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魏新 《教师博览》2014,(1):56-57
<正>个人无意中进入诗并不难,难的是进入一首名诗。最重要的,肯定是机缘。比方说过去,有一名弹琵琶的歌女,在行业内部,也曾名噪一时,年纪老大后,只好草草嫁给一个没文化的土大款,婚姻也不幸福,偶然的一个秋夜,老公出去经商,自己在船上弹琴,排遣寂寞,恰巧被白居易听到了,写了一首《琵琶行》,这个歌女的事迹也跟着流传千古了。  相似文献   

2.
唐乐是我国音苑中的奇葩 ,而精通音乐的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琵琶行》也因为其音乐形象的塑造而独占鳌头 ,为后人留下了一曲音乐描写的千古绝唱。诗人从琵琶女出场前的心绪和出场时的情态写起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看来 ,这位歌女是不太愿意抛头露面的 ,“千呼万唤”才姗姗而出。及至出来 ,更显腼腆羞惭 ,用琵琶把自己的脸遮起半边。这一特写镜头 ,让我们在欣赏乐声之前 ,先领略了琵琶女的风度。接着写她弹前“转轴拨弦”的准备、弹时“低眉信手”的姿态、所用“拢捻抹挑”的指法和所弹“霓裳”“六幺”的曲名 ,更为我们展…  相似文献   

3.
话说清明节     
少先队员们: 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中就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相似文献   

4.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七绝小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诗曾在上世纪90年代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而且名列第二。诗人杜牧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  相似文献   

5.
反弹琵琶,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敦煌壁画上有一幅仕女图叫"反弹琵琶"。壁画中的仕女,在弹奏琵琶时一改常态,不是"犹抱琵琶半掩面"地正面去弹,而是将琵琶放在身后,反手去弹。这幅壁画告诉我们:弹琵琶不能只是"拘于古法"地一味"正弹",也可另辟蹊径,"反弹"同样能奏出妙音,并且在技巧、姿势等方面比"正弹"的难度更大,从而给人更深刻印象。写作构思中也可以  相似文献   

6.
技法点拨反弹琵琶,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敦煌壁画中有一幅仕女图叫"反弹琵琶"。壁画中的仕女,在弹奏琵琶时一改常态,不是"犹抱琵琶半掩面"地正面去弹,而是将琵琶放在身后,反手去弹。这幅壁画告诉我们:弹琵琶不能只是"拘于古法"地一味"正弹",也可另辟蹊径,"反弹"同样能奏出妙音,并且在技巧、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是一首传诵十分广泛的诗,而且也是被后人改为其他文体形式最多的诗。  相似文献   

8.
演绎一首高水准的乐曲,需要的不仅是时间的沉淀,还有过硬的基本功。弹挑,是琵琶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在乐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掌握好最基本的技巧,任何叠加的复杂技巧也就掌握自如。本文分析了琵琶技巧之弹挑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春雨的诗情     
浩瀚的春雨诗海中,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乡村风俗画,读来令人神往。他的另一首《江南  相似文献   

10.
据传说,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一个下雪天同到旗亭(酒楼)饮酒,见有梨园伶官多人偕同一些歌女也在那里饮宴。三人相约,听歌女所唱歌词中谁的诗最多,每歌一曲,画壁为记。起初,有两位歌女分别唱了两首王昌龄的绝句,有一位歌女唱了一首高适的绝句。  相似文献   

11.
技法点拨 反弹琵琶,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敦煌壁画中有一幅仕女图叫"反弹琵琶".壁画中的仕女,在弹奏琵琶时一改常态,不是"犹抱琵琶半掩面"地正面去弹,而是将琵琶放在身后,反手去弹.这幅壁画告诉我们:弹琵琶不能只是"拘于古法"地一味"正单",也可另辟蹊径,"反弹"同样能奏出妙音,并且在技巧、姿势等方面比"正弹"的难度更大,从而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写作构思中也可以采用"反弹琵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据传说.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一个下雪天同到旗亭(酒楼)饮酒,见有梨园伶官多人偕同一些歌女也在那里饮宴。三人相约,听歌女所唱歌词中谁的诗最多,每歌一曲,画壁为记。起初,有两位歌女分别唱了两首王昌龄的绝句.有一位歌女唱了一首高适的绝句。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古诗如果运用标点采用不同的断句,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读法,获得崭新的艺术效果。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本是一首七言绝句,若断句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古诗就变成了一首标标准准的词了。这种古诗新读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古文断句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被人误解的千古绝唱晚唐诗人杜牧的一些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是他诗歌中最出色的作品,他不仅描绘出一幅幅特征鲜明的图画,而且善于通过所描绘的景物,表达自己很深的情思。然而,在他的脍炙人口的绝句中,也有两首被名家误解。其一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适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15.
正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千古传诵的七绝《清明》,清新隽永,脍炙人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是,在千年传唱的过程中,曾有诸多名人雅士,从多方面别出心裁的修改该诗,却又成了妙趣横生、幽默有加的新作,仅举四例:一、《清明》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二、《清明》五绝  相似文献   

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了。但是,你知道关于它的变脸轶事吗?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趣的是,古今人们对这首诗有多种改写和仿作。其中改为诗歌的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之别。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四言诗:  相似文献   

18.
清明诗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逢清明节,人们就想起唐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然而,殊不知,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几经后人别出心裁的修改,成了妙趣横生的新作。  相似文献   

19.
韩亚林 《语文知识》2006,(10):12-1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杜牧夜泊秦淮,听到歌女演唱《后庭花》,有感于晚唐弊政,写下了这首诗。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交争,皇帝荒淫。穆宗李恒因沉溺声色而送命,接下来的敬宗李湛更是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史书说他“游戏无度,狎昵群小”.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杜牧对这一切既愤慨又痛心,他在《阿房宫赋》中向最高统治者发出了警告:“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泊秦淮》这首诗中,杜牧希望统治者听到《后庭花》这首歌之后,能够想到陈后主因骄奢淫逸而亡国的史实并引以为戒,振作起来挽救国家的危亡。  相似文献   

20.
断句趣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有人不按七言断句,把它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这首七言诗就变成长短句形式的词了。 相传有个书生,入山遇雨,又值黄昏,投宿一人家。主人有意拒绝,写了一行字给书生:“下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