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通过引入wiki技术的特点,扩展现有的组织探索与利用多主体仿真模型,研究wiki技术的使用与组织学习的关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个体学习速率和较高的人际学习速率均能提高wiki的组织表现;环境扰动对wiki的组织表现具有负面作用,适度的人员流动对wiki的组织表现具有积极作用,而组织学习速率对wiki组织表现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知识的时间价值和自然选择压力,扩展了现有的组织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的多主体仿真模型,评估两种类型的信息技术组织表现的影响.其中一种是支持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的横向技术,另一种是支持组织与成员相互学习的纵向技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复杂、波动大、高水平知识边际价值大、成员学习能力强、规模和人员流动率小、面临竞争压力小的组织,横向技术更有利;反之则纵向技术更有利.组织应当依据外部环境对探索和利用的要求,以及内部环境中的探索和利用性质,有倾向性地组合不同的信息技术,以实现组织对环境的更好适应.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5,(6):70-75
通过引入成员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和组织内部人员调动,扩展了现有的探索与利用多主体仿真模型,分析成员间的竞争强度和组织内部人员调动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仿真结果发现:竞争强度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呈倒U型,竞争强度较高的组织需要学习能力强的个体,竞争强度较弱的组织需要学习能力适中的个体。人员调动可以提高组织知识水平,特别是在竞争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WIKI的群体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玉英  袁静 《情报科学》2008,26(5):652-656
作为网络时代一种全新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平台,wiki以其独特的知识共享功能,通过互动、协作、启发,促使个体知识创造上升到群体知识创新水平,并为群体知识创新的实现提供技术平台、知识源和知识场。本文分析了wiki平台提供的知识共享环境,提出了wiki服务平台上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模型,并对群体创新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廖列法  王刊良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37-1045
 本文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角度出发,运用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组织知识编码和个性化知识管理策略在不同内外环境下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组织内外环境稳定的情境下,组织知识编码策略能够快速提高组织知识水平,个性化策略则能提高组织长期知识水平;当组织有人员流动时,采用知识编码策略可以使组织知识水平与人员流动率的关系呈倒U型结构,而组织实施个性化知识管理策略时,组织知识水平负相关于人员流动率;在外部环境变动情况下,个性化策略比编码策略保持更好的组织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个体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通常集体完成复杂任务,表现出群体智能的现象,而如何提高群体智能一直是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NK模型建立多主体仿真实验,探究隔离团队重组对集体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团队重组频数与集体表现呈倒U关系,即适当的团队重组可以提高集体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与半隔离团队对比发现,团队重组可以媲美半隔离团队的功能,并且在集体表现上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团队重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权变理论分析发现,不存在团队重组时,群体应当保持较大的团队规模和较小的人员流动、较小的个体学习速率;存在团队重组时,群体应该保持较小的团队规模和较小的人员流动率、,适当的个体学习速率。此外,在复杂问题面前,团队重组对提高群体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任荣  王涛 《软科学》2012,26(5):107-111
合作中企业提升能力的路径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企业与外部伙伴的知识转移,即正式契约下,企业之间在个体层、团队层和组织层进行外部的平行知识转移,一方企业的知识被转移到另一方;第二阶段是企业内部的能力生成,即企业通过内部知识的跨层次转移不断形成新的组织知识,实现能力的演化升级。组织学习模式影响知识活动效果,决定能力提升活动的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更能促进企业内部团队惯例的形成,更有助于企业间个体层和团队层的能力转移。挖掘式学习更能促进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形成,对于企业间组织层的能力转移活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个体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通常集体完成复杂任务,表现出群体智能的现象。而如何提高群体智能一直是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NK模型建立多主体仿真实验,本文探究隔离团队重组对集体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团队重组频数与集体表现呈倒U关系,即适当的团队重组可以提高集体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与半隔离团队对比发现,团队重组可以媲美半隔离团队的功能,并且在集体表现上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团队重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此外,权变理论分析发现,不存在团队重组时,群体应当保持较大的团队规模,较小的人员流动,较小的个体学习速率;存在团队重组时,群体应该保持较小的团队规模,较小的人员流动率,适当的个体学习速率。此外,在复杂问题面前,团队重组对提高群体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浅析WIKI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烨 《现代情报》2006,26(9):157-159
本文从介绍wiki入手,介绍了wiki的概念、特点和技术规范,对wiki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析,提出了应用wiki模式构建企业知识管理平台和企业知识库。  相似文献   

