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企业R&D投入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小柯 《科学学研究》2006,24(Z2):553-557
以我国15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高层管理团队人口统计特征和企业R&D投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高层管理团队的任期负向影响R&D投入,团队的技术背景正向影响R&D强度,而团队的年龄、教育程度对R&D投入没有显著作用,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对R&D投入业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1998~2003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和GDP数据,通过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R&D经费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与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关系,且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起着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上海市科技统计2009—2013年的企业数据,用广义DEA模型对政府R&D经费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并探究投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政府R&D经费投入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和创新成果,但是存在配置不合理和冗余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专利数量多而质量参差不齐、政府不愿承担风险等问题使得政府R&D经费投入效率平均只有50〖WTB3〗%〖WTBZ〗;企业用于R&D的固定资产投入量和委托外单位开展R&D活动的强度能够真正体现企业R&D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1999—2014年2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出发,研究技术进步在地区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企业R&D资本投入、政府R&D补贴投入与财政分权等因素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来看,各省技术进步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企业的R&D资本投入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技术进步,还对邻近地区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政府R&D补贴仅能提高本地技术进步增长率,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从动态角度来看,前一期较高的技术进步率会对当期技术进步率起到负向影响,从而抑制当期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企业R&D投入对地理邻近地区的反馈效应要先于经济邻近地区,经济距离邻近的企业R&D溢出效应是逐步释放的;政府R&D补贴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不仅存在地域性,还表现出“短期效果强于长期效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国第二次R&D清查数据,本文利用CDM模型对北京市制造业R&D投入的贡献进行了研究,评 估其技术创新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R&D经费投入还是R&D人员投入都对新产品产值有显著影响,并且新 产品强度越高的企业劳动生产率也越高,说明R&D投入通过新产品有效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还 发现,只有R&D经费内部支出对新产品产值具有显著的影响,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R&D经费外部 支出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R&D具有两面性的情况下,本文研究了外资活动所形成的外部技术知识与内资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基于1998—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外资活动因水平参与和后向参与所形成的外部技术知识对内资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资活动因前向参与所形成的外部技术知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基于外资活动所传导的外部技术机会对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科技水平行业内资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2007—2012年年报披露R&D数据的3 6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R&D资本化与费用化会计政策选择的视角检验R&D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R&D投入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总样本检验和五组分样本检验),R&D会计政策选择均与R&D投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企业选择将R&D投入资本化处理有利于提升R&D的投入水平,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反,企业选择将R&D投入费用化处理则不会。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2009—2013年披露研发数据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综合公司治理与创新理论,探究了公司治理结构、R&D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高管的监督与激励机制、财务结构等对R&D投入的影响作用存在着复杂关系,具体表现在股权集中度、高管激励、外部治理等因素对未来一期的R&D投入存在显著的作用,而R&D投入对未来一期的企业绩效也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本文不仅为研究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而且对治理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企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基于资源观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企业R&D投入少,制约着中国GERD/GDP比例的提高,制约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哪些因素影响着企业的R&D投入呢?本文根据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理论,分析影响企业R&D活动的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因素,并探讨其相关性,提出了若干理论假设。这些假设尚需“小心求证”。  相似文献   

10.
许大英  范勇 《情报探索》2023,(10):129-134
[目的/意义]研究政府R&D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对优化政府R&D补贴政策,厘清R&D补贴如何通过创新影响企业持续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以政府R&D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国内文献为研究对象,阐述现有国内文献分析政府R&D补贴发展逻辑,政府R&D补贴的前因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鉴于政府R&D补贴与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建议政府调整和优化R&D补贴在企业中的分配结构,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根据企业所处地域、行业有针对性的制定和设计R&D补贴政策,完善R&D补贴的决策机制和资金使用评估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4.
15.
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文献计量学目前的状态 文献计量学存在着定义多、模型多、争论多的问题,总的说来,对文献计量学是什么,研究什么,还存在分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尹春华  周西平 《情报科学》2005,23(4):568-572
复杂科学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复杂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及复杂适应系统的七个基本点,然后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探讨了internet所呈现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从而说明了internet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所呈现的特征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复杂适应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自我效能感对于网络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网络学习效能感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Wiki-IC是信息共享空间(IC)的Wiki化,是在虚拟层面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文章以Wiki为应用平台,在分析Wiki知识构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Wiki-IC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知识服务内容等方面,最后对Wiki-IC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和谐的界面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和界面管理理论,对界面有效性进行了界定,指出界面有效性的本质是界面和谐。以此为基础,运用和谐理论的和谐分析矩阵建立了界面有效性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李捷 《中国软科学》2004,(10):135-139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需要的相关数学模型,对需要满足、需要关心和外部环境制约等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对于组织成员的需要进行认识和引导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