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科技创新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也是拉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技术创新环境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发展的潜力。选取14个新一线城市作为研究对比对象,从城市宏观经济情况、创新基础资源、科研投入资源、科研产出水平等四个方面与西安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城市的经济水平整体上优于中西部城市,但是中西部城市更具发展潜力;而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科技创新环境为西安市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础创新环境,以及丰富的财力资源投入,但在RD人员研究数和城镇人均收入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研究结论对西安市科技创新环境及相关法律政策的进一步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彪  李心丹  张珣 《科研管理》2011,32(9):147-156
区域环境会影响创新绩效已达成理论共识,但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作用机理缺乏有深度的认识,这对区域创新问题的研究而言无疑是一个瓶颈。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了HLM分析模型,并基于我国52个区域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两种相互竞争的观点:创新要素论、创新效率论。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作为创新要素直接影响创新绩效;人力资源环境和文化环境正向调节R&D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创新效率;基础设施环境对创新绩效没有影响。最后,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创新是培育企业新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也是驱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创新环境直接影响着创新绩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科技创新环境的六个基本要素,即人才资源、技术基础、资金来源、法律政策保障、经济市场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并对这些要素的评估测量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初步梳理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环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缓解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动力机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在对海绵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理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类比系统动力学原理对海绵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的作用原理、影响要素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河南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就是内外生要素、动力机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作用的过程。海绵城市建设动力机制是一个以内外生要素为形成基础,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动力诱因,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发展路径的良性循环动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物联网产业看作一个创新系统,从整体联动的视角分析物联网产业创新系统中多要素的联系与互动,运用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LAFIS)来研究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构建了物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的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其涉及到的技术、市场、政策、管理等创新主体和多个要素的联动创新机制以及各个创新子系统内部主体要素的联动作用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营商环境对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根源性的影响,而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首要动力,因此优化营商环境生态从而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全国68个创新型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营商环境生态中各条件对城市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研究表明:政府效率、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6个条件“多重并发”,形成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多样化组态;城市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环境驱动型”“人力资源缺失下的环境弥补型”与“资源—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路径。组态的空间情境差异分析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讨营商环境生态驱动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城市创新绩效背后复杂机制的理解,也能够为各城市如何依据自身营商环境条件推动其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信息服务环境的变化要求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动力机制.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内外因动力因素构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动力源系统,具体包括:社会需求、社会利益、社会权力、社会竞争、科学技术、主体发展意识、主体发展能力、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等.图书馆信息服务动力机制包括四个构成要素(动力源、动力存贮体、动力方向、服务行动)和六个运行过程(动力开发、动力方向选择、动力转化、动力分配、动力运行、动力反馈).要构建相对完善高效的服务动力机制,就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信息需求满足与现实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创新服务模式与管理机制,优化动力源与动力保障系统,构建新型信息服务动力系统. .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内外因动力因素构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动力源系统,具体包括:社会需求、社会利益、社会权力、社会竞争、科学技术、主体发展意识、主体发展能力、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等.图书馆信息服务动力机制包括四个构成要素(动力源、动力存贮体、动力方向、服务行动)和六个运行过程(动力开发、动力方向选择、动力转化、动力分配、动力运行、动力反馈).要构建相对完善高效的服务动力机制,就心须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信息需求满足与现实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创新服务模式与管理机制,优化动 源与动力保障系统,构建新型信息服务动力系统. .图书馆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创新系统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创新领域对乡村创新关注不足的问题,首次提出乡村创新系统的概念。乡村创新系统是围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与创新相关的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地理要素和时空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政策和文化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系统。本文对比了乡村创新系统和城市创新系统的异同,提出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网络组织建设"三位一体"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简述了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挑战,通过总结乡村创新系统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典型案例,对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同时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精准扶贫方略,完善国家创新与扶贫政策,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界定创业创新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创业创新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26位海归创业人才问卷数据,深入研究创业创新环境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人才支持能力、创业创新配套服务、基本生活条件、政策制度及城市现代化这五个因素对创业创新环境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依次减弱。但在政府服务质量的调节作用下,政策制度成为影响创业创新环境的首要因素。因此,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需要重点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同时也要积极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系统设计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0.
