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交流模式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鸿霞 《情报杂志》2007,26(11):80-82,86
对米哈依洛夫的广义科学交流系统模式、Shannon—Weave通讯模型、严怡民的信息交流栈模式、许志强的情报交流守门人模式、周文骏的文献交流过程循环模式、周庆山的文献传播过程基本结构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集中与辐射的传递模式、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系统模式、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传播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进行了评述。认为米哈依洛夫提出的广义科学交流系统模式能够更全面地解释非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现象和规律,并指导信息交流和科学情报工作的实践;而Shannon—Weave通讯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机器之间的信息互换,为基于计算机和Internet的现代信息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许志强  郭晓俊 《科教文汇》2008,(21):287-287
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技术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信息(情报)交流分为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两过程。在信息交流的模式中,米哈依洛夫情报交流派最为著名,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强调情报的社会性,对此,有必要认真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胡明 《情报杂志》1995,14(5):26-28
对我国严怡民等情报学理论体系与前苏联米哈依洛夫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严怡民理论体系与米氏理论体系的异同。前者结合我国情报工作、情报学的现状及情报学教育需要,纯理论与方法论并重是其主要特点,后者则侧重纯理论,但两者都是研究科学情报,以科学交流为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4.
论复合交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复合交流模式及其必然性与复杂性,揭示了复合交流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认为复合交流模式将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学交流的必然模式,但复合交流模式作为科学交流的必然模式也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学交流的网络文献交流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雅  郑建明 《情报科学》2005,23(10):1516-1520
科学交流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文献交流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科学交流的需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交流模式显得十分有现实意义。文章在论述科学交流实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网络化的现状,提出了适合当前科学文献交流形式的网络文献交流模式——复合交流模式,并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学交流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2,20(12):1322-1325
本文在简要阐明科学交流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交流模式对我国情报界的影响,分析了传统科学交流模式的理论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考验和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交流模式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对网络环境下科学交流模式与规律的研究势在必行。之后,介绍了两种基于论文的科学交流模式并进行了简要比较,指出两种模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优势互补,共同融合在现代科学交流模式中,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公共域模式将因其符合社会的潮流而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网络的兴起,非正式交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分别从定义、交流手段、交流模式等方面对传统的和基于网络的非正式交流作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文章认为,作为科学交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非正式交流的全新交流模式克服了传统交流的弊端,更好地适应了科学大发展的需要,然而,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非正式交流,二者将长期共存,共同为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4,22(7):804-806,811
本文分析了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的基本过程,讨论了网络交流作为科学交流模式的必要前提及网络交流对传统交流角色的冲击,认为整个科学交流体系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实现网上科学交流的社会化和普遍化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情报交流模式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志仁 《情报科学》1994,15(4):34-37
文章对现时被普遍承认的情报交流的“正式过程”与“非正式过程”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目前陷入的困境和以情报交流的客体为依据建立交流模式的不稳定性,提出应以情报交流的主体及其关系为划分交流模式的依据,情报交流过程应分为“直接交流”、“准中介交流”、“中介交流”3种模式,并具体给出了模式结构。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交流系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交流系统应包括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而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交流只是非网络环境情报交流模式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因此以前的情报交流系统即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划分还可以继续延用于信息交流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钱国富  成波 《现代情报》2011,31(5):79-82,87
本文介绍了科学信息交流体系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中发生的变革及其对图书馆造成的冲击,讨论了数字资源整合的模式、标准协议、技术平台以及网格资源整合实例,并提出了新型学术信息交流体系下的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科学交流的基本形式及其发展概况,认为科学交流有口头交流、印本文献交流、电子文献交流等基本形式,每种形式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技术背景下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出现的,各种交流形式优势互补、同时并存。指出了印本文献交流形式中的期刊交流形式将在短期内继续处于主导的地位,电子文献交流形式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制度的健全而逐渐成为更受欢迎的科学交流形式。最后预示了将会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科学交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佳宁 《情报科学》2008,26(1):53-59
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是基于用户创造内容、互动、分享理念的新的科学交流方式,借助于Web2.0的应用元素blog、Wiki、RSS、Tag、Bookmark进行非正式科学交流具有在线动态、多向交互、成本低、效率高和自组织管理特性.本文分析了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信息发布主体及其发布行为特征、发布内容及其正确性、信息的接收和互动方式,研究了基于Web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交流的复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现代图书情报学领域内,非正式交流这一概念已为人们广泛接受.尽管概念中的这个"非"字使得这种交流渠道在名分上打了一些折扣,但是,对它在科学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人们仍然是认同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非正式交流始终是科学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曾经起到过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中的情报交流模式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企业中的情报交流模式,包括传统条件下的正式交流模式和非正式交流模式、网络环境下的半正式交流模式,通过不同交流模式之间利与弊的比较,指出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模式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式科学交流系统是以OA文献为主要媒介的科学交流系统。根据OA的基本原则和社会—技术互动网络(Socio-Technical Interaction Networks,STIN)的观点,给出了建构OA式科学交流系统的步骤,分析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其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OA式科学交流系统与其他系统构成的大STIN中节点间的关系,最后指出OA式科学交流系统必须具备的社会功能,并提出了完善其功能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晓东  黄蕾 《情报杂志》2000,19(2):11-13
简要介绍了"科学交流"和"文献交流"两种学说,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简论“兰氏理论”对科学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建国  方卿 《情报科学》2002,20(6):643-645
在回顾F.W.兰开斯特的“无线理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本文从科学信息交流的主流媒体、科学信息交流的过程、科学信息机构的定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该理论的提出对科学信息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Wiki信息交流模式及其对信息交流的影响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蓉  沈治宏 《现代情报》2007,27(4):60-62
本文简述了wiki的概念、发展史、作用及特点,分析了wiki信息交流模式,阐述了wiki信息交流模式对信息交流的影响,并对wiki信息交流模式的交流效果进行了评估,重点探讨了wiki信息交流模式的应用前景。文章认为,wiki作为社会性的新生信息交流工具,将主要应用于教育科研系统、企事业单位以及知识管理与共享。  相似文献   

20.
分析和总结了现代科学交流的六大基本规律,即科学交流需要—激励推动律、科学交流手段共存互补律、科学交流省力倾向律、科学交流系统整合律、科学交流合作增强律、科学交流信息载体演进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