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四段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东部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陈官庄地区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本文通过对该区沙四段砂岩储层分布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油源是砂岩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汪延富 《内江科技》2008,29(3):53-54
输导体系是沟通烃源岩与圈闭的物质通道,是衡量圈闭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断层是输导体系中重要一环,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即是油气纵向输导和横向运移的通道,又可封堵油气聚集成藏,是一个具有输导和封堵双重属性的矛盾统一体。本文就断层对垦东地区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董宁芳 《内江科技》2013,(2):159-160,139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构造等易发现的油气藏数量逐渐减少,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储量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发育了多种类型丰富的隐蔽油气藏,且不断发现新的含油区块,所以沙四上亚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文在对渤南洼陷沉积相、压力场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渤南洼陷"相-势"耦合控藏特征系统研究,认为沙四上亚段发育异常高压,并且结合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总结了不同物源体系、不同类型储集体的"相"、"势"控藏特征,建立了各成藏体系的相势控藏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对于加快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气输导体系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惠民凹陷SH地区地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其输导体系空间配置构成4种模式:砂体—断层—砂体型、砂体—断层—不整合、砂体—火山锥以及砂体—断层—火山锥。该区主要发育的是阶梯型输导体系分布组合,以断裂、骨架砂体共同构成的运聚体系呈阶梯型输导,导致油气爬坡运移、单层系成藏。  相似文献   

6.
岩石物性能够影响和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过程.依据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古油气藏自新近纪上新世末期(大约2.0Ma)至今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油气动态调整过程,这一过程将该区域在此之前形成的油气藏进行了重要改造,形成了现今油气藏.该区域的古油气藏动态调整与输导层和储层岩石的孔隙度φ密切相关,当岩石的孔隙度φ≤10%时,构成油气运移和聚集中的阻挡边界,油气沿阻挡边界运移,形成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的复合型油气藏,在麦盖提斜坡群5井以北区域有发育和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其有关的优势通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脆性断裂带内部的流体输导通道包括伴生裂缝、无黏结力的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三种类型,塑性断裂带只具有断裂伴生裂缝一种类型的输导通道。与断裂输导体系有关的优势通道对石油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提出了断裂输导体系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世清 《内江科技》2013,34(1):139+204
郝现地区是胜利油区沙三中岩性、构造-岩性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其储量大,产能高,新区产能建设效果好。本文通过对该区构造特征综合分析,明确了研究区构造样式以及断层与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6,(1):66-67
巴基斯坦Badin地区油气勘探程度低,本文借鉴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Badin地区含油气系统及油气藏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Badin地区包括Sembar-Upper Sand、Sembar-Middle Sand、Sembar-Basal Sand、Sembar-Chiltan四套含油气系统;断层活动、圈闭定型等与生烃高峰在时间上匹配较好,油气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区内发育断块、不整合上、倾砂岩尖灭及透镜状砂岩多种油气藏类型。相关认识对于该区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输导体系一直作为油气成藏的重要元素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对输导体系类型的归类综述的基础上,对输导要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不同输导体系有效性评价的方法,最后对地层、沉积、成岩、盆地模拟、成藏动力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模拟实验、地质建模等多种输导体系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由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康玉柱主持实施,系统开展了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复合关系研究,探讨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成生发展的机理,揭示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的规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该项目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和油气地质理论,另一方面在评价优选的一级区内发现5个大油气田、10多个油气田,对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于民凤 《内江科技》2014,(3):117+103-117,103
随着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惠民凹陷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现状越来越复杂,浅层高产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滩坝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江家店油田沙四上亚段的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四上段油藏主要集中在大面积的薄互层滩坝砂中,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集中、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砂体展布规模控制的岩性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惠民凹陷沙四上岩性油藏的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确立了新的储量接替阵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勘探和开发工作的深入,相对而言构造油气藏的勘探难度日益加大,而岩性地层油气藏逐渐成为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和储量增长的主体。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重大突破,其探明储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已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4.
埕岛地区中生界潜山具有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断裂系统复杂、储层非均质强等特点,制约了中生界潜山油气的勘探。本文从岩相、不整合面、断裂及成岩演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生界潜山储层的控制因素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地区中生界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储层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5.
油气储量是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的物质基础,储量计算及其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最核心的目标评价。在油气藏勘探至开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储量计算,这是贯穿整个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详细了解和掌握地下油气资源及其分布,是制定合理开发方案,技术决策及投资规模的根本保证。因此,准确的计算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滩坝砂体已逐渐成为我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滩坝的类型与特征、控制因素、沉积模式、成藏规律及勘探技术。断陷湖盆滩、坝砂体主要见于缓坡滨浅湖地区,可分为砂质滩坝、砾质滩坝、生物碎屑和碳酸盐岩滩坝,其中砂质滩坝是断陷湖盆最常见的滩坝类型。滩坝的发育明显受到古地貌、水动力强度、湖平面变化以及物源条件的控制,具备多种类型的沉积模式,在有效烃源岩、较好储层和有利输导系统的配合下,形成以岩性、构造-岩性为主的油气藏。滩坝砂体的勘探包括地质和地球物理两个方面,地质方法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滩坝的类型和分布规律,而地球物理方法的优点在于对确定的滩坝砂体从形态和分布特征上进行精细描述,因此,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对滩坝砂体进行研究是实现滩坝砂体油气勘探取得突破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柴西南地区发育了丰富的断裂,这些断裂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关系密切。研究这些断裂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对指导该区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对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生烃凹陷和沉积相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岩性油气藏有环绕生烃凹陷分布的特点,三角洲前缘相和浊积扇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而断裂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和分布、沉积相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特征。昆北断裂上盘可形成下切谷岩性圈闭,下盘形成构造-岩性圈闭;阿拉尔断裂和III号断裂控制了断层-岩性复合圈闭的发育;红柳泉断裂控制下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七个泉断裂上盘发育了一个坡折带,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及断裂-岩性复合圈闭;VII号断裂下盘发育坡折带,形成浊流扇岩性圈闭;且这些断裂均离生油凹陷距离很近,断裂活动时间与其排烃时间相匹配,为良好的运移通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五号桩油田沙河街组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油气控制隐私非常复杂。本文研究了沙河街组的储层特征,指出沙河街的油藏类型以及构造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油气控制因素与油藏分布规律,指出五号桩的勘探潜力,对指导其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孔店组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孔一段储层有四个厚度中心,最大储层厚度160 m。油源主要为沙四下烃源岩,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20.
冯军 《今日科苑》2009,(9):30-31
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随着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理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世界盐下油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在巴西海域、墨西哥湾等地区发现盐下油气藏。盐下层系作为油气资源储藏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