创新政策是推进创新活动开展、促进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主要遵循Wieczorek和Hekkert的研究思路,指出我国创新系统主要面临创新主体缺失、创新主体能力不足、创新环境有待优化这3个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政策的传导路径模型,研究创新政策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作用机制,试图为创新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供理论指导框架。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加速器。新时代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要统筹优化产业环境、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等要素,进行聚集与融合创新,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规模效益。文章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及外延、产业政策着力点、创新主体发展趋势、创新体系建设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建立一套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的构建与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创新能力结构耦合视角,采用系统耦合模型描述创新要素的动态结构匹配作用关系,测度城市创新协同度,直接刻画创新协同启动方与创新协同匹配方的内在二元性关系结构,构建城市群创新协同网络模型(UA-SIN).UA-SIN为有向网络,包括拓扑与赋边权,内协与外协网络等模型形态.进一步基于UA-SIN的城市中心性、聚集性和相关性等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城市创新协同能力(包括发起、匹配和中介能力)、城市创新协同集群和城市创新协同模式等网络结构特征.最后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UA-SIN能够在构筑区域经济循环体系、优化城市创新链分工、规划城市群创新平台布局、定位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领域与方向等方面,为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优化提供决策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创新中的资源配置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了系统创新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系统创新中的资源配置机制。系统创新中的资源配置包括了两个不同的过程——前瞻商业环境和塑造商业环境。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下,前瞻和塑造商业环境的机制是不同的。要实现系统创新,要求有相应的政策环境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三角16个城市427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协同机制与协同环境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三个维度(战略联盟模式、研发外包模式、要素转移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协同机制的两个维度(成本利益分配机制、技术互补机制)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协同环境的两个维度(市场环境、宏观环境)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有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相关政策分散在诸多政策文件中,存在部门和地区条块分割、政策指向和政策力度具有区域差异以及便利化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实践的需要.针对制定协调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以及体系化突出的专项政策的日益迫切要求,首先,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方面,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政策的环境变化;其次,梳理总结得出广东省既有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相关政策特点为相关部门和城市高度重视,但政策条款零散分布、体系标准不一,以及联通性有待加强;再次,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系统构成的理论分析,提出“1+4+2”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即包含协同创新顶层制度设计系统政策、协同创新中层实施系统政策(包括主体协同创新政策、要素协同创新政策、产业协同创新政策和空间协同创新政策)和协同创新底层支持系统政策(包括协同创新平台政策和协同创新环境政策)的三维结构政策体系,并设计相对应的政策体系和政策措施,包括7个政策子系统、25个政策覆盖范围和91个政策着力点;最后,建议以上述政策体系框架为依据,遵循筛选、整合、打通和补新的原则,着手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实施细则》、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政策汇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崔新蕾  刘欢 《科研管理》2022,43(1):32-40
     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绩效,为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机制,基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创新型城市设立的政策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创新型城市设立可以显著增加城市创新数量,并提高以实质性创新、可持续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2)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设立对东部及南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相对于三线城市,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系数值随城市等级的降低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试点政策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创新型城市设立可通过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国家应继续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创新路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环境是创新成功的决定性要素。本文围绕创新创业环境内涵,将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研发环境、人才环境、金融支持、市场环境六大要素作为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指标,并以闽台两省为例,对两岸创新创业环境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两岸创新创业环境稳中有升,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发展空间。为此,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优化两岸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议与对策,助推创新创业环境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体制是由科技创新组织、科技创新制度、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创新机制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依法规范、保障和激励科技创新组织的活动、加强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设、协调科技创新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法律机制,是科技创新体制与法治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但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为整体把握企业创新支持政策的现状,明晰政策共性与特性,文章以2011-2020年115份省域企业创新支持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企业创新支持政策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省际差异显著,部分省域围绕地方特色、发展需求积极展开政策创新;针对所有企业的普适型政策和针对特定企业的专一型政策旗鼓相当,专一型政策主要针对科技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创新政策主题按标题划分为四大类,其中任务类政策在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地位,其次是引领类政策和环境类政策,要素类政策数量最少;企业创新支持政策在省域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且空间集聚主要体现为普适型政策和引导类政策;政策措施重点强调扶持政策、研发机构与研发平台、企业人才队伍、创新型企业培育、技术创新服务机制和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各地政策措施既具有共性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成长动力机制及“加速器”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当前我国发展企业加速器的需求现实出发,讨论了企业加速器的概念及其战略支持体系的内容与功能.基于企业成长理论,提出了企业成长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说明了企业从初创到成长过程中,内部发展动力存在着由技术创新向经营结构创新、管理与组织创新承接演进的规律,而空间结构与环境创新贯穿于企业成长的整个过程并影响着其内部创新行为.加速器是以加速企业成长为目标系统构建的创新型空间结构与环境,包括战略性指导与咨询、支持性资源网络与平台以及成长性环境与氛围三个服务层次,它通过推动和支持企业的内部结构创新和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形成自组织的持续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