约束的影响则不显著;金额约束对生产效率较低农户的影响较大,而利率约束则对生产效率较高农户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赵凯 《资源科学》2019,41(4):740-752
本文根据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动态优化模型理论分析了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山东省549户农户1417块地块的样本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从家庭层面和地块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耕地经营总规模和地块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影响及其差异,以期为制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耕地经营总规模和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之间均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但上述关系因地块属性不同而呈现差异,自家地的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呈倒“U”型关系;而转入地的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呈“U”型关系。最后,提出政府应积极推进农地流转,促使农户耕地连片规模经营中应注意其适度性,以及加强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和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慧珍  侯现慧  靳亚亚 《资源科学》2023,(11):2196-2209
【目的】休耕政策是中国改善耕地质量、解决耕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探查其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层面的影响对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西北生态严重退化休耕政策试点区514份微观调查数据,首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评价休耕政策给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带来的影响,其次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耕地质量保护认知的中介效应以及休耕政策认知的调节效应。【结果】(1)休耕政策促进了农户施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以及回收地膜等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且对回收地膜的影响最大,而对施用商品有机肥影响最小。(2)休耕政策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存在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其中,直接和间接路径的影响分别为86.84%和13.16%,这表明休耕政策通过改善耕地质量和缓解经济约束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占主导地位。(3)休耕政策认知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异质性。当农户的休耕政策认知处于低水平时(均值减去一个标准差),其促进休耕政策影响耕地质量保护认知的作用并不显著;相反,随着农户的休耕政策认知的不断提升,其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主要包括土壤培肥行为和对弱质耕地的改造行为等,这些农业生产投入和经营行为都有利于耕地质量水平的提升。农地流转制度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重要创新,它是现阶段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关系的研究结果对完善耕地质量保护视角的农地流转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制度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效应、影响路径及发生机制等内在机理,采用湖南省13个地市的田野调研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农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初期阶段,农户在转入地上实施更少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但随着流转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和完善,转入地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会有所增加;家庭特征如人口数和地块特征如细碎化程度等对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有一定的影响效应;政府补贴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针对该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策建议:积极落实和推进农地流转制度建设和市场化建设进程;对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给予补贴或奖励;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的惩罚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谋求有效的农药减施政策已成为近年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农户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用有助于化学农药的减量使用。基于陕西省200户果农的微观数据,使用泊松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研究表明,补贴政策显著促进农户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技术效果认知及技术易用性也对农户技术采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苹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技术采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由此提出,政府应加强绿色防控技术补贴政策实施,保障农户技术采用的收益,并提高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6.
农户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志武  胡伦  陆迁 《资源科学》2018,40(4):797-808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风险特质的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需求异质性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求农户最优风险管理策略以及为构建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政策激励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利用甘肃省张掖甘州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示范区540份农户调查问卷,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 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降低干旱风险损失的功能,因此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随风险认知水平的提升而增加,而随风险偏好程度增加而减弱;② 农户风险认知、风险偏好交互决定了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即当农户感知到更大风险时,风险喜好型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显著低于风险厌恶型农户采用意愿;当农户属于风险喜好型时,风险认知较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显著高于风险认知较低农户采用意愿;③ 农户风险偏好通过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意愿,风险厌恶型农户随其风险认知水平的增加而对增加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变得更加强烈和显著;同时,研究也发现风险规避型农户并未因风险认知水平提升而提升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农户技术采纳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技术扩散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农业技术扩散模式能够影响技术剩余,从而为农户提供不同程度的技术采纳激励并决定其行为。以生猪良种技术为例,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社会网络、合作组织和生产合同3种技术扩散模式均能够直接或间接降低农户的技术生产和交易成本,由此成为促进农户采纳生猪良种技术的有效模式,该结论可为实证研究证实。因此,在促进农业技术采纳时,应结合技术属性选择适宜模式,并将能否提升技术收益、降低农户的技术生产和交易成本作为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流转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效率,满足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甘宁黄土高原区973户农户数据,从基础设施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5个方面刻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土地流转使得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这种总体效应主要由土地转入带来的规模效应贡献;②土地流转对基础设施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需求强度分别提高0.215、0.070、0.094和0.162;土地流转对农资供应服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为0.306;③土地转入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方向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一致,且影响强度大于总体强度;但土地转出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差异较大,且影响强度小于总体强度。提出减少政府供给农资供应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拓充社会化服务内容等政策建议,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19.
司瑞石  陆迁  张强强  梁虎 《资源科学》2018,40(9):1762-1772
土地流转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效率,满足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甘宁黄土高原区973户农户数据,从基础设施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5个方面刻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土地流转使得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这种总体效应主要由土地转入带来的规模效应贡献;② 土地流转对基础设施服务、技术管理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需求强度分别提高0.215、0.070、0.094和0.162;土地流转对农资供应服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为0.306;③ 土地转入对农户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方向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一致,且影响强度大于总体强度;但土地转出与土地流转影响的总体方向差异较大,且影响强度小于总体强度。提出减少政府供给农资供应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拓充社会化服务内容等政策建议,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20.
认知对行为响应作用的不一致性不仅对农户两型农业认知理论研究者是一个挑战,对两型农业政策制定者更是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户两型农业行为响应机制理论,构建了基于TPB的农户两型农业行为响应研究模型,并以农户行政分化特征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SEM分析。验证了农户两型农业认知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对行为响应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07、0.189、0.815;同时两型农业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响应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农户行政分化变量调节效应显著,两型农业认知对科技户与传统农户行为响应的作用机制不同,即认知对不同类型农户行为响应作用确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