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斯诺"两种文化"命题与梁宗岱类似观点的文本比较,虽存在具体历史语境的差异性,但对当下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斯诺的"两种文化"与梁宗岱的"非古复古",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斯诺命题更具系统性,因为其深入探讨了"两种文化"产生的根源,其分裂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与弥合这种分裂的可能性。尤其是其"第三文化"的预言,肯定了从"两种文化"到第三种文化的历史发展方向,对当下及未来的文化发展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8,(6):119-122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具有全面性、交叉性、实践性的特点。从"斯诺命题"的视角看,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科体系、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支持保障体系等方面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以"斯诺命题"的破解思路为启发,可以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保障体系、评价机制、师资队伍等几方面探索创新创业跨学科教育模式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50年代末,英国科学家C·P·斯诺关于“两种文化”的演讲和写作轰动一时。他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问日益专门化,造成现代社会中科学与文化的分裂,科技专家与人文学者成为越来越难以沟通、互相对立的两个集团。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一个采访中国"红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因其作品《西行漫记》而走红。斯诺的成功与其作为一名记者拥有的好奇心、职业感、冒险精神、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探求真实之心、吃苦耐劳的品质息息相关,也同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正义感、普世主义精神也即他所谓的"人文关怀和采访"不无联系,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达致人之"文化"的统整而对学科的整合、对知识的整合、对文化的整合,当今世界职业分工日益细化,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对应的职业型人才,高等教育专业化教育就成为了必然,专业化的教育将人类自身文化人为地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大阵营。基于大学之"道"、"用"相容的理念,需要以斯诺命题的精神审视高校通识教育,借鉴国外经验,注重课程的系统性、教学的综合性,为培养适应未来生活、明晰社会目标的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现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是本世纪备受关注的议题,"斯诺命题"引发的争辩使得科学实证主义向后经验主义曲折演进。波兰尼对两种文化之争做出了独特的回应,以个体知识论挑战逻辑实证主义解释观,向后现代批判哲学大步迈进。本文探讨缄默知识外显化模型的演进历程,架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之间的这道桥梁。  相似文献   

7.
胡先辅先生是"中国植物学之父",作为一位现代科学家,他在人文领域却以文化保守派的面目出现.20世纪20年代,作为《学衡》主将之一,他与文化激进主义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下简称"诺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医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屠呦呦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至此,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文理兼得,这份奖在国人心目中意义非凡。一、唤醒中国文化创新的自觉和自信意识  相似文献   

9.
萧乾对斯诺编译《活的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不仅向斯诺推荐了优秀的中国作家作品,对入选的作品进行初译,还帮助斯诺直接与"左翼"作家进行沟通与交往。在与斯诺交往的过程中,萧乾也受益匪浅,斯诺的翻译观以及新闻观都对萧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直接改变了萧乾的人生道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佚名 《课外阅读》2011,(13):7-9
辜鸿铭,作为清末民初的一位杰出的文化大师,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  相似文献   

11.
作家斯诺(C.P.Snow)认为,对于任何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热力学第二定律无疑是其应具备知识的一部分.他在《两种文化》一书中这样描写过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好多次我曾同这些按照传统文化标准衡量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一起,他们对科学家不屑一顾,有一两次.我问他们有多少人能够形容一下热力学第二定律,反应是冷淡的,也是消极的,而这只不过是相当于问一个科学家‘你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罗蒂将斯诺问题,即文学文化与科学文化之争,视为诗哲之争的现代形态。对斯诺问题有三种主要解决方案:科学主义,新康德主义-诠释学和后经验主义。罗蒂重新描述孔德理智发展阶段说,提出自己的"文学文化"观,批评科学实在论,把"科学"文学化,将后经验主义方案推向极致,丰富了斯诺问题解决方案的整体图景。罗蒂难以说明因果实在、陷入语言唯心论困境,混淆"世界通过语言来呈现"与"世界就是语言",因而难以成立。如若保留实在论直觉,我们将走向一种语言化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13.
2009年高考是福建省课标背景下的高考元年,数学试卷命题者十分重视文理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效用上的差异,文理试卷差异十分明显.文理试卷的结构不同,文科试卷还是传统结构模式,理科试卷则是课标课程结构模式;全卷文理只有2道选择题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我们提出"文理不分科"讨论话题后,收到了大量的来稿,参与者众多。广大教师、家长、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各抒己见,坦诚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见他们对于文理分科问题还是有很多话要说。支持"文理不分科"也罢,反对"文理不分科"也好,这个方案已经是既定事实并将逐步推广,作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也只有适应。但作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则应该倾听各方面的声音,不断完善"文理不分科"改革方案,做到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介绍大连大学2010年的一项教改课题"文理深层交融的通识教育改革:以史学和数学的合作为探索"的设计和实施,重点谈了在课堂教学,主要是新生研讨课、专业课和"文化"类通识教育课中文理交融的尝试,并对目前文理交融教学困境的解决途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又各具特点,"文理交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世界上科技经济发达的国家,总是以文理交叉为沟通学际领域的手段,于纵向以成其精专、横向以成其广博中,为他们培养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全才和通才的."文理交叉"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社会化与高中文理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学教育文理分科最早渊源于20世纪初.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学文理分科的局面仍无根本改变.近来对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高,对中学文理分科的弊端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全国政协常委、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大声疾呼:"高中阶段应取消文理分科!"目前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人文精神的缺失,而"祸端"正是自高二开始的文理分科制度.他还认为,马加爵等事件正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其后果非常严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也指出:"高中文理分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文理的过早分科,肯定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8.
今年高考数学的试卷(文理合卷),易、中、难三档试题梯度明显,难度控制较好,立足"双基"命题的特点十分明显,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作者对学科分化的质疑、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小说叙述中隐含的"两种文化"论争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背景和具体的现实文化语境:它不仅是一场学科论战,还折射出英国社会中的文化价值选择与身份认同诉求问题。  相似文献   

20.
40多年前,英国人查尔斯·斯诺在剑桥大学作的《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中指出了文理分科导致“人文学者对科学的傲慢、科学家对人文的无知”的文化危机。今天这样的危机仍存在。因此有识之士也在呼吁“文科、理科,确实该多一些沟通与配合”。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以教育为中心”、“以大学为中心”发展知识的战略,在要求“必须尽快实现十大转变”中就有“实现文理分科向文理渗透的转变”一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都相继提出了要在专业设置方面加强“文理渗透”,以弥补高中文理分科给学生造成的知识缺欠。确实,任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