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跨学科测度指标,对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收录的生物传感器等8个领域的无合作文章、国内合作文章和国际合作文章的跨学科指标进行了深入的计算、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跨学科指标仅与该领域的特点有关,而与领域文章的不同合作类型关系不大,科研论文合作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国际科研交流与学术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世界一体化、科技全球化下的必然要求。高校国际化水平测度和科研人员的国际合作绩效评价中经常使用国际合著论文指标。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将国际合著论文的国际化水平定义为论文在"生产—发表—利用"3个不同生命阶段中对科学领域产生的国际影响程度。通过对国际合著论文在3个生命阶段中的国际化水平测度,用TOPSIS法建立了国际合著论文国际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择1978~2007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发表的SSCI论文,通过对其数量与趋势、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学科分布、平均影响因子等指标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大陆SSCI论文发表具有如下特征:总量相对偏少,但数量逐年上升;高校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合作论文与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一样在经济与商业管理领域、心理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等.研究结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以Web of Science收录论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分析中国与英国在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状况。着重比较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印度的合作状况。评价论文影响力时,采用Loet Leydesdorff提出的综合影响指标(Integrated Impact Indicator:I3)。20世纪以来,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的国际合作产出呈指数性增长,主要合作伙伴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中英合作对于英国论文产量的贡献率快速增长,而对中国的贡献率则增长极为缓慢;中国在工程领域影响力增长显著,国际合作对于提升中国或英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均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德温特数据分析软件(Derwent Data Analyzer,DDA)和Excel数据分析工具,对SCIE数据库中2008—2017年共计23 279篇ESI中国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率、合作国家/地区、合作机构以及研究热点等多维度进行探讨,以期从中获取国际合作特征信息,推动高质量合著论文的产出,提升科研成果国际影响力。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产出与中国科技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合作对象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依托其优质科研资源,取长补短,提高论文质量。另外,从国际合作论文的研究热点可以得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是近期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评价中国农业大学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所取得的成果,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Web of Science)中数据为例,对2000-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科技合作产出、合作国家与地区、合作学科领域和合作论文的h指数及高被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水平,其中土壤、生态、农学及生物等偏重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发展效果显著,而偏应用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相对滞后;合作国家及地区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但以北美和欧洲为主,美、日、加仍是主要合作伙伴;论文数量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国际水平,特别是在追求SCI论文发表总量的同时,还需提高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采用地理学、生态学、科学计量学、统计学等研究分析方法,分别从全部论文和数学、材料科学和免疫学等三个学科的角度,对世界科学重心的空间迁移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继而重点分析比较了国际科学合作中十大主要国家、"金砖五国"与中国的国际科学合作格局的时空演变和趋势特征,并对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与地位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中国的国际科学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全球科学重心正随着论文总量的增长持续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转移,并主要集中于西欧、北美和东北亚;十大主要的国际科学论文发表国家亦是国际科学论文合作的主要推动者,相互合作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中国虽是最重要的国际论文新增长源,但仍不是国际公认的国际科学合作强国;建议中国进一步确立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战略观,并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国际科学合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SCI数据库中中国和印度农业科学方面的国际合著论文,从国际合著论文数量、国际合著论文篇均合著国家数、国际合著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国际合著网及国际合著论文的学科分布,比较了两国农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结果是,中国农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著论文自2000年开始超过印度,且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国际合著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印度;中国更注重加强已有的国际合著关系,印度更注重建立新的国际合著关系;中国农业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重点学科依次是食品科技、农艺学、土壤学,印度依次是农艺学、食品科技、多学科农学.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收录的、中国发表于2004-2008年的国际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论文在学科领域分布、国家分布、机构分布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过去5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所开展的国际合作的基本表现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环境领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强调的国际科技合作关键领域之一,该领域产出的国际合著论文是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状况的一种重要反映。本文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数据库(SC I-EXPANDED)收录的、中国2005-2009年在环境研究领域发表的国际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论文的生产能力、地域分布、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分布、发表期刊分布等方面的计量分析,系统地揭示了5年来我国在环境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整体表现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苏林伟  乔利利 《现代情报》2019,39(4):143-152
[目的/意义]探索国际合作下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情况及影响力水平。[方法/过程]以2008-2018年ESI中22个学科领域186 474篇高被引论文为基础研究数据,以高被引论文总数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样本国家/地区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技文献产出、产出影响力及合作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我国进入ESI学科所属高被引文献的国际合作情况及影响力特征。[结果/结论]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科研产出影响不同;国际合作强度与成果产出影响力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合作对我国大部分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部分学科领域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的总体影响力却低于我国自主研发高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12.
