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青  曾伏 《软科学》2023,(8):23-30+45
从6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6—2019年我国31省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方法考察了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贡献,使用变异系数法和双向固定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均稳步上升,三大区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和极化趋势。(2)全国总体和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区域内差异小幅上升,区域间差异始终为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差不断缩小。(3)全国层面呈微弱的收敛,三大区域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发散。(4)全国及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东部区域发散,收敛速度西部>全国>中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财政支农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融合SBM模型、超效率DEA模型、共同前沿函数法以及DEA视窗分析模型构建我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评价的组合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绿色创新效率进行实证评价,并在对评价结果进行纵横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绝对β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横向看,无论是MEGIE还是GEGIE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且大部分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从纵向看,东部、中部和西部的MEGIE和GEGIE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三大区域内部具有不同的分异特征。我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误差项之间的交互效应,区域的MEGIE和GEGIE都存在显著的收敛特征,且在三大区域内部均存在着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0)
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投影寻踪法测度了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利用泰尔指数法分析了实际效率的差异及构成,应用经济收敛理论检验了实际效率的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三大区域间、省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全国与东部地区实际效率存在σ收敛,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三大区域实际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初始条件相同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于相同的稳态水平;在考虑企业规模、政府支持、产权结构等影响因素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向各自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维国  范丹 《资源科学》2012,34(10):1816-1824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年-2010年我国28个省、市、区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而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区域差异来看,1999年-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西部区域其收敛速度要高于中部、及东部区域,各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趋同的趋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我国2000年后经济发展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呈现"U"型趋势;技术效应对中部,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中、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产权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全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中、西部的贡献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5.
张峰  薛惠锋 《资源科学》2021,43(5):964-973
提高工业水资源效率既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本文基于绿色发展内涵构建共同前沿与群组前沿函数模型,分析2000—2018年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时序变迁特点,并对群组前沿下的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进行空间收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共同前沿下,效率整体上呈现“东部领先、中部追赶和西部落后”的空间格局;而在群组前沿下,效率测度过程能够克服共同前沿中总样本估计偏差的弊端,从而更为真实地反映效率实际变化,尤其是在东、中部地区效率均值排序中表现更为明显;②东部地区技术落差比最高(98.9%),与共同前沿最接近,中、西部地区技术落差比相对较为接近,但都显著低于东部,而多数地区效率均值低于0.65,说明工业节水减排依然具有较大提升潜力;③从空间收敛性来看,全国和中、西部地区效率均表现出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的特点,而东部地区存在内部效率差距逐渐被扩大的可能性;另外,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效率都具有条件β收敛的趋势,其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水减排技术创新和提高环境规制质量尤为迫切。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工业水资源效率驱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结合点的绿色创新效率问题,运用SBM模型,构建以高技术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实证分析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在研究期内,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稳步提升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绿色创新效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创新质量对东、中部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基于产业集聚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36、0.944,而西部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跨越0.363门槛值时,创新质量对绿色创新效率才会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劳动者素质、政府行为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显著抑制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充分发挥协同优化作用、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等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差异性,以便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给出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基本原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出投入总量、投入强度、新产品产出、知识产出和绿色产出五大综合评价因子,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β绝对收敛法对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在2002—2011年间整体上处于增长状态,创新效率的整体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起阻滞作用,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各省级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呈现从东北、东部、中部到西部由强到弱的梯度分布,而且β绝对收敛检验表明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在地区间不存在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8.
实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效率,并就三大地区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效率较高,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三阶段变动特点,但近年来经济效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的经济效率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效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基本高于同期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平。三大地区经济效率存在差异源于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存在差异。我国需要加强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同时,也需要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与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1985—2007年各地区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利用协整技术对技术效率进行随机收敛性检验,结果发现,自1990年以来中国各省区平均技术效率有下降趋势,而且技术效率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即沿海地区的技术效率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再次是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最低.通过技术效率的随机收敛检验发现,我国沿海和东北地区的技术效率在长期存在收敛趋势,而在中西部和全国范围内则不存在收敛趋势.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不同区域和城市规模下城镇化发展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差异性,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9年我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和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并分别从区域和城市规模两个角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异显著,效率从高到低分别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显著的正“U”型影响关系,拐点为74.96%,城市规模越大则城镇化水平越早达到拐点,从而实现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