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联合学研机构推进科技合作,利用市场力量主导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主板装备制造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结构性权力(来源于企业的层级权威、网络中心性和资源掌控)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倒U形影响;进一步考察企业结构性权力的调节作用,发现企业层级权威和网络中心性会弱化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过度广化或过度深化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但企业资源掌控会强化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广度或深度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倒U形影响。文章基于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主导-从属关系拓展了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并将企业的结构性权力引入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效应分析框架,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情况的系统回顾与总结,以及对目前广东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架构、管理机构、政策保障和人才支撑等方面情况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广东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成效及其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健康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事件研究法,以广东省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参与产学研联盟对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成立在短期内对参与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但是统计不显著,即参与产学研战略联盟能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观点,目前并没有得到实际数据的支持.基于这一结果,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潘海生  蒙生儒 《预测》2023,(1):53-60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动态创新能力,动态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动态创新能力中介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3)研发水平负向调节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创新补助正向调节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优化产学研联盟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使用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并与其专利申请信息相匹配,探讨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效果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显著抑制了以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托宾Q值测度的市场绩效,即产学研合作同时抑制了企业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市场绩效,并且这一负面影响可以持续2~3年。其内在影响机理在于,尽管产学研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但却无法有效提升企业技术的商业价值,加之以产学研合作所耗费的机会成本,造成了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市场绩效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加以考察后发现,产学研合作广度显著抑制了企业市场绩效,合作深度则对市场绩效具有“U”型影响,说明只有进行较为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才可能真正促进企业市场绩效。本研究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全面评价产学研合作效果及影响机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进行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基本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想摸清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各方对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有关问题的态度和要求,及当前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具有内在动力的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社会机制提供依据。在分别对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科技人员的调查结果所作的初步分析中,已暴露出若干问题;进一步将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科技人员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了许多过去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得以解决。 1 技术创新的人才、组织、资金和激励政策问题   技术创新开发除了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开发人才之外,还要有充足的开发资金、完善的开发组织、有力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学研实践正逐步由合作迈向融合,越来越多企业配置形成以自身为主导、多元创新主体紧密联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然而,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产学研联盟组合配置行为和结果上存在明显不足。本研究从制度逻辑理论出发,剖析民营所有权性质影响产学研联盟组合多样性配置的规律,并考察了中国转型情境下“政府-市场”双元制度逻辑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来自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结果显示: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往往配置形成多样性较低的产学研联盟组合;企业所嵌入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越高、所获取的政府创新补助越多分别削弱了这种负向影响;而两者的共同作用未能进一步加强对这一负向影响的削弱效果。研究结论为促进和引领中国转型情境下民营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针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效应评价时由企业“自选择”带来的因果干涉问题,引入计量经济学中非参数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运用广东省部产学研计划的实证数据,研究探讨了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和未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绩效和企业特征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并;通过排除选择性偏倚与混杂偏倚,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企业获取专利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作为平滑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融资契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采用高科技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绿色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并检验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政府补贴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中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融资契约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差异化影响及动态性特征,即债权融资仅在成长期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股权融资在企业成熟期和蜕变期均表现出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关系;政府补贴对蜕变期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却在企业成熟期呈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在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具有阶段性及契约异质性的信号传递作用,该作用仅对成长期债权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对融资契约实施最优动态配置,以实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持续平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使用2003-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本文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显著提升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这表明管理层持股在技术创新实践中具有“激励相容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在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投资不足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难题。本文以第七次全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公司治理对民营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并探索这两者之间交互作用。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民营企业家政治关系、行会关系均对其研发投资强度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公司治理完备性对其研发投资强度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交互作用中,政治关系明显削弱股权集中度对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本研究提示了民营企在社会转型期的研发投资影响的部分规律,对提升民营企业的研发投资有较强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我国多数企业醉心于创新数量的累积而普遍缺乏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本文基于政治嵌入视角,考察民营企业如何在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间进行选择决策。采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民营企业数据,研究发现:拥有直接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策略性创新而排斥高质量的实质性创新,表明与政府“过度亲密”(亲而不清)的政企关系是企业创新的“诅咒”;拥有间接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对两类创新都有偏好,但更倾向于选择实质性创新,表明与政府“适度亲密”(即亲又清)的政企关系是企业创新的“福音”。民营企业的上述选择决策会受到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发展水平、企业与中央的行政层级距离的影响。本文从政企关系视角阐释了我国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不匹配问题,揭示了构建“亲”“清”新型政企关系对激发高质量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导民营企业进行正确的创新战略选择决策。  相似文献   

13.