韩涛  谭晓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36-1140
 科技资源全球化流动与配置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全球范围掌控、调配科技资源的能力。基于SCI国际合著论文数据,综合应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国际合作整体发展态势、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倾向、优势和弱势学科国际合作地位差异、高质量成果国际合作依存性等四个角度分析中国2000年至2010年的国际合作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广泛地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国际合作的主导地位也在不断加强。然而,中国的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呈现出合作率与合作地位的奇异性,而且中国的高质量工作具有较高的国际依存性。  相似文献   

13.
中印科学合作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永正  梁立明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34-1640
选取SCI-E数据库中的1699篇中印合著论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印科学合作的发展进程,考察了中印科学合作的网络结构和中印科学合作的学科分布。结论是,中印科学合作可以分为起步、缓增和激增三个阶段;中印科学合作网络包含123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俄罗斯和德国是中印共同的最紧密合作伙伴。中印科学合作的主要领域是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在物理学领域,中国和印度更多地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其它国家主导的超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14.
J. Rigby  J. Edler 《Research Policy》2005,34(6):784-794
Although there is some general agreement that increasing levels of collaboration amongst academics produce research papers that receive more citations, and that larger numbers of citations often imply higher quality, the issue of collaboration and its effect upon research output remains a controversial area with a wide range of views of what role collaboration plays and its general implications for quality.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on within research networks. It considers the role of collabo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quality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interaction within research networks (collaboration) and the extent of variability of quality within those research networks. Twenty-two scientific networks from Austria are examined. The findings of the analysis are that increasing levels of collaboration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variability of quality within each network. The conclusion is therefore drawn that collabora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research network acts upon research quality qua peer review and that this peer review effect is inherent throughout the research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拟通过整合与集成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术思路和不同层次的项目群,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各研究领域协同合作能力,推进重大难点科学问题的解决。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平台中的论文数据,从学科交叉、研究内容与资助目标一致性两个维度对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了协同合作能力,但不同计划间的学科交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数理科学部牵头实施计划的学科集成程度相对较高,管理科学部则涉及的学科范围最广;(2)不同计划资助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资助目标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主题与研究目标相关性较强,但聚焦程度相对较差。总体上,重大研究计划的学科交叉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研究内容与资助目标一致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分学科探讨中国科研机构之国际表现——科学计量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永沣  周萍 《情报杂志》2012,31(4):70-75
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如何对研究机构及其科研产出进行有效的评价,是决策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以西班牙SCImago机构排名世界报告为数据源,探讨中国机构在健康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物理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国际合作、高质量论文、归一化引用影响在国际上的地位,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我国论文产量增长快,但是仍比不上发文排名前100名的机构中,所占机构数量绝对领先的美国;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表现突出的机构不多,与国际合作非常活跃的欧洲国家相差甚远;我国机构的高质量论文比和论文的引用影响与世界先进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机构在追求论文数量的同时,还应在各个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同时鼓励研究人员在高质量期刊上投稿,加强与高水平作者群的交流,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合作网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采用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中的论文数据,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等新兴科学计量学方法,对1978年至2007年中国科学计量学家在Scientometrics上发表的全部论文进行分析,绘制出中国科学计量学科学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图谱显示1996年之后,中国科学计量学界形成了以梁立明为核心的、稳定的国际科学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8.
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使其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各类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域。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分析了2000—2020年南极科学研究的中外发展态势和进程,明晰了近20年南极科学研究的热点及前沿研究领域,并对比分析了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南极开展科学研究的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南极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结果表明:①国际南极科学研究在地球科学(综合)、生态学和海洋学等学科领域发文量较高,而环境科学在南极研究的受关注程度呈不断提高态势;②美国在南极领域的发文量最多,远超其他国家。中国在南极科学研究中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合作密切;③近年国际南极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南大洋生物资源和碳循环,南极气候变化和海冰异常过程,南极地质演化和古环境,南极微生物资源开发以及南大洋水团及其动力学等;冰盖质量平衡、乔治王岛、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领域是近年南极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④中国在南极的科学研究相对侧重环境科学、微生物学和食品科技等领域,而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生态学和自然地理等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未来中国要加强与南极科考强国之间的合作,在学科交叉、边缘部分寻求突破,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