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如今,科研不端行为在博士研究生群体中呈蔓延趋势.本研究通过494份博士研究生样本探讨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科研压力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科学导向和关系导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资源供给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关系导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是对科学导向没有显著影响;教育惩罚政策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科学导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是对关系导向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科研不端行为的科学导向和关系导向在性别、学科类别、博士类型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理论分析构建了科研压力对博士生学术不端行为态度的研究模型,并通过234份数据对所提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研压力与博士生学术不端行为态度显著正相关,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行为态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导师指导对科研压力与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身边同学学术不端行为对科研自我效能感与学术不端行为态度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最后,指出了研究结论、建议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普遍性、隐蔽性、多样性、群体性等特征;此外,还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压力源—情绪理论等视角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理论动因进行探讨;并且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分析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心理动机和核心自我评价,组织因素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科研伦理教育缺失,社会因素包括社会风气、网络普及以及法律缺失等;最后,进行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赵君  鄢苗  魏炜 《科研管理》2019,40(8):156-165
通过41个高校科研团队的176名博士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本文构建了一个科研不端行为从团队传染至个体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结果发现: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个体科研不端行为;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第三人效果;第三人效果正向影响个体科研不端行为;第三人效果在团队科研不端行为与个体科研不端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默许沉默正向调节对第三人效果对个体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默许沉默正向调节团队科研不端行为透过第三人效果影响个体科研不端行为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41个科研团队176名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本文构建了一个科研不端行为从团队传染至个人的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研究发现: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个人科研不端行为;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第三人效果,第三人效果正向影响个人科研不端行为,且第三人效果在团队科研不端行为与个人科研不端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默许沉默正向调节第三人效果对个人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默许沉默正向调节团队科研不端行为通过第三人效果影响个人科研不端行为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赵君  鄢苗  毛江华 《科学学研究》2017,35(6):806-815
基于44个科研团队的187名博士研究生样本,本文探讨了科研伦理氛围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研究发现:科研伦理氛围负向影响科研不端行为;科研伦理氛围正向影响规则服从;规则服从在科研伦理氛围与科研不端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马基雅维利主义正向调节科研伦理氛围对规则服从以及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科研伦理氛围的交互作用,透过规则服从的中介作用影响科研不端行为。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银飞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96-1803
 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与科研环境均是学术不端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依据有限道德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科研环境如何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影响学术不端的程度以及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程度的影响。基于419份对中国科研工作者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科研环境与个体素质对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没有直接影响,个体压力虽然对学术不端有直接影响,但影响较小;而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个体压力、个体素质与科研环境对学术不端的间接影响程度比较大;此外,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博士毕业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社会调查数据,集中分析了博士毕业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影响博士生态度的因素有:个人的学术能力和对学术的兴趣与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宽容程度有负相关,而有过科研经历的人却更可能宽容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博士生周围师友的学术不端行为越频繁,则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宽容态度越强,而上过学校组织的科研道德课程者更不可能宽容不端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严厉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学术筛选和人员流动机制、改革现行科研管理评价体制和设立科研道德专门课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研不端记录系统是记录科研不端行为的档案,是对科研不端行为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不端行为类型、不端行为调查报告及对当事人处罚措施等情况的记录,也是证明科研不端行为实际发生的法律证据。通过研究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科研不端记录系统的运行机制,以期对建立我国科研不端记录系统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政府、学界和社会越来越关注科研不端行为,治理科研不端有助于科研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健全惩罚机制是治理科研不端的主要手段。学术界已经认同科研不端的惩罚力度比较弱,然而科研不端惩罚强度设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借助于公开数据,收集了1997-2017年213个典型科研不端案例,构建了科研不端惩罚强度的七个等级,借助于统计软件分析了惩罚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案例的惩罚强度在一级到四级之间;社会整体的惩罚强度在增强,但是单个案例的惩罚强度并没有随时间而增强;媒体关注力度显著影响到惩罚强度;科研不端类型叠加对惩罚强度有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撤除措施与惩罚措施的区分,学术不端的公共围观效应能否发挥作用,分段惩罚的实施难点,学术规范的内化与过度激励论文数量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1.
