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被引参考文献检索"途径,从刊载文献被SCI期刊引用情况及施引文献的国家分布、出版年代分布、国内机构分布4个指标了解重庆地区4种非SCI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基于前述分析,笔者认为SCI期刊并非是获得同行认可的惟一途径,国内大多数非SCI科技期刊应努力走精品科技期刊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Web of Science(R)数据库的“被引参考文献检索”途径,从刊载文献被SCI期刊引用情况及施引文献的国家分布、出版年代分布、国内机构分布4个指标了解重庆地区4种非SCI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基于前述分析,笔者认为SCI期刊并非是获得同行认可的惟一途径,国内大多数非SCI科技期刊应努力走精品科技期刊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SCI收录期刊国际合作出版情况及实行国际合作出版后期刊影响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2007—2016年与国外出版商有过合作出版经历的151种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以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分区等作为期刊影响力指标,对样本期刊的国际合作出版情况进行统计,探讨我国国际合作出版期刊的影响力变化。【结果】 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国际合作出版商主要有Springer、Elsevier和Wiley-Blackwell;一直是国际合作出版的期刊共118种,一直是国内出版的期刊共28种,国际合作出版期刊与国内出版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别为2.01±2.04和0.91±0.52(P<0.001),即年指标分别为0.39±0.45和0.35±0.41(P=0.039),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566.3±1845.0和1335.8±1376.4(P=0.620),仅期刊总被引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际合作出版与国内出版的Q1区期刊所占比例分别为24.6% 和0,Q2区期刊所占比例分别为21.2%和13.8%,且由国内出版变更为国际合作出版的期刊共27种,其中数据较全的10种期刊里,5种期刊影响力提升明显,1种期刊影响力提升幅度较小,4种期刊影响力略有下降,但幅度较小。 【结论】 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金属学报(英文版)》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与国内SCI收录英文期刊,特别是材料冶金学科期刊就提高国际化和国际影响力的实践方法进行交流。【方法】 以《金属学报(英文版)》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及工作实践,设定具体的发展目标,探寻可稳步提升英文期刊国际化和影响力的具体措施。【结果】 在确定国际化和国际影响力的具体发展目标情况下,通过出版平台国际化、编委和审稿队伍国际化、宣传手段国际化等方式积极组织策划专刊、拓展稿源、扩大出版规模,使得《金属学报(英文版)》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均得到持续提升。【结论】 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多角度、多举措,长期不懈地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推动英文SCI期刊不断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经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GCA,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主编帕多瑟克(Frank Po- dosek)博士提名、美国地球化学学会审查批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段振豪研究员最近被聘请担任该刊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GCA是由地球化学学会(The Geochemical Society)和陨石学学会(The Meteoritical Society)两大国际性学会主办、爱思唯尔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 Ltd)出版的半月刊,属于国际地球化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在地球科学领域非评述性国际期刊中其SCI(科学引文索引)影响因子(3.897)名列第一,其副主编均为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段振豪是担任该刊副主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SCI期刊总体表现以及与国外出版平台的合作情况,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以及国外出版商的挑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同时被SCI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比分析相关学科期刊,以及不同出版平台的SCI期刊的表现。【结果】总体上,中国大部分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发文量较低,其中,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的SCI期刊表现相对更好,国内期刊平台建设相对较弱,不少出版社开始由"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结论】中国SCI期刊实力总体偏弱且学科覆盖度不高,借船出海仍是目前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的需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SCI期刊总体表现以及与国外出版平台的合作情况,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以及国外出版商的挑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同时被SCI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比分析相关学科期刊,以及不同出版平台的SCI期刊的表现。【结果】总体上,中国大部分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发文量较低,其中,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的SCI期刊表现相对更好,国内期刊平台建设相对较弱,不少出版社开始由"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结论】中国SCI期刊实力总体偏弱且学科覆盖度不高,借船出海仍是目前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的需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为西北地区五省科研评价和学科建设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支撑及参考建议。以InCites和ESI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西北五省2005-2016年SCI论文情况,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SCI论文国际国内合作发文情况、进入ESI全球1%学科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西北五省科研机构应加大力度提高发文质量、增加高质量论文产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并倡导国际国内合作研究、优化学科建设、牢牢把握面临的发展机遇,以提高科研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选取在中国具影响力的8种优秀药学期刊,比较分析其在CNKI和Scopu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8种期刊在CNKI和Scopus数据库中的计量学指标排序变动较大,除了《中国药理学报》其他7种期刊在Scopus的被引频次主要由国内期刊和作者贡献,表明目前中国优秀药学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及学术影响力仍有待提高。《中国天然药物》在Scopus数据库中的指标整体上略优于除了《中国药理学报》的其他6刊,为该刊2012年被SCI收录提供了计量学依据。本文提出可利用Scopus数据库对国内期刊进行国际影响力评估;并指出中国药学期刊应准确定位,而不是盲目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为西北地区五省(区)科研评价和学科建设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支撑及参考建议。以In Cites和ESI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西北地区五省(区) 2005—2016年SCI论文情况,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SCI论文国际国内合作发文情况、进入ESI全球1%学科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西北地区五省(区)科研机构应加大力度提高发文质量、增加高质量论文产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并倡导国际国内合作研究、优化学科建设、牢牢把握面临的发展机遇,以提高科研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本报讯(记者王玉梅)非SCI、SSCI期刊与SCI、SSCI期刊比拼国际影响力,有多大胜算?中文期刊能打造成国际期刊吗?我国期刊距离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究竟有多远?近日新鲜出炉的"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名单显示,我国学术期刊正积极跻身国际品牌阵营,包括中文期刊的不少国内期刊已具有了高于某些SCI、SSCI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据了解,这是首个全面评价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指标体系第二次发布评估结果,175种科技期刊和56种社科期刊分别入选。同时公布的还有"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名单详见07版)为全面客观评价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地位,扭转  相似文献   

12.
