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诞生40周年之际,人类有必要加深对海洋的了解——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大海对于地球来说,发挥着心脏和灵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3年2月,在巴黎举行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第十七次大会上,葡萄牙政府代表团率先提出:我们应该有一个国际海洋年,以此唤起全人类对海洋的关注。大会根据葡萄牙政府代表团的这一提议,通过  相似文献   

3.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科研项目的结束及其成果,必将有大量数据伴生,形成一个知识系列。创建于60年代的世界数据中心(设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发布、存储、获取科学数据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级数据中心对世界数据中心的运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它们使全球科学家得以免费享用这些资料。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所属海洋研究数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海洋学浪潮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完全依赖于探测海洋的能力。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环球考察,标志着基于船测的现代海洋学的开始,这是海洋学的第一次革命或称为浪潮,也从此由地理学中分化出而形成一新的学科。第二次是1978年美国海洋实验卫星Seasat的发射成功,使海洋学进入了卫星遥测时代。本文重点阐述目前海洋学正面临的第三次浪潮:海底站,并提出应尽快部署我国的海底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5.
全球著名海洋研究机构分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蓝色硅谷核心区海洋科技中心建设,绘制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地图,本文对世界主要的与海洋学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给出了基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统计结果的世界排名前30位的海洋学研究机构。其次,对其中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及南安普顿国家海洋中心这些研究机构做了概要介绍。最后,列出了主要海洋学国际组织、管理和科研机构列表。  相似文献   

6.
8月14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大西洋冰岛附近海域开展以海洋地质学为主的海洋调查。这不仅是我国极地科考史以及海洋调查史上首次在北大西洋开展科学调查,也是我国首次与环北极国家进行古海洋学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月球上看,地球是一个飘浮在白云间的蔚蓝球体,是海洋让它变得如此美丽。海洋,是生命源泉,让我们看到勃勃生机。同时,又让世人感叹她的神秘、她的力量、甚至于她的残酷。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从前,我们祈求妈祖的庇护,今天,我们更崇尚科学。乐肯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9年9月生,1963 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主要从事海洋水文学、环流动力学以及海洋灾害研究。现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风暴潮及海啸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 (IAPSO)执委、国际自然灾害防御学会 (NHS)副理事长、《海洋科学进展》杂志副主编。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海洋减灾分中心主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美学的对立统一在海洋学和气象学研究中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围绕海洋学和气象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文章立足于理性之美和感性之美两个角度,从地球气候系统之美、研究态度之美、研究方法之美、研究成果之美四个层面,结合海洋学和气象学研究对象、研究历史、研究特点和诸多经典案例,比较和探讨了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之美,以期唤起海洋和气象工作者的美学体验,骥求在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中,取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德海洋学核心期刊论文国际合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琪  华薇娜 《现代情报》2016,36(2):150-156
本研究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中国和德国发表的海洋学论文,将论文分为国际合著组与非国际合著组,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EXCEL、SPSS和UCINET软件,比较两国各年的发文量、论文的篇均作者和篇均参考文献数、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的被引频次以及合著国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海洋学领域的国际合著起步晚于德国,但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海洋学国际合著的论文量已超过德国;同时中国海洋学国际合著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都弱于德国,并且中国海洋学论文合著国家的范围也小于德国海洋学的合著国家。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和国际气象组织下属的一个权威性委员会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已经为全球变暖开展了长达11年的研究工作。根据不久前 IPCC 发表的报告称,在21世纪,全球变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萨摩亚群岛的村民,还是潜水爱好者,甚至美国影星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都在积极地参加一个堪称全球最大的珊瑚礁调查活动。这次活动由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所属全球珊瑚礁监测网主办,在这个活动中,担任观察任务的不是天上的卫星,而是数以千计的志愿观察员。 项目协调人科利·威尔金森博士说,“由于珊瑚礁藏身海底,卫星拍摄的图像几乎毫无用处。”威尔金森博士来自澳大利亚的汤斯维尔,举世闻名的大堡礁就在  相似文献   

12.
王辉 《中国科学基金》1997,11(4):292-2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中国海陆架环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由青岛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已取得丰硕成果,1996年8月,顺利通过了以苏纪兰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验收。海洋环流是海洋科学最基础性的课题之一,是物理海洋学研究的核心。随着海洋环境问题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兴起,伴随长期输运过程的陆架环流已成为近海物理海洋学、特别是浅海环境流体动力学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当前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麻红英 《科学生活》2007,(10):18-20
世界气象组织和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8月7日联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使高温热浪、严重干旱、暴风雪、超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学王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专长于从海洋动力、地质地貌与沉积多学科结合的途径研究海岸海洋的成因特点、变化趋势与开发利用. 为了适应发展海洋经济、卫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需求,王颖院士在20世纪70年代"海洋地理"、80年代"全国海岸带及海涂综合调查"及《中国海洋志》等专著基础上,吸纳近20多年,特别是"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深入系统的海洋科学成果,采各家之长,汇集相关专家,组织编写了《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地貌学》.全书5篇,以海域区分:渤海与黄海海洋地貌,东海海洋地貌,南海海洋地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海洋地貌及灾害.全书111.2万字,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2,(16):40-41
《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发布 共两万八千种生物 7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的重要成果——《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该图册基本摸清了中国海洋生物的“家底”,共收录我国海域海洋生物59门类28000余种。研究表明,我国是全球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海洋物种数约占全球已知海洋物种数的13%。《中国区域海洋学》和《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编纂。  相似文献   

16.
在海洋中,我们将几十米高的巨浪俗称为杀人浪,有的船长称之为撞上了白色的悬崖。按照传统的物理海洋学和气象学原理,实在无法解释它的成因,那么它的形成是依靠什么神力呢?  相似文献   

17.
孙晓霞,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胶州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中国海洋学研究委员会(SCOR)副秘书长,国际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OBI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 of MarineLife,CoML,2001—2010)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海洋浮游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群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973计划课题等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SCI收录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多部。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学者奖,2014年获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技贡献奖。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该名录,居世界第一。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  相似文献   

19.
地球发烧了     
<正>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科学委员会发布了它的权威而全面的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报告做出结论:世界气候的变暖已经是一个事实,而人类在气候变化中的影响比任何其他自然因素都更加清晰和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洋学科技期刊刊群建设理念和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期刊新的传播方式,数字化网络化出版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引起国内期刊界的重视。基于网络平台的学术期刊群和专业期刊群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我国海洋科技期刊数量少,分布散,建立海洋科技期刊群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分析海洋期刊特点和现状,提出建立非营利性海洋学科技期刊刊群的理念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