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种文化"的分裂,构成了不和谐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文化建设中不能回避的深层次难题。追求"两种文化"的融合,无论就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而言,还是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均十分必要。融合"两种文化"的路径大概三条:一是交叉式的相互迎合;二是互补式的相互契合;三是混杂式的溶剂化合。相比较而言,第三种路径是最理想的,却也是最困难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斯诺提出的两种文化分裂出发,指出通识教育是解决两种文化分裂的途径,并以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和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为例,谈谈由通识教育产生的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贡献:然后介绍了中国接受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最后则是作者对当前国内学校教育中两种文化分裂现象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50年代,查尔斯·斯诺发表了《两种文化》,直指人文学者与科学家之间的文化割裂,名为"斯诺命题"。在我国,文理分科已久,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正是"斯诺命题"的典型表现,文理裂痕越来越大。但其中也不乏这样的奇才,他们既是杰出科学家,又是文艺界里的佼佼者,文理兼通,合为一体。顾毓琇:不改行的文艺巨匠作为科学家,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作为艺术家,他是诗人、戏剧家、  相似文献   

4.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作者对学科分化的质疑、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小说叙述中隐含的"两种文化"论争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背景和具体的现实文化语境:它不仅是一场学科论战,还折射出英国社会中的文化价值选择与身份认同诉求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多种多样文化样式中,从影响力看,其主流大体可认为有三极。如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极",具有数千年传统、深厚根基及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可称为"第三极文化"。"第三极文化"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它以倡导文化多元化为前提,尊重文化的差异,反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世界文化必然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中国式的"第三极文化"以"和谐"为理念,践行创造,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身位置,自主适应时代变化,与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共建一套共同认可的秩序和守则,一起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第三极文化"是学术命题,更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目标。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播、资源整合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丁兰华 《文教资料》2008,1(10):57-58
本文在回顾斯诺"两种文化"整合论的基础上,指出其知识论立场的局限,并从存在论的层面,即将其纳入人的存在这一更深层面加以考察,阐明了笔者对融合两种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华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华元素是指来自中华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差异化、凸显中华民族特色的相关要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具有长期延续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事物、现象和精神,是一种积极正面的符号与精神形象。之所以提出中华元素这个命题,因其是文化自信题中应有之义。当下,光大和发扬中华元素已经具备了各种动因:一是贴近了当下中国人的诉求;二是商品化的市场驱动;三是民族复兴的精神牵引。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现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是本世纪备受关注的议题,"斯诺命题"引发的争辩使得科学实证主义向后经验主义曲折演进。波兰尼对两种文化之争做出了独特的回应,以个体知识论挑战逻辑实证主义解释观,向后现代批判哲学大步迈进。本文探讨缄默知识外显化模型的演进历程,架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之间的这道桥梁。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借鉴与本土阐释方面处于较为严重的失衡状态,言必称"国外"或"美国",这种过于谦卑的心态与研究者的文化自信有关。故有必要回顾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互动历程,既包括西学东渐的"明线",也包括东学西渐的"暗线"。前者序列中除了中西学战外,中西文化融合派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当代意义,后者序列表明中国文化对于欧洲乃至全球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以加拿大学者许美德提出的"中国大学模式"的命题为例,梳理了使用历史文化方法和当代社会政治方法的相关研究,前者将命题嵌入儒家传统中进行研究,后者将讨论放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境中进行。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优势互补,应"将叙事置于更加宏大的全球化语境中进行。"综言之,高教学者处理"国际借鉴"与"本土阐释"关系应当注意对中西文化以及具体学科知识、事实等方面准备充足,秉持对中国文化适度的和有底线的自信,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真正做到扎根本土办大学,服务国家发展和个体幸福。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两种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分裂有其历史演变过程.当今,任何单一的文化都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困境,因而两种文化再次融合,共同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已成为一种共识.科学史正是人文与科学精神之间架设的这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