史学智  阳镇 《科研管理》2021,42(4):147-157
规避与扭转微观企业的“脱实向虚”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背后动机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重点基于产业政策视角审视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主要动机是“投机套利”,且金融化对于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在区分四类金融资产后该结果依然成立;且企业在融资约束程度较弱的情境下挤出效应更为明显;(2)产业政策则可以显著弱化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体现为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挤出的“拦路虎”效应,并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行政管制两种路径发挥作用,且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下在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显著改善了金融化背景下非国有产权与高新技术行业下的企业创新活动。本文的研究为实体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以及政府基于产业政策等激励制度安排引导企业“脱虚向实”优化企业的创新环境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府环境审计的当期和下一期中,在下两期中表现并不显著。进一步探讨了上述正向影响的机制后发现,政府环境审计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融资约束机制来促进企业创新。最后,探讨了上述正向影响的异质性后发现,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中。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政府环境审计的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研究,在实践上为完善政府环境审计制度和推动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将信贷约束渠道纳入分析框架,运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政府采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行拓展研究。实证研究发现,政府采购通过有效缓解信贷约束,进而显著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即信贷约束发挥了重要中介作用。在运用工具变量弱化内生性问题,以及运用Norton方法重新处理交互项和替换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实证考察发现,对于面临更强信贷约束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政府采购促进其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更为突出。旨在进一步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政府采购促进创新的政策导向,增强政府采购缓解信贷约束的功能,在采购实施中兼顾效率和平衡。  相似文献   

16.
孙刚 《科学学研究》2018,36(2):249-263
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简称:“科技认定”)视为特定的政企创新联盟和科技资源分配机制,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年度专利申请量反映其创新绩效,重点分析了在不同政府治理和公司治理环境下获得“科技认定”资质对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获得“科技认定”资质后,民营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提高;且随着预期政府代理成本或公司代理成本的减少,“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改善外部政府治理和内部公司治理质量将显著优化“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环境。总体上,较之“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扶持之手”效应占主导。本研究指出,发挥“科技认定”政策的创新治理功能依赖社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内部创新资本有效利用。本文协调了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研究提供的不一致的经验证据,对厘清政府在构建普惠性创新治理环境体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展进涛  邵兴娟  徐萌 《科研管理》2019,40(4):103-111
政府创新补贴是一国扶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是促进农业企业的R&D投入杠杆效应而非形成补贴依赖,但补贴绩效如何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手工方式从涉农上市企业公开披露信息整理出的2012-2014年三年样本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R&D投资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涉农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显著,但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涉农企业的绩效增长短期对主营业务R&D投入会发生杠杆效应,但长期来看效应微弱,R&D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补贴依赖倾向。此外,涉农上市企业内部治理与经营水平也是影响政府补贴对R&D创新投入效率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从政府补贴的资助对象、方式和监管补贴用途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机制问题备受关注,既有文献多从政策和企业财务等角度展开研究,鲜有文献分析技术型企业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本文创新性地将董事长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经历作为技术型企业家的表征,基于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技术型企业家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技术型企业家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补贴强度和R&D投入强度促进了创新产出。进一步考察所有制因素,发现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型企业家不能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也无益于增加创新补贴,但提高了R&D投入强度;而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型企业家通过提高创新补贴和R&D投入强度进而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本文拓展了高阶理论和企业家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基于企业所有制异质性视角,开创性探索了制度因素作用于企业家个人特征对创新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影响机理。这些发现对完善企业创新支持政策和发挥技术型企业家创新引领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瑞乾  陈松  李炼 《科研管理》2019,40(8):198-205
专利数量和结构是表征企业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而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低质量专利泛滥的现象,企业迫切需要明确的专利组合战略,以有效提升企业的价值。本研究通过收集2012-2016年上海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专利拥有量,并选取托宾Q系数作为企业价值衡量指标,分析专利组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专利数量可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如果组合中发明专利的比例足够大,则提升组合中专利的数量可显著提升企业的价值;第二,不同创新程度的专利对企业的价值影响不同,创新度高的发明专利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为企业制订合理的专利组合战略、提升企业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政府制订差异化的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对于更好地实现中国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命令型环境规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大气十条”))为例,结合中国2011-2017年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以及三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是2011-2015年的整体效应还是2014-2017年逐年的动态效应,“大气十条”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都没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可知,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大气十条”的财政支持,但由于政策实施时间短,力度大,许多企业反而倾向于缴纳排污费或者减产来应对,并且企业不进行研发创新也可以维持自身的资产收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