SCI与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与SCI数据库荣誉副总裁James Testa先生18年交流、会谈的回顾,归纳了SCI与我国的交流历史,指出引入SCI 25年来,客观上提高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和促进了期刊的国际化。指出,SCI收录期刊的基本条件是出版语言为英语、出版的及时性、发表优秀的基础研究论文、要符合基本的国际编辑出版规范、要有自己的学科或者地域特色、编辑部成员要有国际性。针对中国科技期刊的现状,编辑部要在吸引本国优秀论文的回归、提高出版效率上下功夫、编辑要有市场意识。政府要在加强基础研究上多投入,为科技期刊提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要正确使用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的影响力;编辑部不应该把期刊是否被SCI收录作为发展目标,而是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梳理《生物工程学报》近7年来专刊的策划和出版实践,一方面总结出版专刊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国内期刊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详述《生物工程学报》在专刊选题策划及组织形式方面的做法,并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统计数据,追踪比较了该刊2009—2011年间出版的专刊与普通发文的被引频次。【结果】结果表明,组织专刊既可以扩大稿源,又可以提升论文质量、增强期刊学术影响力。【结论】专刊的策划与出版是现阶段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国外代表性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为国内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根据国内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的特点筛选出3种国外代表期刊,通过分析载文量、文章出版后2年内的被引频次、会议论文和专辑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探究推动影响因子提升的关键因素。【结果】 期刊在发展早期采取“先质量、后数量”的发展策略,待影响因子有效提升后实现文章质量和数量同步增长。高质量会议论文和专辑可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期刊影响因子,而加强质量控制、减少零被引论文比例是稳定期刊水平的关键。【结论】 期刊发展策略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期刊特点及发展阶段。对我国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而言,现阶段可适度控制载文量,增加高质量专辑的出版数量,快速提升期刊影响力,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客观评估与分析我国中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并据此提出中国化学科技期刊现阶段发展的建议。【方法】以中国16种SCI收录的化学期刊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其2011—2020年在JCR、CJCR、CSCD-JCR 3个数据库的定量指标,包括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TC)、自(被)引率或他引率等。【结果】JCR收录期刊的IF、TC与自引率等数据反映出近10年来我国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略有提升。CJCR与CSCD-JCR收录期刊的相应指标反映出近10年来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具有高影响力的优势在减弱,2016—2020年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国内影响力明显提升。【结论】建议重视规划中文化学科技期刊的发展、优化现有英文化学科技期刊的结构以及新创办化学二级或交叉领域英文期刊以扩大该学科期刊方阵,促进我国中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全面深入的发展以及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学习美国Science的办刊理念,笔者深入该刊编辑部,与他们进行了全面交流。认为Science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一,强大的编辑团队。其专职主编是优秀的学者,基本每期都有他们亲自撰写的社论;多数专职编辑来自国际知名大学,有很高的学术素养;编辑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其二,由世界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同行评议团队,有高水平的同行评议质量。其三,朴实的办刊目的。它出版跨学科的论文,要求论文有普遍的适用性,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并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其四,悠久的办刊历史积累,非盈利性的办刊模式及AAAS为后盾。其五,良好的互动交流。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提出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我国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化学SCI论文的发文情况以及SCI收录期刊的现状与影响力,指出我国化学科技期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不平衡,提出创办我国化学优势学科英文期刊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ESI分析我国化学SCI论文的产出情况,结合《期刊引证报告》对我国化学SCI收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学科分布、出版基本情况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 我国化学学科论文发表量在全球居首位,但是我国化学SCI收录期刊数量仅有21种,出现供需不平衡,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结论】 加强我国化学优势学科领域的英文期刊布局,使化学科技期刊的供给侧与需求侧达到平衡;创办前沿性和交叉性的化学学术期刊,填补学术期刊空白,增强化学学科学术话语权;与国际优秀出版集团合作,提升化学期刊质量,可以促进我国化学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原创性研究成果的SCI引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原创性研究成果是从事基础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也是当前国家科技 政策的主要导向。体现研究成果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同行的认同程度,论文被SCI引用情 况是体现国际同行认可和重视程度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本文选取3位北京大学教授在80年 代末所发表的3篇原创性研究论文,简要分析了从1988年到2001年长达14年的被SCI引用情况 ,结果表明它们均具较高的被引次数,而且远远高出同刊物同期同类型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 ,并具有较长的被引半衰期(7—9年),是高影响力论文,这也表明通过SCI的引文情况分析 可以了解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 50和学术质量提升项目为契机,探索如何办好中文SCI期刊。 【方法】 以《岩石学报》为例,总结杂志多年的办刊经验,探讨办好中文SCI的具体措施。 【结果】 《岩石学报》在编委会建设、组稿、审稿、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多种举措,使杂志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 【结论】 中文SCI期刊应确立明晰的期刊定位,不断提高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对外交流,注重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研究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4种SCI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及中国对该领域的贡献。【方法】 利用JCR统计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和特征因子,利用Web of Science分析各期刊2013和2014年两年的总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对该学科领域的贡献,并研究Top100篇高被引文章的学术特征。【结果】 中国整合替代医学领域3种SCI期刊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且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水平较高,中国论文在Top100高被引论文中占43%。【结论】整合替代医学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国内整合替代医学期刊的水平与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整合替代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以留住国内优秀稿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