10.
组织间知识溢出吸收模型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通过对组织间知识溢出吸收过程的分析来研究知识溢出对组织间知识状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吸收过程中知识交互的动机、基础和结构,分别提出了知识交互的"效用准则"、交互阈值条件和内生的交互网络结构,并据此构建了改进的知识累积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表明:知识溢出对组织间知识分布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趋同或者趋异,而是受到组织初始知识存量和交互阈值条件这两个关键因素的限制,而这两个因素代表着不同发展阶段组织间在知识学习能力、吸收能力上的差异,因此有的集群组织间表现为同化,有的表现为异化,而有的则表现为先同化后异化。这些分析为学术界关于知识溢出会使不同企业技术水平趋于相同还是走向分化的争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转化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提出知识的四种基本类型、知识转化的起点、终点和周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SECI框架下以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为目的的层级间知识转化和基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组织间知识转化,并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组织学习能力深入探究,认为组织学习本质上是知识在个体、团队、组织层之间形成的螺旋网络中交流共享的过程;分析了基于知识螺旋网络的组织学习能力提升机理,发现要提升组织学习能力,需改善知识螺旋网络的稳定性。为此,文章设计了知识螺旋网络稳定性算法与知识螺旋网络稳定性调节算法,通过算法分析确定出合适的知识调入比例,藉此来提高知识螺旋网络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动态环境中,组织需要不断地将个体层面的新知识转移进入组织层中来实现对原有知识的增强、补充和替代。通过这种组织知识更新活动,企业可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组织学习是完成跨层次知识转移的合适方式,但其中挖掘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间的对立与冲突又会阻碍组织知识活动的有效进行。通过阐述团队层和组织层中活动的差异性,提出利用层次间功能分工来实现两种组织学习方式的承接动态均衡而促进跨层次知识转移。团队层探索式学习会为企业形成内部已知新知识,组织层挖掘式学习则将这种已知知识在企业整体范围内进行开发和运用,最终使产生于个体的新知识转移进入到组织层知识集合中来完成组织知识更新。  相似文献   

15.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企业组织如何应对环境突变所带来的冲击值得进行理论研究。已有研究认为,即兴行为是组织应对复杂多变环境并获取生存机会的积极措施;而依托数字技术所构建的数字平台又是组织获取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进一步研究在疫情等外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数字平台能力是否可以促进组织即兴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组织创新绩效。以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行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312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数字平台能力中的平台整合能力能够增强组织内外资源、能力、目标和具体活动的沟通和协作,而平台重构能力可以改善平台成员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在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平台资源,从而促进组织即兴能力的发挥;(2)组织即兴能力中的时间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将数字平台能力的资源配置能力作用于组织创新绩效,在数字平台能力与组织创新绩效中起到中介作用;(3)高组织情绪能力作为一种柔性的、隐形的组织内部能力,在组织面临外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提供了积极的情绪支撑,以更高的效率整合平台资源,为组织即兴能力的发挥提供帮助,在数字平台能力与组织即兴能力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高组织情绪能力...  相似文献   

16.
探讨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的组织学习、协调整合能力、重组转型能力与新产品开发优势形成以及外部环境等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整合必要条件分析(NCA)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混合方法,利用对中国科技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组织学习与协调整合能力是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的必要条件;组织学习正向影响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协调整合能力与重组转型能力分别在组织学习与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共同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分别正向调节组织学习与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和重组转型能力与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之间的关系。因此,科技型企业需要加强通过组织学习更新产品开发的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重视从战略高度塑造动态能力,并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形成新产品开发优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组织学习、能力与创新方式选择关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周玉泉  李垣 《科学学研究》2005,23(4):525-530
在中国转型经济时期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不断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创新,企业必须进行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快速积累。本文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组织学习、组织能力和创新方式选择之间的一个研究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内、外部学习如何影响组织的不同类型能力的问题,进而讨论了不同的能力水平和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扎根理论,以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代表性企业——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柴油机技术演化路径为背景进行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先前知识和经验、知识源属性和创新网络影响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在技术相关领域不同平台中的潜在吸收能力,而研发投入、内部组织管理、个体学习、组织学习机制因素则影响其实际吸收能力。这些影响因素使得企业获取的外部知识通过个体内化为个体隐性知识,进而通过交互共享为企业整体的隐性知识,并最终整合成为企业内部新的显性知识,通过显隐性知识的转换过程体现了吸收能力作为一种动态能力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以信息技术在组织应用及扩散的演化机理作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态系统演化数学模型和组织学习曲线理论,提出关于学习、知识和绩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鉴动态能力理论和IT能力理论,提出IT能力层次模型;借鉴国内外关于IT阶段理论的研究,提出IT阶段理论模型;在综合上述内容之基础上,提出整合的IT演化机理理论模型。认为,信息技术在组织应用及扩散的演化轨迹,是一系列具有阶段特征和层次特征的组织学习过程和动态能力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组织学习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如何促进组织学习已成为组织日常管理的核心话题。从个体与群体、内部张力与外部动力的视角,论述了个体推动式、群体驱动式、内部张力拉动式和外部环境带动式的组织学习,探讨了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动力对组织学习实践管理和理论研究的意义。在分析四者之间内在逻辑联系后,构建了"四位一体"式组织学习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