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介绍了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的概念,针对河南省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梁永康 《科技广场》2013,(10):200-204
低碳经济是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低碳旅游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着眼于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旅游业发展,阐述了低碳旅游产品的特点,提出了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思路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期望对今后更好的发展低碳旅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宁  侯志强 《科技广场》2011,(4):135-138
低碳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来说,发展低碳旅游成为时代发展的诉求。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旅游,以及低碳旅游在现实中的实现方式,阐述了低碳旅游的发展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和谐关系。旨在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低碳旅游时代的来临,指导人们应用科学合理的旅游方式,开展旅游活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作为特殊的地理单元,海岛的资源禀赋约束决定了东澳岛只能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倡导节能减排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成为海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总结国内外低碳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东澳岛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从能源供应、建筑交通、生态环境、旅游体验、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东澳岛低碳旅游的发展途径,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涉及的主要服务内容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主要包括核心、辅助和延伸三层面服务内容,分析低碳旅游景区建设其服务内容的技术需求,阐述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服务内容的技术嵌入原则和路径,最后对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服务内容的技术嵌入实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都注重环境保护,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又是两种不同的范畴,生态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个细分市场;而低碳旅游强调的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方式。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历程中从理念到实践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7.
王雅君 《科技广场》2013,(10):205-208
伴随着全国多省市恶劣气候的发生,解决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低碳旅游是旅游经济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深受气候影响的同时,气候条件也在承受着旅游活动的影响。景区是否落实低碳旅游工作,可以通过游客的满意度获知。本文对国内外低碳旅游的相关文献综述进行了梳理,对旅游满意度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并应用实证研究,对中山陵景区进行了低碳旅游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常春  袁茜  车震宇 《未来与发展》2011,34(8):39-42,51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旅游新理念,是旅游业持续发展追崇的方向。本文在分析低碳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找出研究的切入点,导出旅游碳足迹的概念及其在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测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测算出旅游者行为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碳消耗量,强调降碳的重要性;并最终提出了实现低碳旅游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江阴市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路径策略四个方面,提出以深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工程为抓手,以完善旅游相关机制、倡导宣传低碳旅游为重点,以加强政府引导调控、制定科学旅游规划为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措施,为实现江阴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成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立足于旅游服务业整体,以绿色低碳的视角分析罗田县旅游业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崛起和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开始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小城镇。作为黑龙江省确定的首批旅游名镇中第一个开工的小镇,牡丹江镜泊小镇的开发和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及深远影响。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阐述了镜泊小镇的建设发展规划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其对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资源科学》2015,37(3):565-57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冰雪旅游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程度的增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冰雪体育旅游业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冰雪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冰雪旅游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程度的增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冰雪体育旅游业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冰雪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低碳旅游和绿道通常被当作两个独立的概念进行研究。本文结合低碳旅游和绿道的理论和实践,对目前我国低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以及绿道建设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低碳旅游目前存在着低碳旅游吸引物碎片化、低碳旅游设施非标准化、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小众化、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缺失化等问题。我国绿道建设的普及和绿道旅游的兴起,促进了低碳旅游吸引物网络化、低碳旅游设施规范化、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大众化、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全面优化,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低碳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绿道作为低碳旅游的载体,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效果优于其他低碳旅游载体,说明绿道建设是目前我国实践低碳旅游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熵值权重法和融合度分析模型对我国21个省市区2009-2017年低碳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在低碳旅游业系列评价指标中占比0.48,能够很好凸显"低碳",评价指标构建合理;我国21省市区的低碳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虽然尚处于初级融合阶段,但整体融合态势向好,各省市区融合发展等级逐年提高;各省市区整体融合已从2009年松散阶段发展到初级融合阶段;个别省份融合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需结合各省市区的人文特点及旅游动态加强两产业的融合升级.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急剧恶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低碳旅游对于人类完善节能减排理念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文章在介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从旅游者,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及行业组织等方面开展低碳旅游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加强,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低碳农业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背景为依托,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对于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养生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黑龙汪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塑造“冬有冰雪,夏能避暑,春秋如画,自然养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低碳旅游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准确把握公众在特定旅游情境下的低碳行为机理是推动旅游业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对三亚市过夜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从微观视角对公众在特定旅游情境下的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公众的低碳旅游行为由一般行为与积极行为两个维度构成,公众对一般行为的认知和参与度较高,对积极行为的认知和参与度偏低。比较而言,一般行为相似于公众较为熟悉的节能环保行为,易受公众环保价值观和态度的影响;积极行为需要更高的参与热情和能力,相对更易受低碳知识和旅游地低碳情境的影响。同时,社会规范与感知利益对一般和积极低碳旅游行为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一个旨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低碳旅游行为,推动低碳旅游发展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