Recent highly publicized cases of scientific misconduct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its consequences for academic careers. Previous and anecdo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se reach far beyond the fraudulent scientist and (his or) her career, affecting co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Here we show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cientific misconduct spill over to uninvolved prior collaborators: compared to a control group, prior collaborators of misconducting scientists, who have no connection to the misconduct case, are cited 8–9% less often afterwards. We suggest that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phenomenon is stigmatization by mere association.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scientific misconduct generates large indirect costs in the form of mistrust towards a wider range of research findings than was previously assumed. The far-reaching fallout of misconduct implies that potential whistleblowers might be disinclined to make their concerns public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own reputation and career.  相似文献   

12.
林舒进  庄贵军 《科研管理》2021,42(7):156-162
本文研究企业的政策导向(分为鼓励导向和控制导向)对边界人员使用社交媒体行为的调节作用,并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社交媒体对企业影响的双面性。通过550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1)企业员工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更多的任务型和关系型交互行为均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绩效,企业员工更多的任务型交互行为能够减少渠道成员的投机行为,但是更多的关系型交互行为则会导致渠道成员产生更多的投机行为;(2)企业的鼓励导向能够强化关系型交互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而控制导向会弱化关系型交互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3)企业的鼓励导向能够分别强化任务型和关系型交互行为与投机行为之间的关系,控制导向能够弱化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些结论对理论研究和企业实际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颖瑜 《科教文汇》2014,(18):35-36
目的:探讨大学生未来取向和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未来取向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102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未来取向与学习投入有显著相关。2)未来取向对学习投入有预测能力。结论:大学生未来取向与学习投入存在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董兴佩 《科学学研究》2012,30(5):667-672
美国对科研不端嫌疑人的隐私权保护较为重视,隐私权保护制度较为完备,它以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基础,对惩戒机构及人员的隐私保护职责,对调查程序中嫌疑人隐私权保护,对查实和结案后的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等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操作性强。相比较,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重视不够,科研不端嫌疑人隐私权保护制度的法律依据层次较低,没有对隐私权完整保护的法律基础,有关惩戒机构隐私权保护职责的规定较为原则、模糊,缺乏明确、具体的保护措施。我们需要借鉴美国相关规定,完善我国相应制度,切实保护科研不端嫌疑人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的推进,国民的创业热情被激发。然而,我国创业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仍不够完善,部分新生企业家在创业时存在战略导向迷失的情形。基于GEM指标体系,解析了服务环境对新生企业家创业导向选择的影响机制,并借助社会认知论探究了创业自我效能在服务环境与新生企业家创业导向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服务环境不仅能促进新生企业家追求产品开发,还能推动其实施规模扩张。具体而言,研发转移环境、制度支持环境更能激励新生企业家实施产品开发;而社会文化环境、中介服务环境更能驱动新生企业家寻求规模扩张。(2)服务环境能促进新生企业家感知创业机会、提高感知技能、强化风险承担和积极拓展网络,提升其创业自我效能,进而促进其选择与实施创业导向。(3)相比OECD国家,非OECD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研发转移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制度支持环境等创业服务环境相对滞后,因而对产品开发的激励效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共同体成员内部举报是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线索的重要信息来源。研究根据2017年对北京市科技工作者抽样社会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统计了科技工作者中举报学术不端行为者所占比例,并从个体、组织和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影响举报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有9.4%的科技工作者在知晓学术不端行为后选择举报,个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感知、自我效能和信仰、担任行政职务、所在单位类型及单位的学术氛围与管理水平、受西方科研文化影响程度等均对个人举报行为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完善学术不端举报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付敬  朱桂龙  许治 《科学学研究》2011,29(4):502-507
 为杜绝基金申请时申请人的科学不端行为,通过建立完全信息静态模型和有限理性动态模型两种博弈模型,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过程中的申请人材料申报与基金委调查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基金委)为消除申请人的科学不端行为应该采取的信息审查策略和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夏文莉 《科研管理》2013,34(10):118
当前科研诚信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科研诚信的概念和内涵,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了相关的科研不端行为要素,结果分析部分给出了导致科研诚信问题的部分原因及相应对策,特别指出了科研诚信和科技评价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种业高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我国种子行业情景特征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编制了中国种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评价量表,针对167名种业企业管理者进行调查,采用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并检验了胜任特征因子和结构.结果表明,种业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结构由战略能力、知识水平、适应调整能力、自我效能、情绪智力、团队协作能力、成就取向和责任意识8个特征构成;其中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和成就取向都与适应调整能力产生了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